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方式:自駕 行走時間:2021.6 行走路線:南京——高郵抗日戰爭最后一役文化園——高郵湖蘆葦蕩濕地生態公園——南京 行走景點:高郵抗日戰爭最后一役文化園 地址:高郵市熙和巷70號 團隊活動來到了高郵抗日戰爭最后一役文化園。 由文化園的南門進入,不遠處就能看見“抗日戰爭最后一役勝利廣場”的大標識,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劍直插云霄。 在游客活動中心進行登記,請導游帶領我們參觀講解,以便讓我們更好的了解這段歷史,那段崢嶸歲月。 高大的銀杏,低矮的灌木讓這里顯得郁郁蔥蔥 跟隨導游開始了參觀之旅。 抗日戰爭最后一役勝利廣場"標識高19.45米,意為1945年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跟隨路標進入甬道 抗戰甬道入口,銹紅的底色讓人沉浸在滄桑、沉郁的歷史意境。 甬道兩側采用銹紅色耐候鋼材料制作成氣勢磅礴的浮雕墻。 浮雕墻分為14個雕塑單元,展現了中國軍民抗擊侵略者的14年艱辛歷程。 “勇士兮,守四方”板塊,墻面有“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歌詞歌譜,還有形象的戰士手拿大刀的雕塑。 “身既死,神以靈”板塊。行走其間,曲曲折折的甬道,高高的墻壁,銹紅色的兩側墻壁令人從心底生出敬畏與震撼之情,道路兩邊的墻上鐫刻著抗戰的歷史進程。 山河破,民族覺醒,同仇敵愾 “三垛河,奏凱歌”的士氣豪邁 “終剛強,不可凌”的英雄氣概。 抗戰十大戰役的名稱以及簡介,還有一副抗戰勝利戰士的豪邁驕傲的雕塑 我們隨著講解員的腳步緩緩向前,在聆聽講解的同時,欣賞墻上栩栩如生的浮雕。"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等墻體浮雕,步履之間踏過了抗戰14年的歲月。好似聽到號角吹響的聲音,看到日本帝國主義給中國人民所帶來的巨大傷痛和心靈裂痕,更看到一幕幕人民重仇敵愾、沖鋒陷陣、沖出重重突圍最后取的的勝利場景。 盡頭,勝利廣場豁然開朗,三面圍合的廣場寬敞大氣。 勝利廣場的主題雕塑"勝利時刻"屹立于一角。雕塑高12.26米,寓意1945年12月26日高郵城解放。雕塑上部是抽象的國旗剪影,底部是蘆葦蕩的浮雕,中部是五名新四軍戰士歡欣鼓舞慶祝抗戰勝利的生動場景。 駐足勝利廣場,正前方矗立著一座禮堂,莊嚴肅穆,這是“抗日戰爭最后一役紀念館”。 廣場南部鐫刻著"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珍愛和平 開創未來"16個大字。 神圣而莊嚴的白色禮堂是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筑,原為英國人開設的教堂。 紀念館的區域導覽圖和簡介 禮堂門口東面黑色牌子上燙金的“抗日戰爭最后一役紀念館” 邁入肅穆的大門置身紀念館,跟隨導游按照時間軸了解了高郵戰役的始終。一面電報墻上有一封粟裕將軍的電報還原了高郵戰役來由。還有中央軍委同意發動高郵戰役的電文稿復印件,這對還原高郵戰役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一張作戰地圖清晰再現了當年的戰斗部署...... 紀念館一樓的正中,布景了城墻,護城河,微縮景觀等,加上聲光電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再現了當時高郵城的風貌,也展現了當時戰爭對峙的地形。 圍墻內有一塊下沉式的玻璃里通過沙盤展示了當年高郵的城市風貌和地形地貌以及戰勢地形。 以照片、實物、微電影等形式,展示了高郵戰役全過程。 這里通過雕塑和油畫的形式還原了1945年12月26日凌晨在這個禮堂舉行日軍受降儀式,把我們帶入神圣而莊嚴的氛圍。屋子中央,一張長條形方桌,一側是日軍指揮官,正把日軍名冊交到新四軍指揮官的手中,表示無條件投降。墻壁上通過油畫的形式展現了粟裕穿著新四軍的軍裝,擠在人群中,看著眼前的受降儀式,面帶勝利的微笑。這次受降儀式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新四軍舉行的最大規模的受降儀式,也是日寇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投降的最后一次受降儀式。 紀念館分為6個部分,第一部分:戰前形勢;第二部分:運籌帷幄;第三部分:戰役過程;第四部分:受降儀式;第五部分:制勝法寶;第六部分:戰役意義。拾級而上繼續二樓的參觀。 俯瞰一樓的場景布展 這里用了一整面墻體的歷史圖片,文獻資料說明了為何高郵戰役會被認定為抗日戰爭的最后一役? 走出紀念館,館的一側有幾棟聯排青磚小瓦房是汪曾祺書房。這里現在是一家城市書房。 青石,朱紅色門窗,懸掛的紅燈籠,尤其是沒有游客的靜穆安靜很有書房的氛圍。 城市書房的功效 里面還有一些高郵的歷史史料的展覽 靜靜的書房走一圈又來到勝利廣場。勝利雕塑 歷史甬道。這就是高郵的中國軍民抗戰最后一役文化園。勝利廣場,抗戰甬道,紀念館全面、立體地再現中國抗戰史。它時刻提醒著我們以史為鑒,勿忘國恥、頑強拼搏,指引我們砥礪前行,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