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童年憶事之放牛◎ 樓立劍 稻麻深處覓羊腸,牛尾無聲甩夕陽。 赤足偶驚蛇出沒,童心只與鳥商量。 山橫魅影當歸路,草伏蚊兵開戰場。 最愛牧鞭遙指處,炊煙一片入風香。 【評】回憶童年放牛情景歷歷如在眼前。此詩描摹景物如畫,然“驚蛇出沒”、“與鳥商量”之童心,風含炊煙之香味,均非畫筆所能描出。頸聯一大一小,一靜一動,信手拈來,渾不費力。詩感和語言把握到位,眼前之景以及生活中細節瑣事皆可入詩,不需堆砌辭藻和典故,只要娓娓道來淡淡寫出即能出彩。古人云:“性情厚者,詞淺而意深;性情薄者,詞深而意淺。”此詩讀來有味。 02.初到鐵力◎ 鮑淡如 滿車軍綠出榆關,千里風塵掩淚斑。 同校同行人不識,少男少女話難攀。 冰城水暗吞江月,小站燈昏照土山。 子夜秋寒真入骨,當時未卜十年還。 【評】作者寫過一組回憶四十多年前北大荒軍墾農場經歷的七律。在那特殊年代中的生活場景和思想情緒,詩人娓娓道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此詩首聯寫景,寥寥兩筆寫出當年情景,景中有情。頷聯用大白話寫當年情景,情中有景,重溫此情此景尚覺感人至深。頸聯寫景歷歷如在眼前。尾聯以情景交融作結,讀來也使人感慨。古人云:“律詩要處處打得通,又要處處跳得起。”此詩層次分明,節奏感強。“老三屆”,“老知青”,有此類似經歷者不會不產生同感。詩人含情而寫,故每一聯精彩,讀者自然也會讀來動情。 03.鷓鴣天·結伴同行◎ 李忠利 義結金蘭宇宙情,齊心圍繞太陽行。 地球恰似研究者,月亮如同伴讀生。 雙實體,兩空靈,相依為命闖前程。 生潮汐,舍棄嬋娟不可能。 【評】把自然景觀和天文現象用文學語言表述出來,這需要豐富的聯想和生動詼諧的詞語。“詩有別趣”,寫景須有景趣,抒情須有情趣,說理須有理趣。“義結金蘭”、“研究者”、“伴讀生”等均與地球月亮無涉,一經詩人扯到一起,竟然全相關聯,生出無窮趣味。有些當代的仿古泥古作品,不但遣詞造句用典全是古人裝扮,連思想情緒見地也全向古人“借貸”。作者卻以新語言新思想寫舊體詩詞,讀來有味。袁枚說:“心思之妙,孰謂今人不如古人耶?”信然! 04.橫崗山云霧◎ 伊淑樺 雨散空山幻海桑,長天噓吸入蒼茫。 無端峰脊穿云罅,要放鐘聲下大荒。 【評】起首兩句就出手不凡,寫得很大氣。詩的開頭一精彩,后面就往往難以為繼。此詩轉結竟能穩穩當當,神韻氣足,更加出彩,殊為不易。峰脊能穿云罅,放出鐘聲,下振大荒,可見山巔有寺,神龍見首不見尾,讀者更有無限想象空間。古人云:“月露、風云、花鳥之在天地間,俄頃滅沒;惟詩人能結之于不散。”如此大氣景象,能由一位女詩人之筆使其“結之于不散”,更奇! 05.一剪梅·戲作◎ 吳祖剛 老子當年氣吐虹。坐也威風。立也威風。而今老態忒龍鐘。看也朦朧,聽也朦朧。 兒輩營營花鬧蜂,東也嗡嗡,西也嗡嗡。一天風雨亂雞蟲,笑阿家翁,罵阿家翁。 【評】百歲老人寫自己老態龍鐘,卻還是那么生動有趣,叫人忍俊不禁。能長命超過百歲,恐怕與詩人的幽默情懷不無關聯。想起有些未老先衰、嘆老嗟卑、怨天尤人的詩,真不可與此同日而語。“人間只見皮囊老,不信詩心有暮年。”信然! 06.送九六慈母魂歸道山(四首)◎ 廖國華 除夕彌留氣已微,時臨初七痛魂歸。 上蒼著意憐人子,春雪連天灑作悲。 平土埋壇作墓田,小園蔬果四時鮮。 先留一角空閑地,有待兒來伴母眠。 07.花晨月夕淚空流,貧苦人家不斷愁。 愁滿空山聊一慰,百齡只欠四春秋。 生雖貧賤去安閑,明月清風水一灣。 園角不賒埋骨地,讓他人擠北邙山。 老母以九十六歲高齡辭世,作者傷痛欲絕。四首絕句,甚得組詩章法。第一首記老母西去的時間和經過。第二首寫入葬情形。第三首寫痛定思痛,自我勸慰。第四首宕開一筆,忽寫世相。筆筆傷感,字字悲痛,卻以“春雪連天”、“小園蔬果”、“花晨月夕”、“明月清風”等幽美景物出筆,非高手莫辦。既反襯悲痛心情,又體現豁達襟懷。 08.小說人生◎ 葛 勇 有人名字繞心田,借酒酣時說李娟。 眾友無言秦旭哭,吾妻已死十三年。 這是作者三十年后回鄉所寫組詩中的一首,寫與小學老同學重逢的一段場景。以現實生活中的真人名入詩,很難被人接受,因為詩不主張“實名制”。《贈汪倫》詩中寫入“李白”“汪倫”,竟然流傳,實屬不易。此首第一句寫自己的暗戀,三十年不敢說出伊人姓名,今日與老同學重逢,借著“酒酣”好不容易說出“李娟”,居然眾人無言,“秦旭”哭泣。尾句才道明原因,引出一段可以讓人無窮遐想又無限傷感的人生故事。四句委婉含蓄,讀完后教人扼腕嘆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