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法絡丹為主治愈小兒中風一例 趙某,女,8歲。 初診∶1980年12月13日。 主訴及病史∶1979年冬突然發病,跌仆神昏,口眼喝斜,左側肢體癱瘓,某醫院擬診為"病毒性腦炎",經治療后好轉出院。但左側肢體仍癱瘓,手不能持物,足不能履步。 診查;診見履步艱難,口唇偏向右歪,伸舌偏右,舌質紅,苔白滑,脈次滑。 辨證∶此乃痰濕阻滯經絡所致。 治法∶治宜祛痰除濕,疏通經絡,方用小活絡丹加減。 處方∶乳香9g制川烏3g鉤藤9g川芎6g地龍6g沒藥9g川牛膝9g膽南星6g白芥子9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3劑。 二診∶癥狀稍減,履步稍有進步,舌淡紅,苔白,脈滑。效不更方,原方加威靈仙9g,以加強除濕通絡之力。 三診∶服上方藥1個多月,癥狀大減,左側肢體活動自如,惟左手作細小動作尚欠靈活,仍以化痰通絡之法以鞏固療效。 處方∶川牛膝9g威靈仙9g膽南星4.5g乳香6g沒藥6g制川烏4.5g白芍12g地龍6g北黃芪30g,3劑 1981年春隨訪,病已告愈。 【按語】中風一證以成人為多見,但兒童亦有發生,臨床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發生口眼喝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為主要癥狀,有中臟腑和中經絡之別。本患兒由于飲食不節,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濕流注經絡而發病,痰濕之邪,重濁粘膩,久而不化,故經久不愈。《靈樞·刺節真邪》指出;"虛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此乃正虛邪實、痰瘀為患,故投以化痰通絡、活血化瘀之小活絡丹加減調治而收功。 七、自擬貫眾散治愈崩漏一例 梁某,女,28歲。 初診∶1979年春。 主訴及病史∶陰道流血淋漓不止3個多月。血色晦暗夾有瘀塊,伴小腹疼痛而拒按,曾到某醫院作病理檢查,診為"子宮肌瘤",建議手術切除,患者不愿手術,要求服中藥治療。 診查∶診見其舌暗紅,苔薄黃,脈象沉澀。 辨證;脈證合參,此乃瘀血內停,陰滯經脈,血不能循經之崩漏證也。 治法∶治宜祛瘀止血,佐以清熱調經,自擬方貫眾散主之。 處方∶貫眾炭9g茜根炭9g芥穗炭9g地榆炭9g當歸6g赤芍藥12g熟地炭15g白蘞9g青天葵12g甘草6g 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以本方為主,連服藥40余劑,崩漏停止,月經復常。繼以健脾養血之逍遙散加減調治月余而痊愈。 1980年5月隨訪,經治療后復查子宮肌瘤已消失,崩漏未見再發,并已孕育一男孩。 【按語】本例患者乃因瘀血阻滯經脈,瘀熱互結,血不循經所致,故投以活血化瘀、佐以清熱調經之法,調治40多天而收功。方中貫眾有清熱散瘀止血的功效,經炒炭后可加強其止血之功;茜草炭、地榆炭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療崩漏;芥穗炒炭后有行瘀止血的作用;熟地炭有滋腎養陰、補血,調經之效;赤芍藥能散瘀活血,消瘀止痛;當歸補血活血祛瘀生新。是理血的要藥;白蘞能散結解毒,瀉火生肌;青天葵清熱涼血,諸藥合用,功能祛瘀止血,消癥散結,清熱調經。故用于治療瘀熱型的崩漏。每每收效。崩漏止后瘀去新生。慮其氣血不足,繼以健脾養血之逍遙散加減而善其后。 八、大補元氣為主治愈昏厥一例 龐某,男,10歲。初診∶1981年3月7日。 主訴及病史∶頭昏跌仆反復發作已月余,嚴重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時而震顫,面色蒼白,汗出膚涼,目陷口張,呼之不應,呼吸微弱,長則10余分鐘,少則幾分鐘即逐漸蘇醒;醒后覺頭昏肢麻,疲乏無力,胃納不振,溲清便溏。 診查∶診見神清乏力,面色胱白,形體瘦弱,氣短懶言,呼吸微弱,唇舌色淡,脈虛細無力。 辨證∶此乃元氣素虛、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所致之昏厥也。 治法∶治宜大補元氣,佐以健脾養血為主,方選獨參湯合當歸補血湯加味。 處方∶黨參12g北黃芪12g當歸6g白術9g紅棗15g北五味子6g每天1劑,水煎分3次服,連服3劑。 二診∶3月20日。藥后頭昏減輕,食欲增進講,未再昏厥,舌質淡紅,脈虛。藥已中病,效不更方,原方藥再進3劑。 三診∶3月27日。服藥6劑,諸癥大減,但仍覺氣力不足,夜寐多夢,溲清而長。舌質淡紅,苔白,脈虛而緩。繼以補氣益血,滋養肝腎之法以善其后。 處方;黨參12g北黃芪12g首烏12g當歸6g熟地12g枸杞子9g茯苓9g北五味子6g大棗15g 囑服藥3劑,并忌服寒涼生冷及蘿卜、芥菜之類食物。 【按語】些例患兒素體虛弱,氣血不足,脾腎兩虛,以致精清不升,濁陰不降,上擾清竅故突然昏仆,四肢厥冷,目陷口張,脈虛細無力。因此必須以大補元氣之獨參湯,合補氣益血之當歸補血湯以補氣生血,使元氣充足能載血上行,精升濁降、佐以健脾之白術、紅棗以健脾養血,使氣,血生化有源,故服藥6劑而獲效。繼以補氣益血,滋養肝腎之法以競全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