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的|科|學|指|南 在夏威夷,有一種藍色的香蕉。 它的香蕉皮是藍色的,吃起來就像冰激淋,還帶著天然的香草味兒。 這是真的! 在非洲,這里的很多香蕉是不能生吃的。 它們寡淡無味,不香也不甜,就像土豆和木薯一樣。必需要經過油與火的試煉,和調料加持,才能使它再度變得可口。 這也是真的! 還有一些香蕉既不能生食,做熟了也不好吃,就只好送去釀酒了。 …… 但是,盡管這世界上香蕉的種類有很多,大部分人卻只認得一個,Cavendish Banana/卡文迪什蕉。 最著名的香蕉品種:Cavendish Banana 它是小果野蕉的三倍體品種,無籽且高度不育,所有人都在吃。 而小果野蕉個兒小,籽兒多,種子又超硬。完全沒法兒吃。 但在小果野蕉的種群內存在著許多亞種,這些亞種經過多年的自然雜交、多倍體化、以及細胞突變積累等,產生了基因型為AAA三倍體,和AAAA四倍體的香蕉品種。 小果野蕉 Musa acuminata 芭蕉科芭蕉屬 基因組為AA的二倍體 左,卡文迪什蕉AAA;右,小果野蕉AA 還有一種野生的蕉也很重要,它就叫野蕉。 野蕉并沒有關于其亞種的描述,也沒有發現自然存在的,可食用的,單性結實二倍體和三倍體。 野蕉 Musa balbisiana 芭蕉科芭蕉屬 基因組為BB的二倍體 這其實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和小果野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誕生了基因型為AAB和ABB的三倍體香蕉品種。 其重要性僅次于AAA三倍體香蕉。 野蕉里同樣布滿了堅硬的種子 在芭蕉科芭蕉屬下所有的可食用香蕉中,有數以千計的品種。除了極少一部分,剩下的都是它倆的種內或種間雜交后代。 搞懂這些香蕉子孫后代的基因型很重要,對種質資源的管理和優良品種的選育都有莫大的作用。 但是,這些難題自然有科學家們去操心,我只關心香蕉們的口味型。 哪些香蕉鮮甜軟糯、口感細膩,適合生食 / Dessert Banana。 哪些淀粉過多、口感粗糙,適合煎炸或煮食 / Cooking Banana。 還有哪些生食、煮食都不好,只能拿來釀酒 / Beer Banana。 藍色香蕉/Blue Java Banana M. acuminata × balbisiana 'Blue Java' ABB Group,原產東南亞 Dessert Banana適合生吃。 帶有香草味兒的夏威夷藍色香蕉 / Blue Java Banana,可以直接攪成泥做冰淇淋,不用加任何香料。 所以又被稱作冰淇淋香蕉 / Ice Cream Banana。 成熟的Blue Java表皮會從藍色變為黃色 在夏威夷還有一個非常稀有的香蕉品種' Manini’,也叫'A'ea'e’ Banana,或者矮生夏威夷雜色香蕉 / Dwarf Hawaiian Variegated Banana。 由于基因突變,開始在渾身上下長滿白色條紋,甚至是花朵和果實。 夏威夷雜色香蕉/ AAB Group 夏威夷州毛伊島2019年展覽會上獲得第一名 果實成熟后表皮變為黃白相間的條紋 ▼矮生夏威夷雜色香蕉渾身上下布滿白色斑紋 可觀賞,亦非常美味兒 與藍色香蕉和雜色香蕉相比,紅皮香蕉 / Red Banana就顯得常見多了。它們和卡文迪什蕉一樣屬于AAA三倍體。 除了果皮顏色不一樣之外,它們通常比卡文迪什蕉要短胖豐滿些,果肉也更偏橙色。 紅皮香蕉的果肉 味道嘛,也要濃郁不少,許多地方都可以買到。 紅皮香蕉,包含一組果皮為紅色的香蕉品種 我國南方的水果市場上,經常能看到賣粉蕉的,人們也常常管它叫芭蕉或糯米蕉。 長得短短胖胖的,果皮外面總帶著些白粉。果皮薄,果肉軟滑,尤其香甜,偶爾也會吃到幾粒種子。 粉蕉/ ABB Group 煮食蕉/Cooking Banana沒法兒生吃。 它的淀粉含量太高,過高的淀粉含量也讓其失去了香甜的口感,變得寡淡無味兒。 在非洲,香蕉和木薯、玉米一樣,成了當地人們的主食。反倒是谷物供給由于結構性短缺,而變成了一種具有身份象征的食物。 煮食蕉通常都在未成熟時食用 因為此時的淀粉含量更高 Cooking Banana并不是香蕉植物學上的分類,理論上淀粉含量高、適合煮食的品種都可以稱為Cooking Bananas。 但在植物學上,確實有兩類香蕉最適合烹飪后食用。 基因型為AAA的東非高地香蕉(East African highland banana subgroup,EAHB)和基因型為AAB的大蕉(Plantain subgroup),二者的次生多樣性中心均位于非洲。 烤香蕉通常選用成熟的煮香蕉 此時部分淀粉轉化為糖,味道會更好 東非高地香蕉在烏干達常被稱為馬托基/Matoke,它指的是一大類煮食香蕉。 這其中又包含了一小類Mbidde Banana,這類香蕉由于單寧含量較高,煮食后也不堪食用,所以常被專門用作釀酒,也叫做Beer Banana。 東非高地集市上的香蕉 盡管在日常英語中Plantain(/pl?n?te?n/)和Cooking Banana含義相同,但在植物學上Plantain卻是特指基因型為AAB的一類香蕉品種,中文常稱其為大蕉。 大蕉/Plantain 當地的人們常常把這種青香蕉買回家,用刀把皮給削了,再上鍋清蒸,然后搗成泥,配以各種醬料,當作日常主糧來食用。 蒸熟之后的Matoke吃起來味道很淡,接近地瓜,如果不搭配些蔬菜、花生、或肉類做成的醬料,委實沒辦法刺激你的味蕾。 Matoke通常需要用刀削皮,徒手可不大好剝。 當地人做好的Matoke會直接用香蕉葉盛放并取食,老實說,這種做法填飽肚子可以,卻實在算不得好吃。 蒸熟后搗爛的香蕉泥 對于像Matoke、Plantain、木薯、土豆這類富含淀粉的食材,還是油炸火煎最適合它們,方便、快捷、美味兒。 油炸Plantain:將大蕉切段兒,過油炸兩遍,然后用刀壓成餅狀。就可直接裝盤了。 美食總是需要美酒來相配。Beer Banana就是用來釀制香蕉啤酒的。 一般選擇專門用來釀酒的Mbidde Banana,但現在許多人也會拿可食用的東非高地香蕉來釀酒。 盡管東非高地香蕉和大蕉占據了Cooking Banana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比如下面這個奇特的香蕉也是可以煮食的, Popoulu Banana / AAB,以長得像大香腸著稱 成熟的Popoulu Banana可以生吃,也可以煮食,但煮食口感會更好些。 像不像煎香腸 前面講的這些香蕉盡管外表不同、口味各異,但它們都來自兩個共同的祖先:小果野蕉和野蕉。 在數以千計的可食用香蕉品種中,絕大多數都是這二位的后代,除了極少一部分,比如這個非常特殊的Fei Banana。 這類香蕉品種的顯著特點是具有紫紅色的汁液和直立的果穗,而果肉的顏色從黃色到橙色深淺不一,通常需要煮熟后食用。 目前對Fei Banana的起源學術界仍未達成共識 一些數據顯示其與野生種M. lolodensis關系最為密切 在最接近天堂的大溪地(Tahiti) 或任何一個法屬波利尼西亞島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流動水果攤上有賣這種香蕉的。 路過時來上一盒,再澆上些甜美的椰漿,入口香滑綿軟,甜過初戀。 還有一些個野生芭蕉,雖然味道差,籽兒又多,但模樣長得還挺好看,觀賞也很不錯。比如下面這個。 阿寬蕉 Musa itinerans 芭蕉科芭蕉屬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