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古玩藝術品交易平臺搜集整理,銀錠收藏這六個方面要注意 中國歷史銀兩的貨幣功能始于漢代以前,隋唐以前稱之為“銀餅”、“銀笏”,宋金時期稱為“銀錠”,元代稱為“元寶”。 明代以前,白銀在中國流通不廣,至明代,因大量外來銀子流入中國,白銀才在民間流行起來,及至清朝,白銀才主要貨幣流通。 因明清兩代白銀才作為主要貨幣流通,鑄錠盛行。我們今天所見元寶尤以明清居多。另外清代、民國銀錠、銀元寶,大多數好品都屬于傳世件,有特定的藝術美感度和文化歷史價值,屬于收藏投資中的“硬通貨”,易于流通變現。銀錠具有較高的保值功能,近幾年價格暴漲。 各個時期,銀錠有各自的特色,明代銀錠美觀大方,現在大都以明代銀錠作為中國銀錠的代表造型。已知明代最大銀錠重500兩。而清代的銀錠器形種類最繁多,大體上有元寶形、圓形、長方形、砝碼形、腰形、牌坊形等。 明清銀錠分官鑄和私鑄,官鑄大多鑄有銀局名,私鑄銀錠一般鑄有私銀錢號等等。二者價格相差甚遠,官鑄銀錠往往是私鑄銀錠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在購買銀錠時,主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1.看銀錠銘文, 銀錠銘文是指鑄造銀錠時鏨刻或鑄造在銀錠上的文字,內容歷代不盡相同,大體包括銀錠鑄造的時間、地點、用途、成色、官員或工匠姓名等。明代的銘文多涉及稅銀內容一般包括地點、時間、用途、重量、工匠、監鑄押運官員等;清代和民國時期銀錠銘文變化最大,銘文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有關賦、稅、解、貢方面的銀錠屬官錠類,另一類銘文為銀樓、爐戶、公司、銀行吉語等銀錠,屬商銀類;第三類是以個人的名義,鑄的銀錠為私銀類。 2.看銀錠的顏色,白銀的顏色白潤而沉穩,銀錠氣孔中有金黃色的多彩寶光,銀錠本身色彩為雪白色,老銀錠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們觸摸、氧化等損傷,銀錠已自然生成了一層銀銹和包漿,這種銀銹和包漿的顏色大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色澤溫潤。含有黃銅的銀色為“七黑八灰九轉青,九五成時色還清”,含紅銅的銀色口訣為“七黑八紅九帶白,九五成時還原色”。 3.看銀錠的重量,白銀作為稱量貨幣,常見的五兩、十兩、二十五兩、伍拾倆,還有三十兩、四十兩的銀錠,重量與當時的標準不符就要警覺。 4.看銀錠造形,漢代銀錠的器形為餅狀,唐代一般是長方形條狀, 宋代銀錠的器形以鋌為主,明代銀錠的器形長度較元代變短,而厚度卻增加,束腰已較小,兩端的弧形消失,周緣增高,特別是兩端更加突出,形成一個雙翅,清代、民國大體可分為元寶形、圓型、長方形、正方形、砝碼形、牌坊形等幾大類。 5.聽其聲音,聽銀錠的聲音主要是防包殼假錠,對有疑問的銀錠,拿另一個銀錠敲其錠,若有空心聲或破聲應是包殼銀錠。 6.看銀錠成型情況,現在制假銀錠,往往工藝與過去不一致,因此,成型后的情況也不同如果不是真銀制假那更不相同。 以上是由全球古玩藝術品交易平臺搜集整理的“銀錠收藏這六個方面要注意”的相關知識,更多收藏知識,請持續關注。 本文為《全球古玩藝術品交易平臺》團隊、通俗作家名者說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