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 : 輕煙細雨重陽節,曲檻疏籬五柳家 晉·王羲之·集王字圣教序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稱重九,也稱重陽。據史料考證,重陽節始于遠古時期,成型于春秋戰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古人在重陽節,活動多彩浪漫,像登高遠眺、觀賞菊花等。重陽節與除夕、清明、七月半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現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被定為老年節。千百年來,重陽節的文化韻味,不僅體現在傳統民俗中,也蘊含在文人墨客的詩句里 重陽 唐 趙嘏 節逢重九海門外,家在五湖煙水東。 還向秋山覓詩句,伴僧吟對菊花風。 龍山 宋 劉攽 西城門外龍山路,乘興來游不厭頻。 后日重陽須一醉,青松系馬菊留人。 重陽紀懷 宋 王镃 籬根醉倒任斜陽,隔夜茱萸便不香。 莫把黃花遮破帽,教人見我鬢邊霜。 重陽 元 德豐 戰盡今秋見太平,西風多作北風聲。 不吹烏帽吹氈帽,籬下黃花笑不成。 重陽 元 王懋德 拂卻京塵理去舟,閑云千里水悠悠。 醉來欲落龍山帽,猶恐黃花笑白頭。 秋日即事 明 劉基 垂垂密雨亸脩楊,點點青苔繪短墻。 不是雁聲天畔過,爭知今日是重陽。 重陽絕句 明 王縝 與君門戶是通家,共住江南江水涯。 今日長安須盡醉,明朝又是一番花。 愛川惠菊 明 馮汝弼 不道山園菊事荒,疏風小雨作重陽。 喜看折柬來秋色,分得韓公晚節香。 楊松泉水亭 明 劉麟 直窮幽勝掃莓苔,竹里虛亭向水開。 天上重陽且風雨,飛鳧時過五湖來。 吳門風雨 明 姚綬 風雨舟航未得行,重陽節近算歸程。 老年自是居鄉慣,怕聽江湖夜雨聲。 書閩藩公舍壁 明 徐威 客里重陽菊正香,衡文事了促歸裝。 弟兄未盡登高興,仰看青云數雁行。 濟上作 明 徐禎卿 兩年為客逢秋節,千里孤舟濟水傍。 忽見黃花倍惆悵,故園明日又重陽。 菊竹 明 徐渭 若不重陽貰一壺,那能了此菊花逋。 竹梢墨色潮如此,試看明朝有雨無。 寫墨菊寄陳彥珍 明 朱同 挑燈乘興寫秋芳,寄與幽人晚節香。 栗里尚遺三徑在,何時同子醉重陽。 西園賞菊 明 王恭 秋風蕭瑟過重陽,黃菊花開酒正香。 人世相逢須盡醉,牛山何必涕沾裳。 重陽 明 虞謙 奉使南巡碧海頭,眼驚時序急如流。 無端風雨重陽節,辜負黃花又一秋。 晚步 明 黃淮 閑向庭階步綠苔,側身南望獨徘徊。 遙知風雨重陽節,三徑荒涼菊自開。 重陽后復雨速東岡 明 王鏊 蕭蕭風雨送重陽,索莫園林夜有霜。 咫尺故人期不至,黃花端復為誰香。 重陽口占 近現代 李稚愚 丹桂飄香烏桕紅,登山長嘯向長空。 重陽今歲才堪記,寰宇秋光處處同。 重陽登靈山 宋 蘇軾 俯窺盤谷接天壇,平地危峰豈易攀。 鰲足斷來移海外,天星落處化人間。 世塵泊沒誰常到,樽酒登臨我倦還。 歲歲邦民重九會,孟嘉休獨美龍山。 重陽述懷 宋 高翥 年年客里過佳期,時節難逢莫皺眉。 酒量且為重九盡,杯行不必再三辭。 登高興懶詩仍賦,懷古情深淚自垂。 縱使西風落烏帽,黃花猶戀鬢邊絲。 何必東皋是三徑,此身天地一虛舟。 次常之韻 宋 許及之 身閑城市即郊坰,況是秋高氣倍清。 酬唱篇章驚句眼,往來節物見交情。 重陽檻菊明朝摘,細雨檐花昨夜鳴。 晚霽嘉賓不重賞,靈山空自愛嘉明。 晚秋 元 方一夔 蕭蕭兩鬢竟蒼然,況近重陽風雨天。 欲暝江村煙四起,漸寒山館客孤眠。 葉題舊恨在何處,菊折寒香仍去年。 為憶故人三嘆息,東籬沽酒已無錢。 重陽觀 元 楊奐 終南佳處小壺天,教啟全真自此仙。 道紀宏開山色里,通明高聳日華邊。 南連地肺花浮水,西望經臺竹滿煙。 最愛云窗無事客,寂然心月照重玄。 重陽登香山 元 梁全 秋風此日灑衣裳,與客登臨載一觴。 好景不妨終日度,黃花尤勝去年香。 泉飛澗石聲何響,步入松關路轉長。 覽勝憑高清興發,洗歌一曲羨高強。 碧梧翠竹堂分韻得陽字 元 超珍 碧梧翠竹蔭高堂,堂上張筵引興長。 上客凌風還解佩,美人傳令更飛觴。 簾櫳冉冉香微動,星斗沈沈夜未央。 黃菊紫萸應爛漫,江南風景在重陽。 重陽后復雨速東岡 明 王鏊 九日龍山路正通,登臨高興古今同。 誰知古驛山河外,獨傍荒村風雨中。 空憶黃花需白酒,愁看漁火對江楓。 自憐底事常為客,天北天南西復東。 重陽 八日 明 丘浚 滿城風雨近重陽,籬菊含滋欲放香。 明日陰晴殊未定,先時歡會又何傷。 茱萸細看今還健,竹葉新醅且預嘗。 幸免催租人敗興,不妨連日醉壺觴。 重陽 清 嵇曾筠 秋老西風滯雨聲,今朝重九報新晴。 曉霞海色明吳甸,飛翠嵐光入越城。 百尺憑樓堪送雁,數竿戛玉勝吹笙。 紫萸黃菊何心覓,香稻連疇足晚成。 秋日即事 清 勞蓉君 碧天晶皛欲霜時,香駐簾櫳卷更遲。 日薄江村收笭箵,風摧木葉戰燕支。 悲秋懶挹芙蓉粉,遣酒新題橘柚詞。 最是詩糧今歲熟,重陽開過菊千枝。 重陽夕作 清 丘逢甲 蕭蕭風葉轉回廊,耿耿星河夜未央。 十載龍吟雙劍隱,五更蟲語一燈涼。 愁邊澤國飛鴻雁,夢里家山臥犬羊。 遙憶黃花吾負汝,故園今日是重陽。 旅中重陽有懷鄉國 宋 楊億 嘉節臨重九,羈游托異鄉。萸房誰系臂,菊蕊懶浮觴。 野渡賓鴻急,村田晚稻黃。悲秋更懷土,只恐鬢成霜。 重陽后秋感 元 方回 盛夏關防少,深秋證候知。脂寒饒涕唾,膚癢困瘡痍。 故國山千疊,重陽菊一枝。醉鄉差可可,歸路尚遲遲。 玉蝴蝶 重陽 宋 柳永 淡蕩素商行暮,遠空雨歇,平野煙收。滿目江山,堪助楚客冥搜。 素光動、云濤漲晚,紫翠冷、霜巘橫秋。景清幽。渚蘭香謝,汀樹紅愁。 良儔。西風吹帽,東籬攜酒,共結歡游。淺酌低吟,坐中俱是飲家流。 對殘暉、登臨休嘆,賞令節、酩酊方酬。且相留。眼前尤物,盞里忘憂。 減字木蘭花 宋 向子諲 年年巖桂。恰恰中秋供我醉。今日重陽。百樹猶無一樹香。 且傾白酒。賴有茱萸枝在手。可是清甘。繞遍東籬摘未堪。 宋 史浩 東籬壽菊金猶淺。對南山、把酒開新宴。絳闕叢霄,玉書丹篆。坐間俱是神仙伴。 童顏綠發何曾變。喜嬰兒姹女交相戀。寄語詩翁,茱萸重看。明年此會人人健。 滿江紅 重陽賞菊 宋 葉夢得 一朵黃花,先催報、秋歸消息。滿芳枝凝露,為誰裝飾。 便向尊前拚醉倒,古今同是東籬側。問何須、特地賦歸來,拋彭澤。 回首去,年時節。開口笑,真難得。史君今郡更,自成行客。 霜鬢不辭重插滿,他年此會何人憶。記多情、曾伴小闌干,親攀摘。 西江月 重陽再作 宋 李處全 窗戶風薰端午,樓臺月滿中秋。陰晴寒暑總無憂。幾事不如重九。 落帽何羞種種,看山都付悠悠。黃花已作醉鄉游。夢覺黃花在手。 畫堂春 宋 趙彥端 滿城風雨近重陽。夾衫清潤生香。好辭賡盡楚天長。喚得花黃。 客勝不知門陋,酒新如趁春狂。故人相見等相忘。一語千觴。 減字木蘭花 宋 吳則禮 斑斑小雨。初入高梧黃葉暮。又是重陽。昨夜西風作許涼。 鮮鮮叢菊。只解凋人雙鬢綠。試傍清尊。分付幽香與斷魂。 柳梢青 重陽時節 宋 張孝祥 重陽時節。滿城風雨,更催行色。隴樹寒輕,海山秋老,清愁如織。 一杯莫惜留連,我亦是、天涯倦客。后夜相思,水長山遠,東西南北。 江城子 重陽酒邊 宋 陳著 人生難滿百年心。得分陰。勝千金。 吹帽風流,時節又相尋。回首賜萸休說夢,真率具,自山林。 逢迎一笑且開襟。酒頻斟。量猶禁。 相勸相期,長健似如今。醉也從他兒女手,爭把菊,滿頭簪。 滿路花 宋 譚處端 重陽佳節至,云水寄天涯。玄朋邀共飲、賞黃花。 特臨雅會,南望翠煙霞。極目嵐光里,隱約依稀,瑞云深處仙家。 任陶陶、暢飲喧嘩,觥泛笑擎夸。樽前唯對酒、喜何加。 浮金瀲滟,默默采靈葩。飲罷還重勸,不醉無歸,月明初上窗紗。 朝中措 元 元好問 時情天意枉論量。樂事苦相忘。白酒家家新釀,黃花日日重陽。 城高望遠,煙濃草澹,一片秋光。故國江山如畫,醉來忘卻興亡。 南鄉子 重陽效東坡作 元 劉將孫 山色泛秋光。點點東籬菊又黃。歲月欺人如此去,堂堂。一事無成兩鬢霜。 佳節共持觴。無限杯供有限狂。明月明年詩句苦,茫茫。細把茱萸感慨長。 訴衷情令 元 王丹桂 重陽嘉節興尤深。勝賞一登臨。天闊水清山秀,霜葉墜疏林。 增雅趣,助微吟。息塵襟。壺觴滿泛,清韻重彈,誰是知音。 木蘭花慢 重陽 明 韓邦奇 碧梧寒景物,呈秋象、好秋光。正玉雁南飛,金風西動,白露含霜。 瓶中茱萸酒綠,東籬下還見菊花黃。試問人間佳節,一年幾度重陽。 共知音一醉紫。霞觴得徜徉。便短發、蕭蕭從渠落帽,也自無妨。 龍山高人已往,看龍山依舊晚蒼蒼。樂處須開笑口,休思身在他鄉。 滿江紅 重陽感舊 清 吳偉業 把酒登高,望北固、崩濤中斷。還記得、寄奴西伐,彭城高宴。 飲至淩歊看馬射,秋風落木堪傳箭。嘆黃花、依舊故宮非,江山換。 獨酌罷,微吟倦。斜照下,東籬畔。念柴桑居士,高風誰見。 佳節又逢重九日,明年此會知誰健。論人生、富貴本浮云,非吾愿。 望江南 清 毛瑩 秋已半,時節近重陽。蝶夢驚回吳苑月,柳眉啼老白門霜。能不憶萸囊。 鵲橋仙 重陽 清 趙慶熹 一溪野水,滿山落葉,曉郭寒煙初透。前宵風雨昨宵陰,才畫出、今朝重九。 紅萸結佩,烏菱佐盞,獨自淺斟杯酒。黃花瘦總似當年,算我比、當年還瘦。 蘇幕遮 重陽 清 許淑慧 畫屏空,香閣靜。菊酒盈樽,愁怯新來病。一霎西風吹又暝。細雨星星,做出重陽景。 竹梢聲,桐葉影。淡月穿云,云破秋空冷。寂寞闌干還獨憑。無限銷魂,卻把花鈿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