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老師的《底層邏輯》一書總共分為五個部分: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和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 今天要給大家拆解的是第二章: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 本章共11個小節,從明確思考對象,到具體的實戰落地,劉潤老師給我們呈現了一整套關于思考的邏輯,這是一章關于思考的思考。 第一小節:事實、觀點、立場和信仰 事實,是獨立于人的判斷的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和觀點為轉移。 觀點,是你對事實的看法。受你的知識結構、掌握的信息,以及你的思維模式所影響。 立場,是被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 信仰,是內部完全自洽的邏輯體系所得出的觀點。信仰內邏輯自洽,信仰外互相矛盾。 為什么要先區分事實和觀點呢?因為只有知道了思考的對象是什么,才能用正確的思考方式,解決實際的問題。 對于事實,你要做的是,獲取更多信息,爭取了解事實的全貌,避免管中窺豹,以點概面。 對于觀點,你要做的是,理解這種觀點產生的原因。如果你要反駁對方的觀點,你需要避開或者照顧對方的立場;如果你堅持自己的信仰,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信仰。 第二小節: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腦”? 在明確思考的對象后,在進入思考之前,要先學會防止被自己或者別人“注射式洗腦”。 什么是“注射式洗腦”?這是一種“為什么+觀點”的句式,它會強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為后面的觀點找原因上。 比如:為什么胖的人都比較懶?你第一個想到的答案是什么?胖的人運動困難,胖的人家庭條件好?如果是這樣,那你就被成功注射了“胖的人比較懶”這個觀點。 胖的人真的都懶嗎?其實你并不確定,但是在這個句式下,在你為這個觀點找答案的時候,你就被悄悄地“注射”了。 “為什么+觀點”這種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你一旦被注射成功,就會陷入一種為錯誤命題尋找答案的境地,最終的只能落入別人圈套或是找到錯誤的答案。 第三小節:如何贏得一場辯論? 這一節的核心其實是在教大家如何應對觀點的沖突,并且在沖突中獲勝。 辯論是觀點沖突的極致表現形式,辯論的規則就注定了你不可能說服對手,你只能說服觀眾,獲得觀眾的支持。 而日常的觀點沖突也是如此,你要做的不是讓對方認同你的觀點,這太難了,甚至不可能。你要做的是讓觀眾支持你的觀點,用民心所向,來決定輸贏。 要想在這種快速的交鋒之中取勝,核心是要關注對方的論證邏輯,利用對方的邏輯漏洞,用演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如果對方的論證邏輯完美,你就需要重新定義概念或者糾正對方的概念來不斷輸出自己的觀點。你要在自己定義的世界里“擊敗”對方,而不是在對方定義的世界里,與對方對抗。 第四小節:普通和優秀的差距,在于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 普通和優秀的差距,在于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普通人看表象,依賴經驗做判斷;而優秀的人透過現象看本質,就事論事,不被立場左右。 如何掙脫自己的經驗思維、立場思維呢?運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方法論,大膽假設問題產生的可能原因,逐一小心求證,得出結論,最后進行調整。 這是在破除我們的思維陋習,凡事不要想當然,也不要迷信自己的經驗,要學會用理性的方法進行思考。 今天幫大家拆解了第二章的前4個小節: 事實、觀點、立場和信仰這是明確思考的對象;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腦”?如何贏得一場辯論?普通和優秀的差距,在于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這三章是思考前的審題: 審題1:命題是否正確?不要為錯誤的命題找答案,因為答案肯定也是錯的; 審題2:這是否是一場觀點的對抗?如果你需要快速反駁,你要選擇關注對方的論證邏輯,并找到論證的缺點,或者重新定義論點,將對手拉入自己的戰場,而不是在別人的戰場里對抗。 審題3:如果是共同解決一個問題,那么要學會就事論事地對待對方的觀點,不要被立場和信仰所左右,方法是采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方式,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前4小節是明確思考對象,是審題。那么審題后如何定位問題呢? 請見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