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養筋就是養命,但你會發現,現在筋骨病的人群特別多。很多人剛四十多歲,就感覺身體哪哪都不好,渾身僵硬,難受,有人是肩關節早早就不行了胳膊一動就痛,梳頭、穿衣、提物、舉高困難。有人是膝關節不行了,不能下蹲不能彎腿、不能伸直,伸直上個樓都費勁,有人是頸椎不行了,有些人是腰椎不行了,整天腿麻手麻,哪哪都疼。歸根到底,這些問題還是筋骨問題,除了平時 缺乏運動以外,就是肝腎虧虛了,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筋骨失養,就會引起這一系列問題。
所以說要想養好筋骨,除了多運動以外,還要補肝腎,肝腎同源,養肝腎就是養筋骨,那今天和醫生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專門養筋的名方,清代名醫陳士鐸duo的養筋湯,養筋湯很簡單只有五味藥,
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解讀一下養筋湯,看看是如何來養我們的筋骨的。
首先第一梯隊加了
白芍、炒酸棗仁、麥冬和熟地;滋補肝腎,養陰潤筋。
這其中白芍可以說是很多養肝,養筋的方子里最常見的一味藥了。
首先白芍能夠柔肝和血,使肝血充足。其次白芍味酸,酸味主收斂,能使體內的氣血不那么容易耗散,從而起到養血的作用。肝主筋,肝血充足了,筋有所養,腿腳不利、膝蓋酸痛就會緩解。
而麥冬,麥冬甘寒、滋陰,既補心陰不足,又清肺以制肝,肝主升發,肺主肅降,肝升肺降則氣機調暢,氣血通暢。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炒酸棗仁,酸棗仁入心肝二經,心主血脈、肝藏血,酸棗仁養心肝,生氣血,使得氣血可以滋養全身。
熟地,熟地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等作用。適用于血虛、腎陰虛及肝腎精血虧虛所致的各種證候,
第二梯隊加了一味溫陽的藥物巴戟天,溫陽補腎。
巴戟天有很好溫補腎陽的作用,也正是中醫陰中求陽的思路。中醫上講:“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全方陰陽雙補,補腎養心,滋肝舒筋,適用于全身的麻木疼痛,及其他的肝腎不足之癥,原文是這樣形容養筋湯的,一劑筋少舒,四劑筋大舒,十劑疼痛、酸麻之癥盡除。意思說一劑下去,筋骨就稍微放松了,三劑五劑下去,筋骨就大大地舒展了,十劑下去,酸麻疼痛之癥全部去除。
又:養筋湯是一個養筋的方子。
方藥組成:白芍30克 熟地30克 麥冬30克 炒棗仁9克 巴戟天9克
出自清代醫家陳士鐸的《辨證錄》,專門治療“行役勞苦,動作不休,以至筋縮不伸,臥床呻吟,不能舉步,遍身疼痛,手臂疫麻”。《辨證錄》對這個養筋湯贊譽度非常高,夸下海口說:一劑筋少舒,四劑筋大舒,十劑疼痛、酸麻之癥盡除。
養筋湯,整個方子是補其水、潤其肝的思路,意思就說一劑下去,筋骨就稍微放松了,三劑五劑下去,筋骨就大大的舒展了,十劑下去,酸麻疼痛之癥全部去除。
如果膝關節久病久痛,肯定有瘀,還有些寒濕,加桂枝12克川牛膝12克三七粉6克(直接用湯藥送服)
加入桂枝一方面可以溫經通絡,打通膝蓋這個地方的經絡,一方面把膝蓋這個地方的寒濕散掉。同時這個桂枝可以反佐前面清一色的滋陰藥帶來的滋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