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蘇省事業單位統考(管理類)真題第三題 第三題 第一步:題型辨別:材料作文題 請結合你對“給定材料6”中“知所從來,方明所去”這句話的理解圍繞“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營養,在服務民生中奉獻青春”這一主題,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 (1)觀點鮮明,結構嚴謹,感情真摯,語言流暢; (2)結合“給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給定材料”; (3)篇幅1000字左右。 答題思路 第一步:審題 通過勾畫題目的關鍵信息,找出文章的主題和寫作角度(即文章寫作的主要話題及切入點),以及材料范圍、寫作要求等。 請結合你對“給定材料6”(優先且重點閱讀材料6,同時兼顧其他材料)中“知所從來,方明所去”這句話的理解,圍繞“從百年黨史中級取營養,在服務民生中奉獻青春”這一主題(①文章需要理解的句子是“知所從來,方明所去”,也就是要明確我們的根基以及未來目標。②文章主題是“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營養,在服務民生中奉獻青春要注意扣這一主題來寫文草,不能題。③結合句子和主題,分析出“知所從來”的根基即“黨史”,“方明所去”的目標即“服務民生”。針對這一主題可以思考的寫作角度有:第一是什么,結合材料挖掘出“黨史”“服務民生”的內涵;第二,為什么,即為什么要學習黨史以及學習黨史、服務民生對我黨的意義、重要性、原因等;第三,怎么辦,即如何在學習黨史、服務民生中奉獻青春,具體寫作重點需依據材料而定),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觀點鮮明結構嚴謹,感情真摯,語言流暢; (2)結合“給定材料”,但不拘于“給定材料”; (3)篇幅1000字左右。 第二步:優先閱讀重點材料,尋找文章的主題和角度(核心觀點) (一)閱讀題干指定材料 材料6: 段1:知所從來,方明所去。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蘊含著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文化基因和精神動能。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和人民群眾的水乳交融史、為民奮斗史、為民服務史。 (1)“知所從來,方明所去”“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蘊含著……思想力量、文化基因和精神動能。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指的是黨員干部應該明確自己的“根基”和“目標”,其中“根基”就是“黨史,這句話是整個文章的基調。(2)閱讀“就是一部黨和人民群眾的水乳交融史、為民奮斗史、為民服務史”可知,此處引申出根據黨史服務民生的三個方向“與人民群眾走在一起”“為民奮斗”“為民服務”。 段2:近百年前,中國有這樣一群年輕人,把他們的生命終點定格在了南京雨花臺。他們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多數出身于富裕家庭,受過良好教育,其中不乏留洋的博士,本可以過著安逸的生活,但他們卻選擇了充滿艱險的革命之路。這些雨花英烈,犧性時平均年齡不足30歲。 段3:他們為什么這樣選擇?“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這是曾任中央委員、犧性時年僅36歲的惲代英的“絕命詩”。“燈蛾撲火似無成,是是非非評不清。我說燈蛾死可貴,粉身碎骨向光明。”雨花英烈李得釗用直白堅毅的字句,抒發出追求真理和光明的熾熱情懷。他們當初的選擇,會與今天的年輕人產生怎樣的“共情”? 段4:“雨花英烈的故事是用信仰解讀黨史的生動教材,用好用活這些豐富的黨史資源,使之成為激勵年輕一代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我參加志愿服務的初衷。”南京“小雨滴”志服務隊的隊員小李如是說。 段2~4是案例型材料,可合并閱讀。(1)“雨花英烈的故事是用信仰解讀黨史的生動教材”對雨花英烈的事例進行了總結,明確雨花臺烈士為黨史的一部分。(2)“用好用活這些豐富的黨史資源,使之成為激勵年輕一代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再次強調主題“青年從黨史中汲取營養 在服務民生中奉獻力量",由此可引申出觀點:從學黨史中汲取紅色營養。可作為文章論據。 段5:“小雨滴”是N大學2006年成立的一支雨花臺志愿講解隊。如今,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已與9所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志愿講解隊發展壯大到包括高校師生、烈土親屬、共建單位代表等400余人,累計服務時長2萬多小時。“孫津川支部”“呂惠生支部”“羅登賢支部”等一批以雨花英烈冠名的“英雄支部”不斷涌現。哪里要攻堅,支部就建在哪里;越是艱難險重,越有“英雄”挺身而出。“雨滴”雖小,聚水能成渠;“信仰”如炬,接力待后生。 通過閱讀“雨花英烈的故事”“小雨滴”志愿服務隊的例子”可知,此處將雨花英烈與現代青年服務工作聯系起來,用以論證文章主題“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營養,在服務民生中奉獻青春”,可作為文章論據。 段6: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聶榮臻元帥曾感慨:“在抗日戰爭中,盡管我們處在敵人的封鎖包圍之中,甚至我們的司令部距敵人不過幾十華里,盡管有許多戰火紛飛的場面,但是我們卻有一種安全感。在群眾的海洋里,安全得很啊!”毛譯東同志曾把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稱為“進京趕考”,告誡全黨要“考出好成績”。邁步新征程,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我們黨才能永葆青春。
(二)瀏覽其他材料,進一步豐富文章的論點 第一題涉及材料1,通過第一題題干可知這則材料的主題是“政務號”“諧音梗”現象”,分析了“諧音梗”的現象,其本身可以作為“牢記使命,為民服務”的論據寫進文章,因此可將觀點②補充為:牢記使命,為民服務,關注百姓民生。 第二題涉及材料2~5,通過第二題題干和材料可知這幾則材料圍繞“基層社會服務的創新舉措”展開,雖然無法從答案要點中直接提煉出論證主題的有效觀點,不過”人性化”“智慧化”“精細化”“互動性”等特點本身可以用來論證“永遠奮斗,做出滿意答卷”這一論點,因此可將觀點③補充為:永遠奮斗,創新舉措,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 第三步:根據第一步的審題、第二步的閱讀,確立文章框架 標題:青年人應從黨史中汲取服務民生的力量。 開頭: 點題:由題于句子可以得出文章主題“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營養,在服務民生中獻青春”。 解題:通過名言引出主題,可以結合中國共產黨歷史概括、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及社會現實進行論述,井引出文章核心觀點。 分論點: 1.由①得出:青年人要不忘初心,從黨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根據材料6,可以考慮從“青年干部不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在黨史中領悟人民群眾的重要性“青年人如何行初心”等方面來論證這一論點。) 2.由②得出:青年人要牢記使命,從黨史中感悟人民的力量。(根據材料1,可以考慮從“青年干部要牢記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在黨史中領悟民生事業的重要性”“政務號諧音梗現象”等方面來論證這一論點。) 3.由③得出:青年人要永遠奮斗,從黨史中獲取創新的力量。(根據材料2~5,可以考慮從“在黨史中學習奮斗的重要性”愛心車站“能水表“果毛飄預板系統閱讀存折的案例”“基層社會服務中的創新舉措的特點”“青年干部如何奮斗和創新等方面來論證這一論點。) 參考范文 青年從黨史中汲取營養 在服務民生中奉獻力量 古人云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全黨上下掀起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黨史學習教育。注重學習黨史,從歷史中獲得啟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從南湖邊上一葉扁舟起航,經歷了革命年代槍與火的斗爭較量,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建設,經歷了改革年代風風火火的九州闖蕩,到今天領導中國走到世界舞臺的中央。作為青年的我們也應該積極踐行我黨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在學習黨史中汲取營養 在服務民生中奉獻力量。(鳳頭:提出中心論點——青年人要從黨史中汲取營養,在服務民生中奉獻力量) 青年人要不忘初心,從黨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為人民謀幸福是我黨初心,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青年人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初心與恒心是十分重要的。夏明翰在慷慨赴死前是這樣回答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紅軍在兩萬五千里長征中是這樣回答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革命先烈用鮮血寫下的生命壯歌,飽含著信仰的力量。因此,青年干部更應該保持初心。深刻認識到群眾的重要性。只有非常堅實的群眾基礎才能讓我們汲取無窮的力量,從而持續改民生。(分論點一) 青年人要牢記使命,從黨史中感悟人民的力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我黨的使命,通過學習黨史發展,可知踐行黨的使命需要從服務百姓入手,助推社會發展。近日,政務號“諧音梗”現象層出不窮,這是政府在為民服務領域的有益探索。在革命年代,“小米加步槍”代表的是人民的力量;在改革開放初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源自群眾的智慧;在今天的黨史教育活動中,“小雨滴”志愿講解隊是不容忽視的一大主力……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血脈在人民,黨史學習教育中,“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僅是政府關注百姓民生的體現,也是為民服務的表現,更是著眼于辦事效率、服務態度,讓群眾感受到政府溫度、踐行共產黨使命的具體實踐。(分論點二) 青年人要永遠奮斗,從黨史中獲取創新的力量。“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學習黨史后發現,從新中國成立到如今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時間見證了奮斗者永不停歇的腳步。從“愛心車站”到“智能水表”,從“果毛絮預報系統”到“閱讀存折”,中國共產黨一直在為民服務的領域持續奮斗,不斷創新。最是奮斗動人心,在民生領域,青年干部要續奮斗,以青年的創新思維優化基層社會服務舉措,在人性化、智慧化、精細化、互動性等方面下苦功。新征程上再出發,只有銳意進取、敢于創新,才能續寫為民奮斗、為民服務的光輝歷史,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高潮。(分論點三)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青年干部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群眾,要在民生事業上做好服務,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在學習黨史中汲取服務民生的力量,以奉獻澆灌理想之花,用奮斗書寫青春華章,這是我們黨不斷奮斗、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也是一個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秘訣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