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訪施恩 德宗在新店打獵時,來到農民趙光奇的家中。 趙光奇告訴他,今年莊稼豐收,但老百姓并不高興,因為朝廷的詔令沒有信用。 本來只收兩稅,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徭役。現在不屬于兩稅的負擔非常多,官府又通過打白條來強取糧食。而且,交糧的地點不在路旁,而是幾百里外的京西行營。長途運輸導致車輛馬匹的損失,百姓因此破產,難以生活。 朝廷每次頒發詔書都說要優待和體恤百姓,只是一紙空文而已!恐怕圣明的皇帝深居宮中,全然不知外面的實情吧! 聽完趙光奇的話,德宗命令免除他家的賦稅和徭役。 司馬光評論:唐德宗真是太難被開導了! 自古以來,人們擔憂君主的恩澤不能惠及小民,小民的不滿無法通報到君主,即上下溝通受阻。最終導致百姓反叛、國家滅亡。 幸虧德宗因打獵來到百姓家中,正趕上趙光奇敢進直言,才了解到民間的疾苦。這是個千載難逢的糾錯機會。 唐德宗本應當查處有關部門不執行詔書,殘害百姓,橫征暴斂,傾吞國家資財的情況,誅殺身邊整天謊稱天下太平的阿諛奉承之徒。然后勤勉執政,真正實現天下太平。 然而,唐德宗忽略了大局,僅僅免除趙光奇一家的賦役。天下眾多的百姓又怎能有機會親自向天子訴說實情,得以免除徭役與賦稅呢! 貪心皇帝 每年各道進貢的物品共計五十萬緡,今年只有到三十萬緡。 德宗自知這樣有失體統,仍然對李泌抱怨宮中的費用不足。 李泌勸導德宗,自古天子不為自己斂財。 他承諾每年供給宮中一百萬緡的費用,請德宗不要再接受各道進貢的物品,并停止頒旨向各地索取財物。如果確實有需要,請德宗下達敕令,將所需物品折合成稅錢,以防止官吏借機搜刮錢財。德宗聽從了這一建議。 然而,德宗仍然屢次傳旨向地方索取財物,還命令各道不要讓宰相知道。李泌聽說后,心中懊惱,但又不敢直言。 司馬光評論:君主本就擁有天下的資財,有的君主竟然還要為自己斂財,這是凡夫俗子的做法。 一般說來,富有是產生奢侈欲望的根源。李泌打算通過充實德宗的私人資產,減少他的欲望。但這就象打開了大門卻禁止出行一樣無效!雖說德宗有許多偏執之處,但這也和宰相李泌的所做所為不符合正道有關。 從嚴治軍 神策軍等各軍有護衛的功勞,德宗回到長安后,一律給他們賜名為興元元從奉天定難功臣,對各軍的待遇非常優厚。 其中的禁軍仗著恩寵,欺凌百姓,甚至辱罵官吏,撕毀官府文書。有的府縣官吏忍無可忍,對他們用刑。但早晨拷打了一個禁軍,晚上官員就被貶黜到萬里之外。 因此,府縣的官員再公正嚴明,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市場上的富人以行賄換取掛名的軍籍,府縣也對他們無可奈何。 朝廷下詔整頓軍紀,規定如下: 由府縣辦理神威軍、六軍將士與百姓之間的訴訟案件。小事通報本軍,大事上奏朝廷。 如果軍中將士不服從府縣的管理,應當囚禁當事人,并上報,最后交御史臺審查。 如果縣中官吏拷打侮辱將士,也要被降職、流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