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強大的基建能力,中國近年來建成了多座舉世矚目的巨型水電站工程,比如發電能力不遜于三峽的白鶴灘水電站,而前幾個月中國又成功建成了一項世界級工程,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它就是兩河口水電站,這個水電站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水電站,還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土石方水壩,中國為了建設它消耗的土石方體積比鳥巢還要大6倍?可以說它的建設難度不亞于白鶴灘水電站,而如今它已經全面建成投產發電,為中國社會貢獻了大量的清潔能源。
即使以中國的基建能力來看,兩河口水電站也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工程,它位于青藏高原半山腰,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水電站,也是整個青藏高原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的基建工程,因為身處的地理位置特殊,兩河口水電站使用的技術與中國此前建設的其他水電站有很大差別,比如它沒有采用中國在三峽使用的重力壩技術,或在白鶴灘使用的硬籬笆技術,而是采用了土石方芯墻加混凝土面板的大壩設計,這種設計需要大量的土石方來堆積大壩,為了建設它中國一共消耗了幾十萬立方米的土石方,體積相當于6個鳥巢體育館。
但也正是因為技術特殊,兩河口水電站成為中國基建能力的一次綜合展示,中國在這一水電站工程里使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其中一些甚至白鶴灘和三峽都沒有用上,比如為了建設大壩,中國首次動用了先進的北斗定位自動駕駛技術,建設兩河口水電站的大壩需要使用大量的壓路機,來壓實大壩的土石方,而為了降低壓路機駕駛員的工作強度,中國專門研發了一批擁有全自動工作能力的壓路機投入工程。這批工程機械安裝了定位精度極高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可以達到厘米級別的定位精度,還安裝有先進的自動駕駛設備,可以在程序控制之下完全自主行駛工作,極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為了監測大壩的質量,中國工程團隊又制造了一批擁有北斗定位和信號發送系統的北斗信標,安裝在大壩各處,它們的定位精度達到毫米級別,可以定時將獲得的定位數據發送到電腦上,電腦借助這些數據可以制作出大壩的3D模型,讓工程人員可以實時監控大壩的外形數據,及時調整建設計劃。
因為采用了這些先進技術,兩河口水電站雖然工程規模龐大,但卻實現了超前完成建設,比預定工期還要早一年建成投產,它的發電能力相當于三峽的一半,借助西電東送工程,它發出的大量清潔能源可以被快速送往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帶使用,助力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它的建設也讓很多西方專家感慨不已,認為就算是美國來都不一定能在青藏高原上建成規模如此巨大的工程,中國能成功建成這一水電站完美體現了中國現在擁有的強大工程實力,這一點就算美國也不得不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