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ì)兌卦第五十八:兌下兌上(兌為澤) 剛內柔外,樂觀向上【原文】 (duì)兌:亨,利貞。 《彖》曰:兌,(yuè)說也。剛中而柔外,(yuè)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yuè)說以先民,民忘其勞;(yuè)說以犯難,民忘其死;(yuè)說之大,民勸矣哉! 《象》曰:麗澤,(duì)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注釋】 (1)兌:卦名,上下卦皆《兌》,象征“欣悅”。“兌”,說(即“悅”)也。說萬物者莫說乎“澤”,乃《兌》象征“澤”,論述用喜悅治理國家之卦。 (2)亨,利貞:澤以潤生萬物,所以萬物皆說;施于人事,猶人君以恩惠養民,民無不說也。惠施民說,所以為“亨”;以說說物,恐陷諂邪,其利在于貞正。此謂事物“欣悅”之時,必可“亨通”暢達;但不能“悅”于為邪,故誡以“利貞”。 (3)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剛中”,指九二、九五陽剛居中;“柔外”,指六三、上六陰柔處外。說而違剛則諂,剛而違說則暴;剛中,故利貞;柔外,故說亨。此以卦中二、五、三、上諸爻之象釋卦辭“亨,利貞”,說明柔悅不失內剛,剛正不失外悅,內外剛柔兼濟,不諂媚、不暴戾,遂見處“悅”而能亨通、守正之旨。 (4)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天為剛德而有柔克,是剛而不失其說也,今“說以利貞”,是上順乎天也;以惠澤說人,是下應乎人也。此句廣明“欣悅”的意義應合“天”之道與“人”之情;在文章結構中又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5)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當適意時而說,與處安平時而說,皆未足為難。催當勞苦患難而說,始見真說。圣人以此先之,故能使之任勞苦而不辭,赴患難而不畏也。這四句進一步發揮“欣悅”之道,說明“君子大人”若能欣然身先百姓以任勞、犯難,則百姓亦必欣然“忘勞”、“忘死”。 (6)說之大,民勸矣哉:“勸”,勉也,此為“自我勉勵”之意。勸民與民自勸,相去遠矣;是以圣人曰:“說之大,民勸矣哉”。這兩句歸結前文,極稱“欣悅”的義理宏大。 (7)麗澤,兌:“麗”,謂并連。“麗澤”,二澤相附麗也;兩澤相麗,交相浸潤,互有滋益;此釋《兌》卦上下兌均為澤之象。 (8)君子以朋友講習:“講習”,指“學問”之道,即講其所未明、習其所未熟。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相悅之盛,莫過于此也。這是說明“君子”效法《兌》卦兩澤相連互悅之象,樂于“朋友”相互“講習”。 【譯文】 《兌》卦象征“欣悅”:亨通暢達,利于堅守中正之道。 《彖傳》說:“兌”,意思是喜悅。譬如內心剛健,心懷誠信;外表柔和,遜順接物;懷著喜悅的心情守于正道,所以上順合天意,下應合人心。上古時做事情應該先使百姓喜悅,百姓就會忘記勞苦;懷著喜悅的心情面臨險難,人民可以忘卻生死。喜悅的重大意義,就在于振作百姓的心志啊! 《象傳》說:兩澤相連交相浸潤,象征“欣悅”。君子從中受到啟發,欣悅于與良朋益友相互講解道理,研習學業。 【解說】 《兌》卦是同卦相疊,上、下卦皆為《兌》。《兌》為澤,為水;澤水相連流通,滋潤萬物,上下相和,團結一致,朋友相助,歡欣喜悅,其象為“亨”。凡事可以亨通,但利于守正,忌于偏邪。施政者要同秉剛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堅行正道,引導人民向上。 《兌》卦的所有爻由陽變陰或者由陰變陽而形成的“錯卦”是“艮為山”,將上、下卦顛倒后而得到的“綜卦”是“巽為風”。《序卦傳》說:“入而后說之,故受之以《兌》。”意思是“'巽’是進入的意思,進入了以后,就會慢慢喜悅,所以《巽》卦之后接著是《兌》卦。”《兌》卦剛內柔外,剛正不失外悅,柔悅不失內剛,內外剛柔兼濟,不諂媚,不暴戾,亨通暢達。但須動機純正,使人喜歡才會有利。 從卦象上看,《兌》卦主客雙方都有良好的素質,都積極主動尋求發展,而態度又都隨和,主客雙方關系對于主方來說是一個好的環境,“亨”,利于繼續堅持下去。《兌》的一陰爻上升到了二陽爻之上,有愉悅之情由內及外溢于言表之象。人與人之間要通過語言交流思想,善于言談的人,要守于正道才會吉祥亨通。這一卦強調:愉悅之道,樂以忘憂;施比受者有福,施惠于人自己也將受益。 【原文】 初九:和(duì)兌,吉。 《象》曰:和(duì)兌之吉,行未疑也。 【注釋】 (1)和兌,吉:這是說明初九當“悅”之時,以陽居下,不系應于四,有廣泛“和悅”待人之象;說不在諂,且以剛健為質,行為不邪,人所不疑,故“吉”。為上下諧和,舉國共同喜悅之義。 【譯文】 初九,以平和欣悅的態度待人,才是長久吉祥之道。 《象傳》說:平和欣悅以待人的吉祥,因為初九行為端正而不為人所疑忌。 【解說】 第一爻是主卦的下爻,代表主方的行動,陽爻,主方積極主動地謀取和擴大自己的利益,比如:創新、創業、投資、進攻、求職、示愛等。主方積極主動地謀求發展,在發展中與客方相互交換,由于雙方的態度隨和,交換在和平的環境中進行。主方的積極主動行動有利于主方。“吉”有個前提,必須創造和維持和平交換的環境,如果沒有和平交換的環境,則不一定吉利。 第一爻是陽爻在陽位,當位,表明主方的積極的行動是正確的,與四陽不有應,則表明主方與客方有矛盾,主方要避免與客方直接沖突,應當努力保持和諧氣氛。“初九”處于《兌》卦的最底下,屬于社會當中生活在最底層的民眾。“初九”以陽居陽,屬于民眾當中有能力而又大有抱負的人才。與“初九”一唱一和的,是與之比接的“孚兌”之大人“九二”。所以才會有“初九”之“和兌”。“初九”對“九二”的孚信,打消了底層人物對投奔統治階級的警惕之心,因此象辭有言“行未疑也”。 從卦象上看,“初九”以陽爻居剛位,得位守正。雖然在這一卦的最下位,卻不奉承諂媚,妄求進取。上卦的“九四”也是剛爻,與“初九”不相應,有不屑利用私人關系,而是以正大光明的態度,使人喜悅的形象,與人和諧,但不同流合污。因而和悅,吉祥。上下卦都是《兌》卦,形成上下互唱的局面。這一爻強調:與人和悅,應當光明正大,而非奉承諂媚。 【原文】 九二:(fú)孚(duì)兌,吉,悔亡。 《象》曰:(fú)孚(duì)兌之吉,信志也。 【注釋】 (1)孚兌,吉,悔亡:此言九二當“悅”之時,以陽居陰,雖有“失位”之“悔”,但剛中有信,能孚誠欣悅待人,故“吉”而“悔亡”。 【譯文】 九二,誠信欣悅以待人,吉祥,悔恨消除。 《象傳》說:“誠信欣悅以待人而獲吉祥”,因為九二志存誠信。 【解說】 第二爻是主卦的中爻,代表主方的素質,陽爻,表示主方的素質良好,比如:主方有資金、有地位、有權力、有實力、有技術等。客方的素質也良好,主客雙方相互不需要占對方的便宜,而應當保持誠信,進行交換。這種情況有利于主方,主方沒有悔恨。“吉”是以“孚兌”為前提,保持誠信進行交換,才吉利。如果交換之中不誠信,則不一定吉利。 第二爻是陽爻在陰位,不當位,并不是說主方的素質良好是不正確的,由于主方素質良好,有可能讓客方受益;與五陽不有應,說明客方不一定能夠從主方的良好素質受益。因此,主方不需要擔心,可以誠懇對待客方,與客方互利雙贏。 從卦象上看,“九二”以陽處陰,居于下卦中位,按照《周易》的爻德這是不利于用事的位置。品德貞正的大人而處于無以用事之地,上面還有“六三”小人相聚侵擾之弊,故言之“悔”。此時“九二”急需尋找志氣相投的有力同伴輔佐他維護自己的地位,進而圖謀更大的成就。“九二”陽德而中正,雖然無力于用事,但是品德足以維持其自身的正直不阿。大人以正直的品德結交社會各界人才,人才畢附。雖然位不當而可以通過他人能力加以彌補,所以“悔亡”,而且有吉。人才因真誠孚信而愿意衷心盡力為之效勞,因此說“孚兌之吉,信志也”。這一爻強調:應以誠信與人和悅。 【原文】 六三:來(duì)兌,兇。 《象》曰:來(duì)兌之兇,位不(dàng)當也。 【注釋】 (1)來兌,兇:“來”,來求。以陰柔之質,履非其位,來求說者;非正而求說,邪佞者也。此謂六三居下兌之終,處位不正,與上無應,而來求合二、初兩陽,以謀欣悅;以此處“兌”,為邪佞之象,故“兇”。 【譯文】 六三,前來尋求欣悅,有兇險。 《象傳》說:“前來尋求欣悅而逢兇險”,因為六三居位不正當。 【解說】 第三爻是主卦的上爻,代表主方的態度,陰爻,表示主方的態度隨和。同時客方的態度也隨和,雙方都很隨和,這種情況下,如果主方不是堅定地與客方交換,而是等待客方來交換,可能交換不成功,對于交換來說有兇險。也就是說,主方的陰的態度對于主方來說有兇險。主方應當態度明確,堅定地尋求與客方交換的機會。 第三爻是陰爻在陽位,不當位,表明主方過于隨和的態度是不適當的,可能在交換中失利;與六陰不有應,表明客方態度也隨和,難以摸清客方意圖。所以爻辭說“兇”。一方面,主方應當態度明確而堅定,以比較強硬的態度對待客方。另一方面,第三爻是對第二爻的補充,表明主方的素質雖然良好,但不是很好,主方應當繼續努力,進一步改善自己的素質,進一步增強與客方競爭的實力。 從卦象上看,“六三”以陰爻居剛位,沒有中正的品德,又處于兩個陽爻之間,所謂同德相應,同氣相隨。意味著無原則地上下迎合,有奉承之嫌。“六三”處于下卦的最上方,比鄰“九五”之尊,有權而下無勢,正需要同黨合謀取代“九五”。“初九”君子、“九二”大人之間的交往以孚和為基礎,“六三”、“上六”小人之間的交往以花言巧語、相互利益為基礎,六三僅致上六“來兌”而已。小人結黨營私是不利于國家統治和社會安定的,所以“兇”也。這一爻強調:心術不正,以媚態取悅于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