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的一場雅集 黎荔 這是一個湖畔的女性雅集,地點是南鄭紅寺湖云縵山莊。約35平方公里的紅寺湖,有如一個天然的碩大的盆景,鑲嵌在陜西漢中南鄭縣西南的綠水青山之中。這里沒有紅塵喧囂,一切平和幽謐,明凈的湖水讓天地之間更多一分安寧。 木格柵,青磚瓦,返璞歸真的山莊建筑群,融在浩渺的湖波之側,映著清晨朝暉、夕陽霞彩。這是一個叫做“云縵木蘭薈”純女性聚會,在碧波青山之中,忘卻紅塵紛擾,茶道,香道,落日瑜伽, 冥想體驗,湖濱晚宴,水燈祈福……以美好精神為訴求的團體,以正念為核心的生活,在此惺惺相惜,激發出靈感,乃至靈性的火花。 站在湖邊向四處眺望,長空的蔚藍色漫漫,漫到四周的小山上,被一道道深綠色擋住了,那是郁郁蔥蔥的松樹林,松針綠得明亮,支支站得挺拔。這深綠色懷抱著深藍色的湖邊,并把倒影投入湖水中,于是湖水分成了兩色,一片墨綠,一片淡藍,在綠藍的交織漸變中暈染開來。湖的那一邊是錯落的陜南村落,據說每年三月,金燦燦的油菜花盛開的時候,一片跳躍的明黃色就濡染了一灣清碧湖水。我想也許應該早一兩個月來,那時節,春天的一團團紅黃粉綠,搖曳著投影入水中。湖水涌起了一層層波,深藍,淺黃,淡藍和翠綠,波光連著波光,色彩套著色彩。水上的浮萍,弄亂了樹影,并把天上的那一片蔚藍,深一處淺一處地涂在倒影中,又在明亮中添增了一點水的柔情。 美景、美食、插花、茶藝、香道、瑜珈,散在夏日靜謐的時光里。風糾纏著枝條,天青于湖中瓦解,從晴湖到雨湖,從雨湖到月湖,濃妝淡抹,各有其美,每一種美都值得久久的幽賞與沉浸。當太陽收斂起刺眼的光芒,變成一個金燦燦的光盤。那萬里無云的天空,藍藍的,像一個明凈的天湖。慢慢地,顏色越來越濃,像是湖水在不斷加深。遠處巍峨的山巒,在夕陽映照下,涂上了一層金黃色,顯得格外瑰麗,濃郁如一幀油畫,這是美麗的黃昏,我們在最舒緩的瑜珈動作中,感受著天色如一朵花般柔和地合攏。天地都只在一個呼吸間。感受萬物,就如同感受呼吸的起伏。生死、榮辱、疲憊、追逐,茫然的窒息,都在一聲輕哦中走個干凈。 當太陽落下、月亮升起的時候,所有跳動的音符嘎然而止。好象是一種心緒的終結,伴隨著的是月光,是被月光潤濕了的夜色。大地的精靈緩緩起舞,輕柔的掠過臉頰,是風?是霧?我們在湖邊晚餐,讓徐來的清風梳透發絲,享受這天地悠悠的時刻,幽漠寂廖的湖光。別樣的初夏氣息在蔓延,湖邊的水杉與風共舞,以波為伴,撩人的夜景碰撞著華燈初上的夢幻。天色漸漸昏暝,無言的湖燈的亮光透過湖水,粼粼的。月光的披覆下,我們在湖邊坐了好久好久。這是難得的朋友相聚,舊雨新知,喧喧笑語,聽其江湖,跌宕不平,各自行跡,亦喜亦悲。抬望眼,天高云淡,捧一甌清茶,說一番心智,各自種地,欣賞其中,個中滋味,充斥心間。舒一口長氣,展渾世清幽。你度不得我的水,我過不了你的河,只有執手互慰,祝念安好。湖畔的長風,沁涼沁涼的,一切有如潑水節那樣淋漓酣暢。 當年梭羅遠離塵囂,在瓦爾登湖的安逸中探索生命的本真。他說“湖是神的一滴淚”,引發了人們對湖居生活的無限向往。“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淺。湖所產生的湖邊的樹木是睫毛一樣的鑲邊,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濃密突出的眉毛。”梭羅如是說。美麗的紅寺湖云縵山莊的悠閑小憩,讓人相信,眼前真的不是只有生活和工作,確實有詩和遠方。一池湖水,還有周圍群山中飄來的悠悠草木香,給人注入一股安靜、沉穩的氣質。湖就是山澗溪水的沉淀,用它清澈的流淌為你撫去奔波時的焦灼,讓你能靜下心來,問一問你是誰,問一問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這一次聚會賓主盡歡后,我們將美景存入照片,各自驅車遠去。在離去的那一刻,湖泊的美好和它那本質的部分,跟它的清凈,它的鮮麗,一起給磨損掉了,它變成了僅僅是照片。江湖太闊氣了,盡管在一個城市,我們互相都有對方的聯系方式,但說著來日方長后會有期,誰知道來日是哪日,后會看起來遙遙無期。我們身處在迭代更新越來越迅猛的時代,周遭的人事也跟著時代的節奏在迅疾更替著。別忘了,還有那個時光之外的湖,我們揮手告別的時候,彼此叮囑著。 在我們離去的日子里,湖還是一如既往地深邃著,幽靜著,細細的霧水就扯地連天。幾多富貴功名,幾多紅塵逐浪,在大湖的遙遙煙雨中,亦了無蹤影,唯見兩岸江山隱隱。雨天時,湖面上落下密織的纖纖雨絲,山色迷濛,倒影在湖面晃漾,像極了宋元的淡墨山水,岸邊的小舟兀自橫,就連栓船的繩子都被雨水浸得清透溫潤。月夜時,多么昏黃的一輪月亮,飄得那么高,那么遠,帶著虹彩隱隱的光暈。在淡淡飄灑的月光下,是一泊靜靜的湖水,無限空渺。一只枕著星光入睡的鳥兒,棲在向陽的枝木上,四下是藍空氣,偶爾頑皮的風,卷走一兩片落葉飄飄…… 我并沒有在夢鄉 讓一行詩顯得榮耀, 我生活在瓦爾登湖, 再沒有比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我是他的石岸,是他掠過湖心的一陣清風; 在我的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 而他最深隱的泉眼,高懸在我的哲思之上。 ——梭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