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17日,國民黨空軍上尉飛行員杜道時,駕駛一架美制C-46運輸機,成功投誠我軍。當天的過程驚險萬分,沖破國民黨飛機的圍追截堵,歷時7個半小時的艱難飛行,帶著200多個彈孔,成功降落在了解放區徐州機場。當看到我方迎接人員,和熟悉的鄉音時,杜道時情不自禁地留下了喜悅的眼淚,他終于回家了!那么,杜道時是誰?他又為何冒死也要回歸內陸呢?在駕機起義的過程中,他又經歷了哪些驚險情況?回歸內陸之后的他又怎樣了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1949年國軍上尉飛行員杜道時駕機起義事件。 在這之前希望各位小伙伴能動動您的手指頭,點贊加關注給我一個支持,也方便您接收到最新的內容。 1917年2月,杜道時出生于山東高唐縣的一個書香家庭,父親杜友蕖曾是北大的學生,學識淵博。曾參加過五四運動,后被巡警抓進監獄,幾個月之后才被放出來,但牢獄的潮濕環境給他的父親留下了病根,出獄沒多久便去世了。 只留下母子兩人相依為命,后投靠伯父杜友芬,杜道時也正是在伯父的教導下長大的。杜友芬經常跟他講父親生前參加愛國運動、勤工儉學的事跡。不僅如此,杜友芬自己也是一位思想進步的知識分子,而且十分崇尚共產主義,還曾資助過山東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伯父正是以這種言傳身教的方式教導激勵杜道時的,他深受感染,思想逐漸進步。 1933年,杜道時從北平四中畢業,后來考入匯文中學,并在1935年的冬天,他奮不顧身地投入轟轟烈烈的一二·九學生運動,思想更加進步。 隨著日本侵華的形勢越來越嚴重,杜道時憤慨不已,他深知國家正處在危難之際,急需軍人,尤其是空軍。于是1936年,不顧母親的勸阻,他放棄了進入清華大學深造的機會,毅然報考了國民黨航校。并在離開之前,給家人留了一封信:此身獻諸民族,一切置之度外,顧國土未復,軍人蒙羞,惟自忖赤誠尚在,丹心未泯,為祖國成仁取義,復何所惜!以此向家人表明自己抗日救國的決心。 就在他剛到軍校之際,日軍大舉進攻中國,民族和國家危在旦夕,他的伯父杜友芬積極投身宣傳抗日、組織教學、編寫愛國書籍《我是中國人》。為此散盡家財,最終因饑寒交迫,患上不治之癥,在1945年去世。在去世之前,杜友芬都還在激勵杜道時要報效祖國。 兩位至親長輩都為救國受苦受難,杜道時悲傷之下更加堅定,誓死也要抗日。帶著這種堅定信念,他投入了航校緊張艱苦的訓練。期間,他曾要求去前線作戰,但都被教員以飛行技術還沒有成熟而拒絕,1940年,各項成績都非常優異的杜道時,被調到國軍空軍第八大隊遠程轟炸部隊學習開轟炸機。 此時,抗日戰爭已經全面爆發,面對日軍的侵略,蔣認為增加空軍戰斗力,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于是,決定給第八大隊增加飛機機型,為此從美國購買了6架B-24新型轟炸機。但這一機型中國先前是沒有的,所以需要專門培養飛行員。 蔣決定派在校新學員組成“遠征隊”,前往美國學習并接收B-24轟炸機。于是,在航校中挑選了多名學習優異、成績突出的學生,前往美國接受訓練。杜道生就在其中。 在美國接受訓練期間,杜道生結識了一個好友劉善本,兩人一見如故,尤其是當時美國一名進步記者,前往中國延安了解革命情況,還專門寫了一本《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讓杜、劉兩人了解到了延安革命情況,并深深地被延安紅色精神所吸引。 而且,這與他們從國民黨內了解到的共產黨完全不一樣,兩人還常常在一起交流讀后感。這讓杜道時逐漸產生了棄暗投明的想法。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在他們駕駛這批美制B-24轟炸機回國后不久,也就是1946年6月26日,有個人真的做出了棄暗投明的舉動。這個人正是國民黨空軍飛行員,他的同窗好友劉善本,這次壯舉也讓劉善本成為了從國統區駕機起義的第一人。一時間震驚了國民黨當局,很多愛國飛行員也都深受震撼和影響,劉善本成為了這些飛行員心中的榜樣。 尤其是杜道時,先前他還一直苦于如何離開,劉善本的壯舉無疑為他指明了一條道路,妻子在得知他的心思之后,也表示非常支持他的想法。但也因為這一情況,國民黨為了避免再發生,開始對飛行員嚴加控制。 杜道時只能默默留在國民黨內繼續尋找機會。在這期間,他結識了一批和自己有同樣想法的知己,他們都有駕機起義的想法。 1948年的夏天,杜道時寫信給中共膠東統戰部地下工作的堂弟杜鳴,向他表明了自己想要駕機起義的心愿。收到信的杜鳴為杜道時感到高興,他立即向上級匯報,在上級的指示下,他立即前往上海與杜道時進行了秘密交談,并代表黨組織對杜道時駕機起義的想法表示歡迎,同時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和聯絡信號、以及投誠信號。 隨后,為了影響更多人投誠,杜道時又和第八大隊的同學秘密聯系。經過幾周的努力,居然組建了一個起義機組。 杜道時明白,一旦自己駕機起義,國民黨肯定不會放過自己的家人,于是他又聯系自己的好友,將母親送到重慶堂妹家里,將妻兒送到鎮江地下聯絡點進行隱蔽。 然而當一切準備就緒時,膠東黨組織突然傳來一封密信,打破了所有計劃。信上希望杜道時能繼續留在敵軍內部,進一步策動更多的機組人員參與起義。接到這一指示的杜道時只好繼續留下來。好在先前的部署沒有白費,他還幫助很多其他飛行員駕機起義成功了。 一直到1949年1月,三大戰役淮海戰役國民黨慘敗,此時他們已經做好了逃往寶島的打算。1月25日,空軍第八大隊宣布所有人撤往寶島新竹。面對這一狀況,杜道時不得不帶著妻女,分別搭乘兩架飛機來到新竹。 當時,第八大隊已經亂作一團,很多下級官兵都趁亂逃散,杜道時組織的起義機組也因此被打散,他只好試圖再次聯絡并組織新的起義力量。 可隨著國民黨的接連戰敗,對官兵的管制也越發嚴格。甚至國民黨空軍司令王叔銘親自到第八大隊來訓話,還要求對所有可疑、行為不正常的人實施秘密監控。 杜道時引起了他們的懷疑,先是將他變相的半軟禁,后放了他,但要求他必須按時上下班。而且還派人在他家胡同口盯梢。杜道時明白自己已經嚴重被懷疑了,這時候更不能輕舉妄動,不然就會壞大事。但同時也不能失去和起義機組的聯系。杜道時的妻子每天都要上街買菜,他便借此機會讓妻子傳遞消息,然后等待膠東黨組織的新指示。 1949年3月的一天,被監視的杜道時突然收到一封化名信,是杜鳴寄給他的,信上寫著“祝努力”三個字,杜道時非常高興,黨組織還希望他能夠想辦法駕機起義。沒過幾天,他又收到一封化名信,這是劉善本寫給他的,上面也是三個字“盼相見”。兩封信寥寥數語,卻讓杜道時的盼望有了歸宿,他重燃希望,再次籌劃駕機起義。 杜道時立即讓妻子分別通知起義機組人員到自己家秘密協商。當得知3月中旬有幾架飛機要出動的消息時,杜道時等人大喜,可這個喜悅卻十分短暫。 就在大家焦急等待這批飛機起飛時,第八大隊大隊長張培義以“集中保管、避免生銹”為由,收繳了所有飛行員的手槍。沒有了槍支武器,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一架架飛機飛走。 1949年4月10日,由于駕機起義計劃失敗,杜道時心情有些低落,便帶著家人來到海邊游玩散心。卻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碰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郝子儀。兩人曾是第八大隊的同事,只不過郝子儀是機械員,杜道時是飛行員,1943年郝子儀被調到運輸大隊之后,兩人便沒了聯系。 他們沒想到,居然還能在這里見到面。時間緊迫,由于杜道時還處于被監視的情況,他們來不及敘舊,各自說明自己的現狀以及想法,驚喜地發現他們都有駕機起義的想法,郝子儀表示自己就在二十大隊,管理的是C-46大型轟炸機。 但問題是,當時會開這一機型的飛行員很少,郝子儀擔心杜道時沒有開過,起義之事怕出意外,杜道時安撫他不用擔心,他連B-24遠程轟炸機都開過,C-46完全不用擔心,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然后他將自己的住址告訴郝子儀,并且約定一有機會就讓郝子儀秘密去家里找他。 1949年4月16日晚上10點,正躺在床上睡覺的杜道時,被突如其來的敲門聲驚醒,他開門驚喜地發現是郝子儀,立即讓他進屋來。郝子儀告訴他:蔣經國的表弟毛尚貞明天一大早要駕駛一架C-46運輸機飛往南京,特意讓他挑選一架飛機。郝子儀意識到這是一個駕機起義的好機會。于是,他挑選了一架二十大隊最精良的333號運輸機,并加滿了油。 聽到這一好消息,杜道時想著立即去通知起義機組人員,但此時時間已經太晚了,而且監視他的人還在胡同口守著,他實在不好冒險,最終只能放棄。最后,兩人約定好第二天凌晨4點在新竹機場橋頭見面。 興奮的杜道時根本睡不著,他早早將裝備收拾好,手槍裝滿子彈,衣服口袋里裝上了做好標記的地圖和各色鉛筆,為了偽裝,他還穿上了一件機務人員長穿的淺綠色夾克。兩人準時來到約定地點。 郝子儀對機場衛兵表示,自己和杜道時是來給中隊長毛尚貞飛南京做機務準備的。兩人得以順利進入機場,他們不敢有絲毫松懈,徑直走向準備好的飛機,上了飛機后,杜道時把裝滿子彈的手槍給郝子儀,告訴他:如果我們被人發現,直接朝我開槍,千萬別猶豫,你也要做好喪命的準備。郝子儀神情嚴肅地接過手槍,并點了點頭。 這時,天已經微亮,杜道時立即啟動飛機。起飛之后,他便駕駛飛機飛往西南方向,為了避免遭到國民黨派飛機圍追堵截,杜道時決定先飛向廈門一帶,當他們到達內陸上空時,又立即轉向解放區徐州機場方向。 可當他們飛行到隴海和津浦鐵路交叉點上空時,國民黨飛機也追了上來,并對他們展開了攻擊,一時間機身多處遭受襲擊。面對這一危機情況,杜道時鎮定自若,他駕駛飛機向東低飛來迷惑對方,果然對方不知道杜道時他們到底要去哪里,而且油料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他們也不敢追太久,最終只好返航。 脫離危險之后,杜道時駕駛飛機轉向徐州機場方向繼續飛行。當到達徐州上空時,按照先前的約定,他操作飛機搖擺機翼,放下機輪,投下保險傘。我軍接管人員看到杜道時發出的聯絡暗號后,明白是起義飛機,立即通知防空部隊不要射擊。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此時解放軍高炮部隊將杜道時他們當成了國民黨的偷襲飛機,槍林彈雨鋪天蓋地向杜道時的飛機射擊過來。 杜道時在密集的火力之中,果斷駕機俯沖降低高度,后又關掉油門,用大速度從跑道延長線下滑,飛機接觸到地面之后,連蹦帶跳地降落在了跑道二分之一處,這無疑是一次非常驚險的著陸,但杜道時憑借著高超的飛行技術和那顆堅定回歸內陸的決心,最終讓飛機安全著陸了。 回看杜道時駕機起義的過程,實在不易,經過6年時間、一波三折的坎坷、歷時7個半小時的艱苦飛行,好在他們最終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愿望。 杜道時和郝子儀走下飛機,看著我方人員熱情鼓掌歡迎他們,還有一張張笑臉,以及熟悉的鄉音,他們留下了熱淚。他們將帽子上的國民黨軍徽果然撕掉,之后他們來到北平,在中南海懷仁堂受到了周總理、朱總司令的親切接見,杜道時內心激動不已。 他和郝子儀帶回來的美制大運輸機,后來也參加了開國大典的檢閱,由他駕機接受毛主席的檢閱。這架飛機一直服役到1985年,為新中國空軍力量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 在兩人起義三日后,百萬雄師過長江,國民黨怕再有起義事件,就沒有派飛機轟炸過江的解放軍。因此,杜道時二人的起義對解放軍的勝利,起到了積極作用。 1949年5月,杜道時被任命為航空局訓練主任兼助教課長,1958年后,他又擔任空軍某獨立大隊隊長、航空某學院飛行技術檢查主任等職,幾十年以來,先后在27個機種上安全飛行4000多個小時,為祖國空軍建設培養了3000多名優秀的飛行員和指揮人才。還在航空相關的各項任務中,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共榮立5次三等功,被授予三級解放勛章。 杜道時二人參加開國大典,飛過天安門的雄姿 關于杜道時的妻女,由于當時國民黨嚴禁飛行員家屬進入機場,所以杜道時只能先行離開。在他駕機起義之后,他的妻子帶著女兒表現勇敢,始終堅定信念,最終被國民黨驅逐。后在我黨地下黨員的幫助下,回到了上海。在解放之后,組織將他們送到了北京,一家人終于團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