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幾案上,開始折幾枝含苞的菊花,貯水供養。清供玉瓶侵冷露,枝自娉婷花自幽。清氣長繞,浸透羅賬。 古往今來,人們贊美菊花,多是稱頌它的風骨和氣節,將淡逸的菊花作為心靈知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就是古人妙不可言的生活理想。勞作之余,微醺之后,清爽的山嵐氤氳浮動,緩緩彌漫,流淌在黃昏煦暖的光色氛圍之中,原野蠻荒,花開遍野,掬攫入懷,不經意間抬頭,南山的幽靜映入眼簾,繽紛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真是自由自在,歸根于靜。此時此景,充盈胸懷,是一種多么曼妙而幸福的心靈觸動啊! 陸游有詩曰:“菊花如端人,獨立凌冰霜”,贊頌秋菊不畏嚴寒的孤傲,而我卻覺得,菊花其實還有親切的另一面,因為有了這些燦爛又素凈的花兒,秋天才不再寂寥,它們為這個季節增添一份鮮活的生機,冒著寒風與霜露,在廣闊的天地之間綻放得如此熱熱烈烈,把山坡染得一片金黃璀璨。走進花叢,摘下一朵小太陽別在頭上,涼爽的空氣中洋溢著淡淡清香,像溫暖的秋陽,沁人心脾。人間有菊是清歡,它們讓秋日的生活有了鮮亮的底色,讓秋日的感情有了寄托的地方。 古人以“人淡如菊”來比喻一個人的風神氣韻。菊花,契合了東方人追求澄澈、淡泊的品質,“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如菊的男子,我們見識過。如菊的美人,應該是如何的呢?她定然是與世無爭,淡然出塵,猶如一陣清新的風緩緩吹過,猶如一縷若有若無的香悄悄彌散。無論際遇沉浮,毀譽紛紜,她俱以自己的姿態安然綻放,身著寒衣不慚于狐裘,身陷泥淖不墜于污穢。這種孤傲,恰如悠然而放的菊花。總覺得她不會太年輕,不是春花而是秋華,人淡逸如籬畔陶潛之菊,有她相伴就能安定下來的那種獨有魅力。她應該在每一個階段都好看。年至半老,色漸淡,但情意更深遠,約略梳妝,偏多雅韻,心素如簡,沉靜如水。如醇酒,如霜后橘,如名將提兵,調度自如。與她高樓窺月,與她分香點茶,與她闌珊午夢,與她夜半無人細語時,靜看滿床月色,如積水空明。這種美,大概只有懂花人才真正看見的……哪怕凋萎,也看得見其中綿延不絕的風韻。 寒花已開盡,菊蕊獨盈枝。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我喜歡菊花開在將暮未暮的原野,在這時候,所有的顏色都已沉靜,而黑暗尚未來臨,在山岡上那叢郁綠里,還有著秋菊的離離豐骨傲霜寒,點染著歲月的最后一筆激情。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星星開在花上,野菊在田埂上仰望。秋天的雨夜夢見你,你在我的心中流浪。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