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9期 蘇聯時期的赫魯曉夫改革 ◎陳子恩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俄語: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曾任蘇聯最高領導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及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政府首腦)等重要職務。1956年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在會上作《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破除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揭露了斯大林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所犯的嚴重錯誤、平反斯大林執政時期的冤假錯案。蘇共二十大后,赫魯曉夫秘密的將斯大林的遺體移出了列寧墓,安葬在克里姆林宮紅場高墻下。 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對當時的東歐以及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東歐以及社會主義國家發生了騷亂:格魯吉亞三月事件、波茲南六月事件、波蘭十月事件、匈牙利十月事件。上個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蘇聯撤銷對中國的所有援助;中蘇交惡,進行了“中蘇論戰”。赫魯曉夫改革,在政治上“去斯大林化”,平反冤假錯案;經濟上,赫魯曉夫發展農業,提倡種植玉米、發展畜牧業、提倡開墾荒地;軍事上,赫魯曉夫發展航空和軍事領域,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史普尼克一號”發射成功;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進入太空。赫魯曉夫注重發展戰略核武器的作用,裁減陸軍和海軍;外交上,赫魯曉夫與美國敵對,又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戴維營舉行會談;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蘇交惡。文化上,文藝自由化。1964年10月14日,赫魯曉夫在黑海之濱渡假時,蘇聯軍方將領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發動政變,赫魯曉夫“被退休”,從此被迫淡出政壇至1971年9月11日因心肌梗塞逝世,后葬在新圣女公墓。 (責任編輯:蘇沛婷) 作者簡介 陳子恩,男,漢族,1997年出生,安徽合肥人。歷史學者、小軍史專家、紅色收藏愛好者(紅色收藏家)正組建創立陳子恩歷史研究委員會。 特別聲明:以上文字經作者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龍溪文學和作者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一經發現,追究責任。杜絕抄襲轉載,由此引發的版權問題,由作者自行負責,與本臺無關。作者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文章配圖來源于作者或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