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是一種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綜合癥,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那么,小兒厭食怎么辦?接下來中華秘方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7個治療小兒厭食癥的偏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7個治療小兒厭食癥的偏方 1、飯鍋巴蓮子 【功能主治】健脾醒胃,消食導滯。主治小兒厭食。 【偏方組成】飯鍋巴、面鍋巴各154克,淮山藥15克,蓮子、薏苡仁、白術各10克,山楂、麥芽,建粬各9克,砂仁6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天1劑,水煎服。5天為1療程。 【功能主治】運脾開胃。主治小兒厭食癥。長期食欲不振,而無其他疾病;面色少華,形體偏瘦,精神尚好,無腹膨;有喂養不當史。 【偏方組成】蒼術6克,炒雞內金6克,莪術6克,山楂10克,神曲10克,黨參10克,麥芽15克,茯苓12克,陳皮8克。 【用法用量】諸藥水煎取汁15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劑。6夫為1療程。 3、黃芪白術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和胃消食。主治脾虛厭食。證見病程較長,多伴有面黃,發枯,肌肉不實或消瘦,大便不調,舌偏淡,苔薄白,指紋淡或脈沉弱,身高體重低于正常兒童或伴有多汗,易感冒等。 【偏方組成】黃芪、白術、茯苓、黃精各3克,陳皮、青黛各2克,炙雞內金、炙甘草各1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 4、皂莢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厭食癥。 【偏方組成】皂莢100克。 【用法用量】取干燥皮厚、質硬光滑、深褐色的無蟲蛀之皂莢,刷盡泥灰,切斷,放入鐵鍋內,先武火,后文火煅存性,剝開莢口,以內無生心為度,研細為末瓶裝備用。用時,每次1克,以紅糖適量拌勻吞服。每日2次。 5、山藥扁豆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厭食癥。 【偏方組成】懷山藥、扁豆、茯苓、炒谷芽、炒麥芽各12克,枳殼、雞內金、炙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分2~3次口服,每日1劑。5天為1個療程。 【功能主治】消食和胃,化濁運脾。主治小兒食滯厭食。證見厭食,腹脹,呃氣時作,暖腐吞酸,手心發熱,或夜寐躁擾,大便中夾不消化食物,舌苔白或黃根膩,脈滑,指紋紫等。證屬食滯胃脘,脾氣困阻者。 【偏方組成】藿香、半夏、厚樸、山楂、神曲、雞內金、砂仁各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2遍,分4~6次服。 7、棗餅方 【功效主治】小兒脾胃濕困厭食,癥見面色發黃,疲乏懶動,口膩乏味等癥。 【偏方組成】大棗肉250克,生姜、生雞內金各60克,白術120克,桂皮克。 【用法用量】將以上各藥共焙干研末、和勻,加白糖、面粉適量做成小餅,于鍋中烘熱。每次2~3個,每日2—3次,空腹時做點心食用。連服7~8天。 以上就是“小兒厭食怎么辦 7個治療小兒厭食癥的偏方”的介紹了,僅供大家參考!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小兒厭食的偏方請繼續關注中華秘方網 |
|
來自: zd山笑 > 《百日咳·黃疸·厭食.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