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學習《安全生產法》? 這一段各個安全相關的公眾號都在發表學習、解讀《安全生產法》的文章,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分析、解讀,都非常好和有用。筆者其實對解讀《安全生產法》這個事情有些反感,覺得他就在那里,解讀什么啊?如果一部行業的法律法規需要解讀才能搞清楚,是法律太深奧?還是行業門檻太低呢?不說了啊,再說就得罪人了!看著大家都這么熱鬧,如果筆者不寫點相關的內容,好像不是這個行業似的,但真的不想逐條去講《安全生產法》,就寫點兒學習《安全生產法》的心得體會吧,希望能正在學習安全生產法的同志們有點兒用處。下面就說一下筆者學習《安全生產法》的步驟: 第一步:了解《安全生產法》的架構 很多人學習法律法規之類的東西喜歡從頭一條一條來,筆者學習法律法規喜歡先看看總體的架構,然后在根據情況選擇從那里開始學習,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后面開始學習,有時也會也會挑著學習,當然,這個只是一種個人習慣,不一定適合,但如果想改變一下,可以嘗試一下,下面開始學習《安全生產法》。 《安全生產法》的架構及邏輯,該法一共七章,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很多法律法規都是六章或者七章,這里以《職業病防治法》、《消防法》為例,當時筆者就是拿著這三個法律一起學習的,發現效果很好,所以不妨把這三個法律一起學習,事半功倍。這三部法律的框架幾乎是一樣的,編制邏輯也是一樣的。下面以《安全生產法》為例,說一下這樣的邏輯:第一章節是總則,說一下適用范圍、方針、政策等及大的要求;第七章一般是附則,解釋一些名詞、說明和實施時間等;第二章是生產經營經營企業做些什么,這些我們生產企業來說是重點;第三章是從業人員干什么,這也是突出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主要包括了權利和義務;第四章內容是講各級政府和政府主管部門做什么,本章是政府工作人員重點關注的內容;第五章前面三部分(2、3、4章)工作失效的補救要求,怎么辦呢?救援和事故調查啊;第六章就是開始算賬了,前面人工作沒做好,事故調查完了、救援完了,就該說責任的事兒了,所以第六章一般都是法律責任。我們再從頭捋一下啊,就像布置一項工作一樣:先開場(概述),然后說企業、個人(從業人員)、政府監督三方面的工作安排,然后說如果出了事兒怎么補救處理,然后追責、算賬,最后總結一下。這就是《安全生產法》編制架構和邏輯。 第二步:開始類比 等掌握了《安全生產法》的架構和邏輯,可以去看看別的法律法規了,比如剛才的說的《職業病防治法》和《消防法》,架構和邏輯幾乎是一樣的,這樣一下子就掌握了三部法律法規的架構,有什么用呢?當然有用了!比如三部法律的中三個行業的方針,對比記憶就很容易記住且不會搞混了啊!并且將每一部法律都給切成了七小塊,這樣學習就效率高些。這不是瞎說,是有根據的,舉個例子:日本原來有個馬拉松運動員,經常拿冠軍,別人問他可有訣竅,他說每次比賽前他都會開車把路線逛一遍,每五公里找一個醒目的標志物,所以他每次把馬拉松當作了若干個五公里來跑,每次就想著下一個小目標,這樣就有信心了!學習也是如此,在一個大工作面前很容易讓人產生倦怠感覺,而切開會有更多的成就感和樂趣。 第三步:找出重點 我們常說“劃重點”,說明我們的思維方式中都有這個理念,但我們不能指望別人給我們劃重點,那是別人的重點,我們要學會自己劃重點。怎么才能劃好重點呢?當然是根據需要了。比如筆者是企業安全管理人員,那么對于我重點是什么呢?當然是第二章了,生產經營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就靠這個了啊,第二章的重點是什么呢?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部門的職責,因為這個是實際中要用到的啊!第三章和第五章涉及到企業的部分也可以作為下一步的重點,開始學習要先學和自己結合的、有用的,這樣不但便于記憶,還能拿來用,一舉多得!對于第四章和第六章部分暫時可以不看,那些靠純粹記憶的東西其實沒啥用,平時用可以查啊,如果考試出那些條款讓人去填空,這種考試也是夠無聊的了。 第四步:結合實際 第四步非常重要,我們學習《安全生產法》有兩個目的,一是拿來用,二是去考試,對于不同的人員可能不一樣,但大部分是考試完了還得用,因此法律法規和實際的結合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這里面重點講兩個問題: 一是和企業安全管理的結合,毫無疑問《安全生產法》中對企業的要求在實際中都要體現出來,因此如果你是企業的人員,先對著安全生產法把企業安全管理對一遍,估計不但企業安全管理提升了,還掌握了安全生產法,還請什么大師講課啊?比如《安全生產法》中規定的主要負責人的七條職責:“(一)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四)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五)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六)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七)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你對著一條條和企業的做法對比一下,還用解讀嗎?里面關于安全管理部門職責、從業人員權利和義務等部分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去學習和工作。 二是了解政府監管架構。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法律的執行部門是政府所屬的部門,這里面有三個監管層面,一個是各層級政府,從街道辦、村鎮等開始,后面是縣(區)、市、省(直轄市)國務院,這個根據屬地進行管理,現在又出現了很多工業園區,這個級別不一樣,但大多有行政監管職能而沒有審批職能,一般級別和縣區差不多;第二層面是應急監督管理部門,現在都是屬地政府的一個部門,比如市級就是市應急監督管理局,他們行政上歸屬地政府管理,但業務上又歸上級應急管理指導,此外應急管理又分為兩部門,即管理部門和執法部門(執法大隊、支隊、總隊等),執法部門負責執法、督察工作;第三個層級是行業主管部門,每個幾乎企業都有主管部門,根據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三管三必須”原則,行業主管部門也要對安全生產進行監管。明白了這些架構,再去對照《安全生產法》及容易分開職責了,并對平時的業務工作也是有好處的。 當然,現在很多集團公司還有上級公司,這個內容在《安全生產法》中體現不多,筆者認為他們的職責應該是在督促下級企業滿足國家關于對安全生產要求的基礎上,給下級公司更好的安全管理指導和發展方向,不應該和政府監管部門業務重合,這樣意義不大,給基礎生產企業造成了很多的不必要工作,效果也不見得好,這個問題改天單獨再聊。 第五步:系統學習。 筆者的學習習慣是先粗學、后系統,等對《安全生產法》的基本框架、重點知識、實踐應用掌握的差不多了。可以放下書本把講清楚了之后,才去系統的把《安全生產法》看一遍,看看有沒有學習的盲區和漏洞,看看原來掌握的知識是不是正確,也算是一個查漏補缺的過程。 第六步:交流。 我們獲得很多知識都是通過交流獲得的,筆者認為學習法律法規有兩種方式比較好,一個是去講課、給別人培訓,筆者一直覺得給別人講課的最大好處是自己記住了,聽十次別人的培訓不如自己給別人培訓一次,為什么有的培訓師越講越好呢?就是這個道理,培訓別人,自己收益!二是互相交流,比如同行之間的交流,但筆者認為和政府里法律法規學習好的人交流收益更大,因為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樣,看問題的方式不一樣,這種有些對立的交流可能收益更大。總之一句話:只要是交流,就會有收獲! 小結: 說了半天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筆者的意思,無論你是靠注冊安全工程師也好,或者工作需要也罷,《安全生產法》這些基礎的法律法規是一定要掌握的,好的學習能讓你快速、有效的掌握,并且也會有很多樂趣。 |
|
來自: 新用戶8843J5E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