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附湯加減治肩周炎 李某,女,40歲,自訴右側肩臂痛反復發作兩年余。活動受限,自覺局部皮膚發涼,天冷時加重。曾多方診治未見好轉。診斷為肩關節周圍炎。病機乃局部受寒,氣血凝結。筆者采用術附湯加減治療,處方:生白術30克,制附子15克,桑枝10克。5劑后癥狀消失,后繼服十余劑治愈。 體會 術附湯見于《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原文是“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暖肌、補中、益精氣”。本案用此方的主導思想,是把重點放在“暖肌”二字上。患者受風皮膚發涼,而白術生用,善走肌肉,配附子之辛熱,能內溫臟腑,外暖肌肉,祛寒鎮痛。臨床遇到風寒濕等證,除新發者可加羌活、獨活、細辛、防風等治標之藥物以外,對于反復發作的慢性患者,一般只要重用術附,更覺藥簡效速。白術要生用、重用,每劑至少20克,可逐漸加至60克、90克。附子一般15克即可。 本方在一般情況下,三五劑即可有效,重者需服二三十劑。尤其對于常服羌活、細辛、防風等方效果不大,或隨愈隨發的患者,用本方更為理想。 此為已故名中醫李克紹教授治療肩周炎的經驗:重用生白術30-90克配制附子15克水煎分服;朱良春先生以補肝腎脾胃之法恒愈此病,也是肩周炎屬本虛之證的明證。 順便欣賞下葉天士治的兩則肩周炎醫案:“鄒,五旬又四,陽明脈虛,肩胛筋緩,不舉而痛,治當通補脈絡,莫進攻風”;“俞嫗,高年陽明氣乏,肩胛痛難屈伸。法當理衛陽通補。” 點按雙解溪治肩周炎 典型病例:朱××,男,55歲,2007年4月8日初診。雙肩疼痛三個月,夜間加劇.經鄉衛生院肌注杜玲丁效果不佳,診見患肢上舉90度,后伸20度,三角肌、肱二頭肌短頭腱處壓痛,診斷肩關節周圍炎。用按壓法,于患者雙解溪穴,反應有局部酸、麻、脹感。同時令病人活動雙患肢,2分鐘后疼痛消失,功能正常,1次而愈,肩關節功能正常。解溪穴位置:—在腳腕中間,即系鞋帶處之中點,也稱鞋帶穴。屬足陽明胃經。解溪主治:肩關節周圍炎,亦可治膝關節炎,對糖尿病、頭痛、目疾、精神病也有醫療作用。 中藥外敷治療肩周炎 中藥外敷療法:三七1克,紅花、桂枝、川烏、草烏、牛膝各5克,當歸、雞血藤、透骨草各10克,鹽750克,將中藥和鹽一起炒熱后裝入布袋,選擇肩髃、肩貞、曲池、外關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溫度以能忍受為度,如有燒灼感,可在藥袋與皮膚之間加毛巾墊著。每次敷20~30分鐘,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一個療程后休息2天,再進行第二個療程。此法具有通經活絡、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等作用。 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肩關節劇痛 某女,43歲,得類風濕多年了,手指關節有小小的孌形,全身關節痛疼,現癥:右肩關節劇痛,不能往上抬高,晚上此處冰涼感,脈沉緊,舌尖紅,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10白芍10知母10蒼術10麻黃10附子10防風10生姜10生甘草6紅棗7枚,三劑,服后痛止,右肩活動自如,續服三劑,未再來。 當歸四逆湯治肩周炎 朱某,女,52歲,退休工人。因“右肩部疼痛伴活動受限1月余”于2009年4月11日來診。患者素體弱,形寒怕熱,1月前因受涼后出現右肩部疼痛,疼痛以夜間為甚,不能入眠,右上肢活動受限,右肩冷痛如寒風刺骨感,痛甚時前臂及手指麻木沉重,需家人協助穿衣梳頭。查體:右肩部未見明顯腫脹,右肩關節壓痛點廣泛,右肩活動度:上舉110度,外展80度,后伸15度,內收20度,右手后背觸及骶尾椎。脈細澀,舌質淡,苔薄白微膩。CR片:右肩部骨質未見明顯異常。中醫診斷:肩痹(氣血不足,寒客經脈,筋脈痹阻);西醫診斷:右肩關節周圍炎。郭劍華予當歸四逆湯加減,以溫經散寒,養血通脈。處方:當歸20克,白芍20克,桂枝15克,細辛5,甘草6克,大棗10克,通草6克,桑枝15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10劑,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劑。囑患者早晚堅持做肩關節功能鍛煉操10~15分鐘。 患者藥后右肩關節疼痛減輕,肩關節活動度明顯改善。守上方加川芎10克,服用12劑,臨床諸癥消失,肩關節功能活動基本正常,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肩關節周圍炎,是由于肩周的肌肉、肌腱、韌帶、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發生慢性無菌性炎癥,導致關節內外粘連,阻礙肩關節活動所致,又稱為粘連性肩關節炎。中醫認為人到中老年,經絡陽氣逐漸不足,氣血日趨衰少又復感風寒濕邪,致肩部經脈不通,氣血凝滯,筋肉攣縮而為“肩痹癥”。《黃帝內經》云:“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卷,縮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則痛久矣。”治當“寒則溫之”。郭劍華根據此患者的病因、病機,采用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意在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癥狀減輕后守前方加川芎以增強其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力。 當歸四逆湯是仲景為傷寒厥陰病“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所設之方。病機為血虛寒甚,氣血運行不暢。郭劍華認為凡屬氣血虧虛、寒客經脈為患的疾病,只要把握病機,用本方隨癥加減,異病同治,均可收到較佳療效。他還強調,在內服中藥煎劑的同時,還必須加強患肩關節的主動功能鍛煉,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可促使肩關節功能盡快恢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