(清·光緒二十六年版。作者提供。) 《金瓶梅》第三十九回《西門慶玉皇廟打醮 吳月娘聽尼僧說經》(崇禎本即繡像本回目 《寄法名官哥穿道服 散生日敬濟拜冤家》)上半回敘西門慶在玉皇廟為官哥兒打醮祈福,下半回敘吳月娘在在西門府聽經。萬歷本即詞話本以王姑子身份唱頌了幾段民俗化佛經。據考,此俗講佛經源自在明一朝興起并定型的《五祖黃梅寶卷》。 先看王姑子雖頌的第一偈: 說八個,眾夫人,要留員外;告丈夫,休遠去,在家修行。 你如今,下狠心,撇下妻子;痛哭殺,兒和女,你也心疼。 閃得俺,姊妹們,無處歸落;好教我,一個個,怎過光陰? 從小兒,做夫妻,相隨到老;半路里,丟下俺,倚靠何人? 兒扯爺,女扯娘,捶胸跌腳;一家兒,大共小,痛哭傷情。 詞話本稱“偈”為【金字經】。 “偈”為佛教經文里帶韻的經文,即佛經里的唱詞。《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等到佛經里,就有大段大段的五言、七言的韻文唱詞。佛經故事和佛經唱詞,進入中土之后逐漸演變成佛經“俗講”和“變”文。俗講,特別是變文,在唐后期盛行。我們可以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發現的“敦煌變文”里可以得知。“敦煌變文”從宋開始退出歷史舞臺,但因宋的說經及鼓子詞等形式,佛教的民間傳播仍得以繼續,至明時形成了又一種固定文本“寶卷”。《五祖黃梅寶卷》(簡稱《黃梅寶卷》)就是明季“寶卷”的一部。《金瓶梅》從第三十九回起至第八十三回,共有五回涉及到“寶卷”這一文本的轉換和挪用以及相關的敘事。 《金瓶梅》并沒有指稱王姑子唱頌經文叫《黃梅寶卷》,而且今天似乎也沒有足夠的資料證明《金瓶梅》里的這部“寶卷”得以存世,就筆者的觀察。《黃梅寶卷》在清季、民國年間都有印制。其中光緒二十六年印行的《五祖黃梅寶卷》,為今天所看到的一部通行本。但是,清版《黃梅寶卷》,無論是佛經故事還是俗世故事,都有別于顯《金瓶梅》《黃梅寶鄭》所敘的內容和唱詞。清版《黃梅寶卷》上卷講一個叫張懷出家修行溺水投胎度化眾生的故事。從《金瓶梅》所引的《黃梅寶卷》看,此講的是五祖投胎度化眾手的故事。與《金瓶梅》所轉述所挪用的這段“金字經”偈(清版《黃梅寶卷》并沒有“金字經”這一稱呼),不過下面這段清版的《黃梅寶卷》,倒是很接近《金瓶梅》所唱: 作今朝,成廢物,玷辱我們。叫為娘,替你身,隱情難瞞。 雪地里,埋尸首,日久分明。爹久后,來知道,性命難存。 縱然是,難遮掩,累我娘親。到此時,叫娘親,如何是好。 倒不如,同了我,去見父親。若還是,看不出,再做商量。 民俗唱詞在《金瓶梅》文本的嵌入,是《金瓶梅》文本的一個重要特征。佛道合一的民俗韻文,是《金瓶梅》詞本文本重要的宗教構件。連同宗教儀規相關的敘事,構成了《金瓶梅》題旨、趣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詞話本更為顯著。 再看《金瓶梅》所挪用的第二偈: 老員外,喚梅香,把燈點起;將鋼刀,拿在手,指定夫人。 那一個,把明燈,一口吹死;圖家財,害我命,改嫁別人。 若不說,一劍去,這頭落地;一個個,心害怕,倒在埃塵。 有八個,老夫人,慌忙跪下;告員外,你息怒,饒俺殘生。 你分明,一口氣,把燈吹死;吃幾鍾,紅面酒,拏劍殺人。 你若還,殺了俺,八個夫人;到陰司,告閻君,取你真魂。 清版《黃梅寶卷》有一段接近此節: 我勸你,老員外,早學長生。求名師,去指點,無為修行。 十字佛,在而閻,演法渡人。你何須,往別處,求己為真。 求指點,訪口訣,皆成佛圣。勸上人,修仙佛,忠孝賢良。 王姑子為吳月娘等唱曲【耍孩兒】“一靈真性投肚內,這個消息誰得知?人人不識西來意,呀的一聲孕男女。認的娘生鐵面皮,才得見光明際。昆侖頂上轉大千沙界,古彌陀分南北東西。”此曲,可能也來自《黃梅寶卷》。清版的《黃梅寶卷》有相似的橋段“八位娘子齊相勸,叫我怎不痛傷心。養兒待老從古說,誰知今日兩離分。孩兒又朝成名日,光宗耀祖顯門庭。李父也有榮華受,甚如修行去誦經”。特別是《金瓶梅》轉述的“十月懷胎經”與清版《黃梅寶卷》里的“十月懷胎”很接近。 《金瓶梅》的“十月懷胎經”: 千金說,在繡房,成其身孕;心中悔,無可奈,忍氣吞聲。 一個月,懷胎著,如同露水;兩個月,懷胎著,才卻朦朧。 三個月,懷胎著,才成血餅;四個月,懷胎著,骨節才成。 五個月,懷胎著,才分男女;六個月,懷胎著,長出六根。 七個月,懷胎著,生長七竅;八個月,懷胎著,著相成人。 九個月,懷胎著,看看大滿;十個月,母腹中,準備降生。 五祖投胎在母腹中,因為度眾生,裟婆男女不肯回心。古佛下界轉凡身,借胎出殼,久后度母到天宮。 清版《黃梅寶卷》的“十月懷胎經”: 不說小姐心內苦,且說懷擔十月臨。一月懷胎如甘露,不知不覺在其身。 二月懷胎如朦朧,如無如有好疑心。三月懷胎成血塊,這場禍事怎區分? 四月懷胎分四肢,不思茶飯淚紛紛。五月懷胎生五臟,優優郁郁過光陰。 六月懷胎常轉動,遍生滿腹骨瘦疼。七月懷胎生七巧,為娘面上少精神。 八月懷胎娘辛苦,終朝茶飯不沾塵。九月懷胎將要滿,千思萬想待怎生。 十月胎圓來滿足,仇視小姐不分明。不沉已經十一月,要脫生來度世人。 只為腹大難布擺,終朝不肯出房門。如今害母吃盡苦,后來度母上天庭。 說到“十月懷胎經”,順便一說它事:民間“十月懷胎經”有多種,而且佛道兩家都可以唱。在明清兩季,在蘇浙皖等地較為流行。因此可見,《金瓶梅》作者原考的出生地山東,有可能存疑。 王姑子以四字偈結束唱經: 五祖一佛性,投胎在腹中。權住十個月,轉凡度眾生。 清版《黃梅寶卷》下卷結束偈為: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宣卷化賢良,皆共成佛道。 可見清版的《黃梅寶卷》與《金瓶梅》轉換和挪用的《黃梅寶卷》大有區別。 在辨析兩個《黃梅寶卷》的同時,有必要說到《金瓶梅》詞話本與繡像本的重大差異。就在這第三十九回。繡像本雖然提及吳月娘聽王姑子唱頌“寶卷”一事,但:一、所有上面所引“唱詞”,繡像本幾了無一字;二、與此相關的情節特別是與此相關的細節,繡像本也幾了無一字。在“抑詞仰繡”一派如王汝梅、董玉振、特別是田曉菲認為繡像本比詞話本要好。好的一個原因即繡像本比詞話本簡潔。但從此回看,我們可以得知:繡像本對此回唱頌的《黃梅寶卷》及相關敘事幾近刪盡。由此,詞話本于此留下的當時社會風俗資源和信息,繡像本遺失殆盡,此其一。其二、倘若明季的《黃梅寶卷》沒能存留于世,而只能看到清版的《黃梅寶卷》,那么今天的我們和之后的他們,將無法一見這一文化的遺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