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日本地震的消息相當多,日本列島宛如啟動了“地震模式”一般,10月7日日本東京以西的千葉縣曾發生5.9級地震,被不少日本地質學家認為是日本首都地區發生里氏8級以上大地震的前震。 而到了12月3日,日本本州島南部地區又接連發生4次地震,其中靠近日本東京的山梨縣東部地區連發3次地震,級別分別是M4.1級、3.6級、4.9級,震源深度均為20公里,震中都在富士山下山梨縣的五湖地帶,很可能是富士山下的巖漿活動引起的;當天上午9:28,紀伊水道又發生了M5.4級地震,這些地方都距離日本首都東京市不遠,因此也被地質學家認為是一場大級別地震的前震,并且當大級別地震到來之后,大概率會引發富士山這座活火山的大噴發。 而據日本放送協會(NHK)12月8日的報道,日本當地時間當日15時22分左右,日本東京以北的福島縣近海又發生了5.0級地震,就是發生福島核電站核泄漏的那個福島縣,這說明日本本州島以東的日本海溝地質狀況也不樂觀。 不過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日本九州島西南海域中鹿兒島附近發生的地震,這個地方從12月4日開始地質狀況極不穩定,地震記錄儀顯示從4日凌晨之后到7日晚8點,4天之中連續發生了190次小級別地震,如同開啟了震動模式一般,可以說是日本富士山連震剛結束,鹿兒島的連震就開始了,至今還沒停歇算到今天的話就是5日中地震了200余次。其中5日那一天就有87次地震,而以7日中午11:13的地震級別為最高,達到了里氏4.6級。 出現如此頻繁的小震,一般都意味著大級別地震發生的可能性較大,這個地方靠近日本南海海溝的西南部,而日本南海海溝在近幾年來,一直被地質學家認為很有可能在未來發生里氏9級的超級地震,如果地震發生在日本南海海溝的西南部,特別是如果發生了鹿兒島的西部和南部,其引發的海嘯是會影響到我國的,所以這里的地震才正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 日本九州島南部的鹿兒島縣,與我國上海市基本在一個緯度上,兩者之間的直線距離不足900公里,如果鹿兒島西部或南部發生大級別地震,上海。江蘇。浙江沿一帶會有震感的,地震激發出的海嘯也會對我國從山東省南部直到福建省東北部和臺灣省北部一帶造成沖擊。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來看,兩千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至少發生過10次海嘯,平均200年左右就有一次,好在我國東部沿海大多是較淺的大陸架,不利于海嘯的形成和發展,因此一般的海嘯對我國沿海造成的損失不是特別大,但如果是鹿兒島西部和南部發生大級別地震引發的海嘯,那么因為距離較近,其沖擊到我國沿海時的破壞力也是很大的。 不過,由于日本南海海溝基本都位于九州島以東,本州島以南,所以地質學家預估地震更有可能發生在本州島以南區域,由于日本南海海溝地震帶的北緣已深入日本本州島,而且十分靠近富士山和東京市,所以預估中的這次大地震也很有可能發生在陸上,且有可能激發富士山的火山爆發活動。 有日本地質學家認為日本南海海溝大地震在10年之內就會發生,但日本立命館大學環太平洋文明研究中心的特任教授、地質學家高橋學曾在11月下旬公開表示稱“今年12月份會發生日本首都圈的里氏8級的地震,之前10月7日千葉縣5.9級地震和12月3日富士山多次地震都是它的前震”,這個月已經到來,到底會不會發生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社》12月7日文章《日本吐噶喇列島近海四天接連發生地震198次》 《界面新聞》12月8日文章《日本福島縣近海發生里氏5.0級地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