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寶級的文物在清代末年都流失到海外,其中數(shù)量最多一次,當屬100多年前敦煌藏經洞的開啟。 道士王圓箓在打掃衛(wèi)生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藏經洞,并沒有引起清政府的重視,反而是法國、英國、美國、日本、俄國的探險家們接踵而至。 他們或騙或搶,帶走近4000多件文物,其中法國人伯希和,是個漢學家,他選擇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也是最精華的文物。 ![]() 這些文物包括非常有名的《因明入正理論后疏》、《因明入正理論略抄》、武則天小楷《金剛經》等唐代紙本墨跡。 唐代雖是書法發(fā)展巔峰時期,能以紙本傳世極其稀少,而上面的三部經書,更顯得珍貴,現(xiàn)在這三部經書全部珍藏在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很少展出,常人難得一見! ![]() 尤其是武則天這部小楷《金剛經》,更是價值連城,據(jù)伯希和在日記中記載,他額外給王道士一兩銀子,才“買”到這部經書。 武則天這部小楷《金剛經》,全篇內容,無一字缺損,并且楷法精研,字體飄逸,規(guī)整雋秀,筆法完備,字字珠璣,字字精彩! 武則天這卷《金剛經》,后面數(shù)位人員校對,并簽名,而且用紙和用墨以及書法本身的特點都極為華貴,有著女皇的氣度與雍容。 ![]() 時隔上千年,人們再次目睹這幅《金剛經》,讓我們再次領悟武則天書法水平之高,可以說不亞于任何楷書名家,在藝術價值上,不亞于后來的鐘紹京的《靈飛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