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方常見疾病治癥:脊椎問題 【立竿見影】 如果是肩胛、胸椎附近的背痛,按下列方式按揉: 如果是肩胛、胸椎以下的部位背痛: 如果是下背部的疼痛: 【治病策略】 1、脊髓則為督脈。 2、腦髓沿著脊髓往下輸送,沿著脊髓分布到全身,化成我們的液,這個液包括射出的精液,女性分泌的陰道的液體。 3、癱瘓者,脊髓麻痹也。 4、汗水跟小便是同源。如果熱的時候小便也少,又沒有汗,這個熱就悶在身體里面。病毒就會進入我們的脊髓神經,跑到腦部去,于是就開始發痙。 5、中醫講的痙病區分為剛痙和柔痙二種,類似西醫講的腦脊髓神經炎,簡言叫「腦膜炎」。 6、中年以后得到勞癥的人會有“痹俠背行”。因為督脈是諸陽之會。中年以后氣血本身開始衰了,結果又有勞癥在身上,會讓整個脊椎骨,就是整個督脈,一直麻木下來,跟西醫講的“脊髓神經麻痹”很類似。而中醫是說病人的整個脊髓都麻掉,由于督脈是諸陽之會,當陽虛時就會產生這種癥狀。 7、中醫經絡學的督脈就是脊髓,第三脊椎名身柱,故名思意這是全身支柱所在。中醫認為如果這一處受損則即使扁鵲再世,也是無法讓他恢復過來的。如果誰能夠將第三椎受損的癱瘓病人讓他們再能行動的話,那就是超越中醫水準了。中醫只要不是第三椎受傷的話,會更快的。 8、葛根湯小兒麻痹、脊髓空洞等。 9、矢數道明曾治一54歲男子,患脊髓腔內腫瘤,雙下肢完全麻痹,不能行走,十趾亦完全不能動,即用芍藥甘草湯伍山豆根末服半年而能自己行走。 【辯證治則】 1、小續命湯治療的風痱、急性脊髓炎、氯化鋇中毒之、多發性神經炎以及多發性神經炎,療效亦佳。 【辯證比較】 1、(1)痿癥方:用于腰腿痿弱之初期。大病后下肢無力、產后腿膝痿弱、腳氣所致之下肢麻痹、脊髓癆、脊髓炎、脊椎骨骨疽、小兒麻痹等皆可應用。自腰以下發生痿癥初期者有效。若津液竭乏,且有咳嗽等癥,應與加味四物湯。但腳氣之痿癥不如濟生腎氣丸、大防風之類有效。 (2)八味丸:下肢無力,臍下不仁。 (3)大防風湯,下肢痿弱,氣血虛甚。 (4)加味四物湯:下肢痿弱,枯燥甚且有咳嗽。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