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將軍,若如此,則吾等必死矣!” 正是這一句話,又空死了多少無辜的百姓?說話之人,正是三國第一“毒士”賈詡,那么這賈詡又有和來頭? 第四卷:除董 卻說此言一出,眾人均尋聲望去,只見說話者竟是賈詡賈文和,眾人心中均奇怪這賈詡素來是不發(fā)一言不聞一聲的,不知道今天怎么心血來潮,說起話來。 只因西涼之地素為尚武之地,故而重武輕文,所以賈詡少受重視,多年隨軍卻不發(fā)一語。 只見此時賈詡不待眾人說話,續(xù)道: “四位將軍若是棄軍單行,縱使一小小亭長也能將諸位拿下。” 眾人一聽均覺有禮,紛紛點頭,李傕忙問: “文和說的對,那文和有什么良策,說出來,給眾兄弟指一條明路啊!” 賈詡望了望長安的方向,沉吟片刻,他雙眼本就小,此刻雙目睜開發(fā)狠道: “諸位不若誘集陜西人,合為本部人馬,殺回長安,為董公報仇,此事若成,即奉朝廷以正天下,如若不成,再走不遲!” 這賈詡這番話甚是有理,一語驚醒夢中人,不過看官可能就奇怪了,為何賈詡之前不獻一技,而今出口卻是一鳴驚人呢?要知道這一計幾乎另天地為之一顫,多少生靈涂炭。 原來賈詡本有一顆七竅靈玲心,是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只是卻生不逢時,恰逢亂世,亂世也就罷了,昔年張良、蕭何不也是文人嘛,可惜他還不僅綏在生于亂世還綏在生于西涼,那個地方是什么地方,前方已經(jīng)說了崇武不崇文,在那生長,那真是一路刀光劍影,偏偏賈詡生的文弱。 綜上所述,你就知道賈詡是個多么悲情的人物了,所以一直以來賈詡只好跟著李傕混混日子。 而這賈詡是什么人啊,這要是在朝中,必為王佐之才啊,何況他本就鄙視這些蠻人,加之董卓李傕所做所為,深以惡之,也知道董卓一黨必將不久矣,所以雖在李傕左右,卻未獻一謀,而今這又是為什么呢? 這是抽哪門子邪風(fēng),出了這么個叟主意? 這其中原由,只因如今的賈詡雖身仍是賈詡,卻已非當日的賈詡了,此人本為西方客,閱過無字經(jīng)書(看官有所不知,西方本有二經(jīng),一為有字經(jīng)書是勸善人行善的,而這無字經(jīng)書卻是為惡人為惡的,本是無上大法,以暴制暴之器,善者習(xí)之如后世濟公之流,如惡者習(xí)之,則若窮兇極惡之徒傷天害里),聽過如來論道. 所以此人非常不簡單,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今世李儒,前世陳平. 如今他已聽那道人之語,占據(jù)了賈詡的肉身,換句話說,賈詡?cè)缃褚咽且粋€完整的李儒了,故而出計如此狠辣。 且說李傕等人細細口味均覺得賈詡所言有理,不禁嘆其一語驚醒夢中人,好賈詡聞言又出一計,令人先去西涼州散發(fā)流言: 王允欲以董卓之罪而罪加西涼而蕩平此地。 而后李催又發(fā)召兵令:徒死無益,能從我為董公報仇否? 眾人早知王允欲蕩平西涼州,聞此言者多半心聲憤慨,反正都是死,拼了。眾人紛紛表示愿意入軍為伍,不幾日這四人就湊及了十萬人馬。 李催等人分兵四路共發(fā)長安。揮軍徒中,正逢聞訊趕來欲為董卓報仇的董卓女婿牛輔,于是雙方合兵一處,先行抵達長安郊外安營扎寨。 講至此處,咱們且說說牛輔,董卓生有三女,一女配了手下愛將李儒,一女欲配江東猛虎孫策,可見,董卓之女均非易與,那這牛輔又是何人? 原來這牛輔原是董卓在轉(zhuǎn)世投胎時家中的一頭青牛,這牛雖是凡牛,卻是董卓一手栽培起來的,此時也已至修真后期。 要說董卓,那是出生于殷富豪強之家,又與西北好戰(zhàn)的少數(shù)民族羌人相鄰。董卓是妖獸轉(zhuǎn)世,不僅力量過人,體魄強壯,還通曉武藝,而且此人悟性及高,于是就靠雙拳打出了名氣,再加上他為人豪爽,短短數(shù)年間便成為了附近有名的豪強。就連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亦記載“少好俠,嘗游羌中”之語。 但當豪俠可不是像金庸前輩筆下的俠客那般出手闊綽卻從來不為錢發(fā)愁,當俠可是要花錢的,這董卓對這些羌族的首領(lǐng)豪帥相當友好,每每有人來做客,董卓必定殺牛宰羊前來招待。 要知道,牛和羊在那個時候可沒有現(xiàn)代化強大的生殖和成長能力,那是純野生態(tài)的,真可謂殺一頭少一頭,再大的家庭也禁不起這么殺啊,于是,為了支撐自已的花費,董卓便自己培育了這么一頭青牛精。 拒史書記載,董卓家中只要沒有了牛羊,必定有人從家中趕來贈與他,其實哪那么多傻子自已送上門來,其實這均是這只青牛所為,青牛進入牛群中后便帶著成群的牛往董卓家走,這也不用人趕,而主人若知道了欲來這里索要,一看是董卓,一來畏懼其勢,二來有心出于結(jié)交,三來西涼之人均好面子,便只好將其贈送董卓了,否則誰愿意送這么貴重的東西呢? 東漢末年的牛那可是極貴重的,畢竟物以希為貴嗎,何況東漢末年連飯都吃不飽。 這董卓也算義氣,后來自己受皇命圍剿羌軍功成之后,便讓這青牛化成人形陪在自己身邊,并將女兒嫁給了他。 大家不要奇怪,董卓將自已女兒嫁給一頭牛,其實,在人看來人地位是位于畜牲之首,但對于獸來說,人肯定不如獸的,尤其是對于可以欺負的人,這就相當于蒙元時代,以奴隸換馬一樣,人命是不值錢滴。 朝廷之中,王允聞邊關(guān)急報,西涼十萬大軍朝長安襲來,不由心驚,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忙召呂布商議(當時朝廷中雖然有三股軍力,一股是西涼舊部,一股是劉焉派入朝中的叟兵,還有一股便是涼州兵,要西涼舊部去打西涼兵是靠不住的,而劉焉素有野心,其派來的叟兵自然也是靠不住的,而只有呂布手下掌管的涼州兵馬為朝中的中流柢柱) 呂布最是清楚董卓手下的那幾個爛貨,夸口道: “司徒放心,量此鼠輩,也掀不起多大風(fēng)浪。” 于是呂布令李肅為前驅(qū)先去迎戰(zhàn),這李肅雖是一蟻精,但畢竟修行尚早,距今已有幾近四百多年,雖也在修真境后期,但做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遠勝于牛輔,而這青牛精跟隨董卓也不過幾十年,何況這京城守軍均是守家護國,自是各個爭先,兩軍交戰(zhàn),牛輔自是不敵,初戰(zhàn)便大大失利,直殺得牛輔大敗。 夜伴時分,李肅新勝之軍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卻不曾想到,牛輔引大軍前來劫寨,李肅不曾防備,直被殺得連退三十余里,方才穩(wěn)住陣角,軍士折損大半,引殘軍來見呂布。 呂布看到李肅氣就不打一出來,范增與丁原的畫面不斷在腦海里交織,殺丁原實是呂布此生一大恨事,他本就有氣,今見李肅兵敗,怒喝一聲: “竟敢挫我軍銳氣,人來,拖出去斬了!” 李肅大驚,呂布真會因此而斬自已嗎? |
|
來自: 情緣半島 > 《《三國演義》點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