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起這么個標題有部分原因是為了給自己宅著不出門找個合理的理由。然后,今年的國慶確實比往年熱呀!馬上寒露了,這個天氣卻仍和三伏一般燥熱。立馬讓我想到了比爾蓋茨的《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 當然,我們還是要先客觀的分析一下冷熱天氣形成的常規原因的。這個高溫天氣主要是指我國南方地區:江淮,黃淮以南,華南,江南等地。主要元兇還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 一般而言西副高最北不過黃河,當東北出現降雨,西副高(哇,聽著很高階的感覺)便會隨著北方冷空氣南下而撤走海上。但是今年,西副高跑的很偏,一路到了東北,導致不僅東北出現高溫,且為海洋水汽讓出了通道,間接導致了河南的暴雨。 這里我不想太多筆墨放在普及天氣知識上。我們如果從宏觀格局來看,比爾蓋茨在書中的預言正一一成為現實,而且離我們并不遙遠,而這本書的問世也僅僅只有一年多。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切切實實正在發生的事實,而且我們有理由認為,人類只要繼續排放溫室氣體,全球溫度還會不斷地上升,永不停止。而這也導致各類極端天氣(暴雨,暴雪,颶風)會出現的越來越頻繁。 最近我國的雙減和限電政策的加強執行,也表明了我國在碳中和碳達峰方面的決心和意志。說句不好聽的話,有時候,就是上車早晚的事,卻決定了可能我們一生的命運。比如早些年,我們就業時,房價還沒有虛高,買房就不像如今一般遙不可及;更早的時候,上海買房即可落戶,而如今,各種七年五年三倍職稱學歷門檻越來越高。早上車的越來越好,晚上車的越來越難。 這和碳排放計劃何其像?西方歐美走在我們前面,如今在綠色能源,新技術低能耗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因此設定目標對他們而言,難度不大。可是落后的非洲地區怎么辦?他們連溫飽問題都尚未解決,卻要讓他們限電不讀書不生產不發展?當然,從人道主義出發此事不可一刀切,但話語權落于他人之口終是仰人鼻息,難測生死。因此,無論如何,一定要拼盡全力,盡早上車。世界的運行速度是加速度進行的,不會讓所有落后國家都能依葫蘆畫瓢,給你足夠的時間與耐心讓你走向成熟和先進。魷魚游戲時刻都在發生,阿富汗就是前車之鑒。 前不久,有一篇“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文章炙手可熱。有人歡欣鼓舞,也有人心存懷疑。我先談談我的看法,這個提法非常非常巧妙,而且設計思路可圈可點。簡而言之,是分三步走的模塊化思路。CO2-甲醇,甲醇-甘油醛-葡萄糖,葡萄糖-淀粉。也就是C1-C3-C6-Cn,看上去路徑還是蠻清晰的,但是想要實現工業化的路還是肉眼可見的漫長而遙遠。 CO2合成甲醇其實已經有工業化的案例了,本文研究的主要核心還是在于后段甲醇合成淀粉部分,但是因為選擇的是純酶制劑,代價很昂貴,非連續化合成過程也造成生產效率低。任何工業化的實現離不開成本和效益最大化,我們雖然高興,但要慶祝勝利還為時過早。 但是為什么我要說它的提法非常非常巧妙呢。因為作者抓住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兩大痛點與爽點:糧食生產工業化和碳排放。他沒有采用“甲醇制葡萄糖的技術”為標題,而是把二氧化碳作為底物和“起始劑”,即使合成工藝模塊化的實現也很難,也比一步法更加具備理論上的可行性。 講好一個故事很多時候比一件事本身更重要,這里的故事并不是貶義詞,故事不代表謊言,而是裹夾著我們美好的希望和心愿。故事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只有打動人心了,才能群策群力,才能心甘情愿讓他人為之而付出,才更有希望在將來某一天得以實現。 蓋茨在書中末尾說到:在未來10年里,我們應該專注于那些關鍵的技術,政策和市場結構,因為它們會讓我們走上“到2050年消除溫室氣體排放”的道路。而如今,我們已然有了如二氧化碳合成淀粉這樣看似一舉兩得的金點子,雖然路還是很漫長,可是正因為前人不斷大膽的創新,顛覆性的突破和鍥而不舍的嘗試,才有了我們今天令人難以置信的生活。所以why not? 哎?不是,我在哪?我是誰?國慶為啥這么熱來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