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茶與花的養生價值,香的養生功效并不為常人所知, 這三項的本體都屬于植物,茶系葉,花為瓣,香是干,這是大自然中神奇的植物對人類的聯合饋贈,我們理應珍惜與厚愛。香具有的養生與養德的功能,早已被中國古人所認識。孟子說 :“香為心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長壽。”儒家認為“明德惟馨”,香具有衡量道德行為的功用,道德高尚者周身能夠散發出一種本性之香。 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的《神農本草經》,把三百六十五種藥分成三等,“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久服不傷人”,如人參、甘草、地黃、大棗等 ;“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 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別藥性來使用,如百 合、當歸、龍眼、黃連、麻黃、白芷、黃芩等 ;“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黃、烏頭、甘遂、巴豆等。在上藥中包括麝香、木香 ( 青木香 )、柏實、榆皮、白蒿、甘草、蘭草、菊花、松脂、丹砂、辛夷等傳統香料或傳統制香輔料, 如榆皮、白芨、硝石等,它們具有“驅邪扶正、痛經開竅、療疾養生” 的作用,如《神農本草經·疏》中說,“凡邪惡氣之中,人必從口鼻入。口鼻為陽明之竅,陽明虛,則惡氣易入。得芬芳清陽之氣, 則惡氣除而脾胃安矣”。 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向來相信并喜歡以香養生,在生活中不忘焚香清供,或喜歡在自己的書齋中讓香煙縈繞于書桌之上。文人與香結下了不解之緣,香成為了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又被作為題材融入文人的作品之中,促進了香文化的發展。許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維、李商隱、徐鉉、蘇軾、黃庭堅、陸游等。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在《子瞻繼和復答二首其一》一詩中寫道,“迎燕溫風旎 旎,潤花小雨斑斑。一炷煙中得意,九衢塵里偷閑”,意即通過對香的氣味和意境的感受,可以達到禪修與凈化生命的效果。黃庭堅酷愛香道,以香養生,在他的作品中記載的香方就有漢宮香訣、 意合香、意可香、深靜香、荀令十里香、小宗香、嬰香、百里香、 篆香等,其中意和香、意可香、深靜香、小宗香最為知名,因與黃庭堅有關,而被稱為“黃太史四香”,宋代陳敬《陳氏香譜》中即錄有這些香方。 在古書中常提到“沉檀龍麝”,即“沉香、檀香、龍腦香、麝香”,自古以來都是最名貴的四種香料,因此被稱為中國“四大名 香”,它們都是調理氣機的良藥圣品。對于不同的香料,中國古人更是總結出不同的養生功效。 沉香是由一些特殊的香樹“結”出來,是混合了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上品沉香的價格比黃金還貴,被譽為“植物中的鉆石”,列為眾香之首。它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不僅是“浴佛”的主要材料之一,還是參禪打坐的上等香品。《本草求源》載:“沉香之幸溫獨本于雨露之精華,所以升真氣,養諸氣,和衛氣, 升降水火,諸香莫及。”《本草通玄》則載 :“沉香,溫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運行不倦,達腎而導火歸元,有降氣之功,無破氣之害,洵為良品。”《本草綱目》則說,這種香氣具有強烈的抗菌效能,香氣入脾,有清神理氣等作用。 檀香取自檀香科喬木檀香樹的木質心材或其樹脂,檀香精油俗稱“液體黃金”。佛家以栴檀燃燒祀佛,素有“香料之王”“綠 色黃金”的美譽。檀香的獨特香味具有安神作用,對于冥想有所幫助,因此被廣泛用在宗教儀式中。《本草備要》載:檀香“調脾胃, 利胸膈,為理氣要藥”。《綱目拾遺》載 :“龍涎,利水通淋,消氣 結。”《藥材學》載 :“龍涎,治咳喘氣逆,神昏氣悶,心腹諸痛。” 《珍珠囊》載 :“檀香,引胃氣上升,進食。”中醫認為檀香木有理氣溫中、和胃止痛的功效,主治脘腹疼痛、噎嗝嘔吐、胸悶不適。檀香油有清涼、收斂、強心作用,主要用于治療膽汁病、膀胱炎, 并用作尿道消毒劑,治療淋病。 龍腦香是龍腦香樹的樹脂凝結形成的一種近于白色的結晶體,古代謂之“龍腦”,以示珍貴。龍腦不僅用于熏香和醫藥,還被用于美食。中國的宮廷御宴里,就有燕窩配龍腦的“會燕”;在南亞地區,夾有龍腦的檳榔是上等食品 ;宋代以前,人們就開始在茶餅(由茶和米壓制而成)中摻和香料做成香茶,所用的香料大多都是龍腦,或在壓制茶餅之前以龍腦窨茶,或以龍腦浸水直接灑在茶上,也稱為“龍腦茶”。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龍腦的一 些形狀特征,如“以白瑩如冰,及作梅花片者為良”。其可用于閉證神昏、目赤腫痛、喉痹口瘡、瘡瘍腫痛、潰后不斂、心絞痛等。 麝香是在成熟的雄麝肚臍下方的香腺囊中形成的一種有香的物質,十分名貴,它是配制高級香精的重要原料,也是古代文人、詩人、畫家的掌上賓,具有良好的提香和定香能力,平衡香氣, 給整個香氣帶來活力,并賦予動人的情感。麝香是珍貴的中藥材和優質定香劑,具濃郁香味,穿透力強,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本經》載 :“麝香,主辟惡氣,溫瘧,癇痓,去三蟲。”《本草綱目》載 :“麝香,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古語說“有麝自然香,何用當風揚”,說它是治療中風、腦炎的特效藥,十分傳神。 香還被中醫用于香療,例如明代醫家李時珍用線香“熏諸瘡癬”。在清宮醫藥檔案中,慈禧、光緒御用的香發方、香皂方、香浴方等更是內容豐富。從中醫藥學的角度來說,香療當屬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各種木本或草本類的芳香藥物,通過燃燒所產生的氣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殺菌消毒、醒神益智、潤肺寧心等作 用。現代流行的藥枕之類的保健用品,都是根據傳統香味療法的現代演繹。沉香灸則是將沉香用于灸療,和人體經絡的共振性更強, 其功效《本草求源》中說“升真氣,養諸氣,和衛氣,升降水火, 諸香莫及”。 近年來,經科學家研究分析證明,氣味分子通過呼吸道黏膜吸收后,能促進人體免疫球蛋白的產生,提高人體的抵抗力 ;氣味分子刺激人體嗅覺細胞,通過大腦皮質的興奮抑制活動,調節新陳代謝,平衡植物神經功能,達到生理心理功能的相對穩定,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證明了香氣(香藥)對人養生的重要作用。 相關鏈接: 需要購買作者簽名本的讀者,可以向禪藝會(加微信號:zendao)訂購,微信支付,快遞上門。批發、團購與作為教材使用的機構,請電話13917878218何老師聯系。 《禪藝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人人可以訂閱,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專欄。禪藝文化十八項,由雅道八項(茶道、花道、香道、琴道、書法、繪畫、收藏、詩詞)、生活六項(建筑、庭院、空間、家具、素食、服飾)和藝術六項(書法、繪畫、雕塑、攝影、手藝、法物)組成。在這里,你將看到與眾不同的圖文資訊。原創無窮、圖片無碼、轉載無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郵箱:zenart@12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