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上海。認識一個大叔,他是弟兄兩個,我們分別叫他們A和B吧,A隨父姓,B隨母姓。一開始,是個皆大歡喜的事,誰也沒覺得不妥。 AB母親那邊是四朵金花,沒有舅舅。這事是他們父親的主張,因此而發愿,覺得是好心也是好事,給老丈人一個安慰。老外公雖然沒說啥,但也是眉開眼笑,自幼對B格外疼愛。 但開始上學后B的困擾就開始了,至今仍是一個心病。 被不同的老師問過幾次,你姓你媽媽的姓啊?之后無數次填表格,都是一個陰影。寫下自己的姓氏就覺得筆重。 弟兄倆一起和小伙伴們玩,也會被新來的問,你們倆是表哥表弟嗎?然后各自解釋一遍。 諸如此類。 后來,在不必要的場合,下意識主動去解釋自己姓氏的來源:我和我哥都是親生的,話里話外都想透露出父母沒離過婚等意思,還要說出點美好的意思。 沒必要,但是這已經是一個心病,自身非常敏感,并且被放大了。 AB雖然現在骨肉親情親密無間了,但小時候感情不太好,B覺得自己是個外人,特別是父系家族聚會時,性格有點古怪,不明就里的父母總會多關心一些,導致A認為被奪愛。大概就是這種碎碎念吧。 后來B結婚生子了,據他后來自己坦白,是主動將娃隨了老婆姓,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姓已經是“無所謂的東西”,漂著的,拋之而后快。最怕祭祖,婚后兩邊祭祖都覺得自己是外人,不積極甚至逃避。 回溯到B幾次戀愛,由于上海土著婚姻,極其看重原生家庭,也免不了每次都解釋一番,實際上并不應該存在的自卑,在他身上客觀存在著,根深蒂固。 B的有個兒子現在將近成年,令人瞠目結舌地說過一句話:我不要爸爸的姓也不要媽媽的姓,將來我要改成爺爺的姓,等我高考完。 這就是悲劇,B的兒子面臨的會是比他爸爸更麻煩的東西——父母之外的第三姓。但他說的是將來一定要去做的事。 現在的問題是,B說太太家可能會覺得是B在煽動,B的母系家族和母親本人也覺得有點“奇怪”。其實只是過問幾句,或者閑聊中提起過。 雖然相安無事,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但類似猜忌在B的內心中一直存在。 而B在這件事上十分委屈,他本身是高度希望姓氏趕緊變得不重要。這下少年時的陰影更揮之不去了。 現實中我和A是朋友,和B關系也不錯,提到這事,兩兄弟都怪罪父親多事。B的怨念是顯而易見的,親哥在場的情況下,也要對作為外人的我再次強調來龍去脈。 而現在,真變成一團麻了。 倒是B的兒子沒怎么接觸過,不曉得“根”這個概念怎么會在00后腦子里如此早的浮現。也不知道十幾歲的經歷中遭遇過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