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
有一次到北京開會,周恩來總理特地請許世友喝酒,許世友知道周總理工作繁忙,日理萬機,總理抽出寶貴的時間來陪自己喝酒,心中很是激動,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并沒有其他人作陪,只有他和周恩來兩個人。
酒桌上只擺了四菜一湯,兩葷兩素,雖然菜不多,但是非常精致,看得出周恩來是讓人精心準備的,在桌子上還擺放了兩瓶茅臺酒。
當時的茅臺酒與現在的包裝有很大的不同,那時的外包裝不像現在用紙箱子裝酒,而是用結實的原木板打制的木箱子。
但是內包裝極其簡陋,不像現在用非常講究的硬紙盒,那時只用一層簿得幾平透明的淺白色的麻紙,把瓶身裹住。
不過瓶蓋非常講究,為了防止茅臺酒蒸發或者泄露,酒廠特地選用質地優良的軟木做瓶塞,瓶塞塞緊后,又在塞子上齊瓶口處,用木工膠水封住。當喝酒的時候,必須要先仔細除去膠封,然后開塞。
不過許世友有點疑惑,自己雖是政治局委員,但來開會的人很多,很多也是政治局委員,如果論軍銜,元帥和大將自不必說,上將也有不少,周恩來日理萬機,為何單單請自己喝酒呢?
許世友雖然心中疑惑,但是沒有說出來,實際上許世友的疑惑是對的,周恩來請許世友喝酒的原因,當然就是勸許世友改改酒風,因為許世友喜歡將人喝醉。
許世友從小練武,體格健壯,練武的人喜歡喝酒,許世友也不例外,他不但酒量大,而且酒風好,喝酒非常豪爽,堪稱酒場豪杰。許世友常說這樣一句話:
“喝酒能增加人的勇氣,能打仗的人膽子大,膽子大的人一定敢喝酒。打仗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怕死,不怕死的人還怕喝酒嗎?”
許世友的這個理論是有道理的,比如打仗時組成敢死隊,敢死隊員在沖鋒前通常大碗喝酒,人一喝酒精神百倍、豪氣沖天,戰斗力倍增。正因如此,許世友容易將人喝多。
有一次,許世友邀請原紅四方面軍的四位老將軍到家里喝酒,因為他們都是從大別山出來的,感情很深。
按照老規矩,許世友命人把一只空碗放在酒桌中央,這個空碗是罰酒用的,誰犯錯誤了,就要罰一碗酒。五人坐好后,許世友端起杯子說道:
“我們都是大別山出來的,感情那是杠杠的,今天請大家喝酒,能喝不能喝,三杯以內倒不了人,三杯以內,滴酒罰一碗,三杯以外,各隨其便。”
這個杯子可不是小杯子,一杯酒足有2.5兩,3杯就有7.5兩,這三杯酒雖是共同科目,對于酒量大的人自不在話下,但是對于酒量小的人,可真就喝不下去了。
許世友說完便舉起酒杯一飲而盡,他酒杯口向下,沒有一滴酒滴下來,他又說道:
“酒風代表作風,喝酒能看出一個人是不是忠厚老實。”
許世友一下子將喝酒上升到了一個理論高度,許世友的軍銜和職位最高,四位將軍面面相覷,都端起了酒杯,其中有三個喝完了,雖然表情不一,有的一飲而盡,有的面露痛苦表情。
其中有一位酒量不大的將軍,知道三杯喝下去自己必倒,便耍起了心眼,他乘許世友不注意,將自己杯中的酒倒給了身旁的一位將軍,因為身旁的那位將軍酒量大,他倒完后,自己裝模作樣地喝下了杯中剩下的酒。
許世友喝完酒后,喜歡看著他人喝酒,那位將軍的小動作自然瞞不過許世友,許世友起身抓起酒桌中央的大碗,嘩嘩倒滿酒,推到那位將軍面前:
“第一杯就耍滑,你這是自找的喲!”
這一碗少說也有半斤,看著這一碗酒,那位將軍面露難色,斬釘截鐵地說:
“倒吧,殺頭我也不喝。”
許世友勸酒自有一套,他激將道:“留下人頭干革命,留下這碗酒可不好做人。”
誰知這位將軍打定了主意:“不做人也不喝。”
這下許世友不高興了,他往椅子背上一靠,悶悶地發出一聲咳嗽。這時,許世友身后那個人高馬大的衛兵應聲出來“勸”酒了。
這個衛兵當然是許世友安排的,實際上是一個監酒的角色,他一口一聲“首長好”,邊敬帶灌讓這位老將軍喝下了那一大碗酒,直把老將軍喝得爛醉如泥。其余三人看出這個衛兵動作熟練,肯定經常干這樣的事。
其實許世友也不是動不動就罰酒,他喝酒有自己的規矩,他的原則是看人喝酒的態度,他最喜歡酒量大、酒風正的人,這樣的人即使喝得爛醉如泥,他也會伸出大拇指,會夸他是條漢子。
對于那些酒量不大,但是敢喝、還把自己喝醉的人,他也是非常欣賞的,他對這種人從來不罰酒。
許世友最看不起喝酒扭扭捏捏、推三推四的人,他說:“跟這樣的人喝酒,看起來別扭,喝起來沒勁”。
所以經過許世友的挑選與淘汰,他的酒桌上只剩下酒量不一定大,但是酒風一定好的人,但他總是在酒桌中央放一只大碗,專門來伺候那些喝酒耍滑的人,而這一招經常容易把人喝醉。
許世友以罰酒強迫客人喝酒的事,有人反映到了周恩來總理那里,有幾個老將軍懇請周恩來出面勸勸許世友。
周恩來善于處于各種復雜的關系和矛盾,他知道對于性烈如火、義氣深重的許世友來說,普通地說一說、勸一勸根本無濟于事,如果批評重了說不定適得其反。
許世友喜歡酒量大、酒風好的人,所以周恩來決定還是用酒來說話,只有把許世友喝服了,他的話才能聽得進去,所以決定“以酒制酒”。對周恩來這一用意,許世友剛開始是不知道的。
許世友
周恩來和許世友分賓主相對落坐后,周恩來一邊倒酒一邊和許世友聊天:
“聽說南京有四大喝,都是誰呀?”
許世友一聽來了興致:“王平、江渭清、聶鳳智,還有我!”
“哦!周恩來又問道:”那你們四個人當中誰的酒量最大?“
“算我最大吧!”許世友自豪地回答。
周恩來并沒有表揚,而是用激將法淡淡一笑道:“許司令是一個老實人,可我聽人說,就是喝酒不老實,酒量不行還吹牛。”
許世友自詡喝酒沒有對手,經常將別人喝醉,而且酒風特別好,聽周總理這么一激將,當下坐不住了:
“我喝酒不是吹牛,還從來沒有遇到過對手,總理,您說喝幾瓶?”
周恩來知道許世友來勁了,他平靜地說道:“今天就我們兩個人喝,你若喝得過我,說明傳聞是假的,你不是吹牛,如果喝不過我,那就說明你是在吹牛。我們一瓶一瓶來如何?”
看著周恩來平靜的表情,許世友有點清醒過來,當下說道:“哎呀,可我怎么能夠跟總理比酒量呢,總理如果不信我的酒量,另找一個能喝酒的人來驗證一下就行了。”
周恩來依舊不緊不慢地說道:“今天我們喝酒,不論官大官小,只講酒量大小,還是那句話,許司令要是喝不過我,那就是吹牛。”
許世友并不知道周總理的酒量有多大,但他猜測肯定沒有自己酒量大,當下說道:
“我要是喝不過總理,我就給您磕三個響頭。如果我喝得過您,只請總理講一句話:許世友喝酒無敵手,一點不吹牛。”
許世友說完話,拿起一瓶茅臺酒說道:“這瓶我包了,總理您隨意。”
兩人比酒量,周總理當然不會隨意,他取過另一瓶,兩人一瓶對一瓶。
許世友倒滿了一杯酒,將杯子舉過頭頂說道:“總理,我敬您,立地三杯,先干為敬!”
許世友說完連干了三杯酒,每次杯子都舉起頭頂,喝完后杯口朝下,不滴一滴酒,顯示他的尊敬與豪爽。
周恩來卻是慢條斯理地喝著,感覺不是在喝酒而是在品酒,他們邊喝邊聊天,好像早已忘了比酒量的事。
不過許世友并沒有忘記,他心想總理不相信自己的酒量,那就喝給他看看,當下左一杯右一杯,他本來喜歡喝快酒,喝得很有氣勢和豪氣,所以一瓶酒很快就喝完了。
“總理,您看我這一瓶已經喝完了,一滴不剩。”許世友邊說邊站起身來,將手里的空酒瓶倒垂,真的沒掉落下一滴酒來。
這時的許世友雖然略有醉意,但卻故作輕松地望著周恩來。
“哦,我竟然落后了。”周恩來笑了一下,拿起他那瓶酒,結果只倒出一小杯,酒瓶里便一滴不剩了。
許世友有點狐疑地看了看周恩來,心里想自己轟轟烈烈地喝了一個多小時,才喝完一瓶酒,但周恩來不顯山不露水,慢條斯理地把一瓶酒喝完了,會不會有假?”
可是轉念一想,酒瓶是自己先拿的,雙方都是現場拆封開蓋的,再說周總理這么大的領導也不至于做假呀。正在許世友狐疑間,周恩來說道:
“許司令,用你們練武人的話,今天我們就點到為止,酒就喝到這兒好不好?”
許世友正喝得高興,再說勝負未分,他當然不愿意,當下說道:
“不行,不行,總理請我喝酒得讓我喝好,不喝好我回去還得喝!”許世友說完大聲吩咐工作人員:“拿酒來!”
工作人員看了看周恩來,周恩來點了點頭說道:“那好,就再拿兩瓶。”
兩瓶酒還是一人一瓶。這次許世友還是先拿一瓶開了,他拿起來聞了一聞,周總理不禁笑了,仍舊平靜地說道:“兩瓶都一樣,隨便拿。”
周恩來
許世友感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笑了笑又把酒倒到杯子里開始喝。許世友依舊喝得生猛。
而周恩來仍是不緊不慢地喝,許世友越喝越多,但是不如一開始那么勇猛了,他是喝兩杯,然后歇口氣再喝,喝酒的頻率不自覺地慢了下來。干杯的動作也不像先前利落。
而周恩來越喝酒興越濃,不僅談笑風生,而且喝酒的頻率還快了。
大約兩個小時后,許世友終于喝掉了第二瓶,當他把瓶子倒過來給周恩來示意沒有酒時,才發現周恩來的第二瓶早就喝完了。
這時許世友知道自己已經喝多了,不敢再逞能了,當然也就不再要酒,只是坐在椅子上搖搖晃晃地看著周恩來,他實在不明白為何周恩來喝了兩瓶酒,卻沒有什么醉意。
這時周恩來對工作人員說道:“看樣子許司令還能喝,你再拿兩瓶來。”
兩瓶茅臺很快就拿了上來,這時許世友的眼皮已經耷拉了,但又盡力睜開眼。
這次是周恩來開瓶,他柔聲地問道:“許司令,這一次你要哪瓶?”
許世友知道喝不下去了,他沒有回答,他都有點坐不穩了,他雖然想讓自己盡力坐穩,但還是支撐不住,一下子從椅子上滑落到桌子底下,然后又爬起來坐下。
周恩來又倒上了一杯酒說道:
“許司令,給我站起來。當兵的就要活著干死了算。腦袋掉了不過碗大的疤,自古英雄喝酒,狗熊喝水,留著腦袋干革命,你要是留下這杯酒就不算個男子漢,今天我請你喝酒,你竟然不給面子,一點不仗義。”
周恩來說完又干了那杯酒。
聽著周恩來的話,許世友一個機靈,這句話不正是自己平時喝酒時常說的話嗎,今天被周恩來說出來,許世友一下子全部明白了,不過今天喝成這樣子,真的無法再當英雄,再也無法仗義、給面子了。
許世友知道比酒自己已經徹底輸了,他就要給周恩來磕頭,卻被周恩來一把扶住。
許世友舌頭有點發顫地說道:“總理,我許世友今天算是服了,今后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做,決不二話。”
周恩來要的就是這句話,他知道許世友這回有了不能喝還被央了喝的感覺了,周恩來柔聲說道:
“那好,今后請人喝酒不要總想把人喝醉,更不能強人所難,動不動就放個大碗。也不要央人酒把人喝醉。同志們一起喝酒是件高興的事,你這樣搞就容易傷和氣,很是不好。”
“好!好!您說的我一定改、一定改。”許世友連忙點頭說道,由于喝多了,說話有點結結巴巴。
從此以后,許世友改了作風,喝酒不再強人所難了,喝酒也適可而止,當遇到喜事喝得高興時,他偶爾也會對作假的客人罰酒,但也僅是意思意思,不再把人喝醉了。
最后筆者想說三點:
1.不管在什么崗位上,要想使人心服口服,必須要既有能力,又要講究方法,如果能力不夠,別人不會信服,如果方法不對,別人就會不舒服,甚至反感,往往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而周恩來勸酒的方法很值得我們每個人去琢磨和學習。
中間為許世友
2.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酒局,喝酒的原則是喝好不喝多,因為并不是每個人喝多后都能夠控制好自己。控制力不好的,盡量不要喝酒,或者少喝酒。控制力好的話,也不要多喝,否則不利于身體健康。
依照許世友的體格,如果飲酒適量,遠不止活80歲,醫生說,許世友長期過量飲酒傷及身體,減短了他的壽命。
3.我們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享受各種美酒,但是我們的革命先烈,尤其是那些敢死隊員,他們喝了一碗酒后就沖鋒陷陣,很多人犧牲在戰場上,沒有機會再喝第二口酒。當我們享受美酒的時候,不應忘記先輩的流血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