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皮疹。 夏天濕熱較多,皮膚病也較多,特別是對濕熱體質的人,內濕外濕兩濕夾擊,各種皮膚病就來了。出現了又紅又熱的皮疹,當歸苦參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去年端午前后,朋友說公司組織去野炊,前一天晚上下過雨,吃了燒烤在草地上坐了一會兒,回家后發現身上出了很多皮疹,基本上可以判斷皮疹是由濕熱引起的。 當歸苦參丸由兩味藥組成:當歸,苦參,對于血燥濕熱引起的濕疹、蕁麻疹、毛囊炎等皮膚疾病可取得良好效果。 
苦參是一味苦的中草藥,名列四大苦藥之一,“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但苦參比黃連還要苦。 皮膚病看似是皮毛小疾,但有諸于內,必形于外,身體表面的疾病都要尋到五臟六腑,才是治本。夏天所有熱氣都要往外走,天氣往外面發,又濕又熱;身體里的燥熱也要往外發,藏匿在身體里的濕濁、積滯泛到皮膚肢節,郁積在皮下,容易發為濕疹、蕁麻疹等等。苦參就派上用場了,苦參苦寒,苦能燥濕,寒能除熱,《本草備要》中說,苦燥濕,寒勝熱。濕熱去則血氣平和,而五臟自安。苦參有清熱利濕的作用。 《黃帝內經》里講,濁陰不降容易出現各種疾患。濁陰是人體內的垃圾,包括兩大類,一個是濕熱,一個是積滯,積滯是常說的積食,現在的皮膚病好多都是營養過剩,局部郁積引起的。脾胃不好,飲食沒有節制,大吃大喝,身懶不愛運動,增加脾胃的負擔,食物也是一種“燃料”,在腸胃里漚的久了就會化熱。  苦參能降小腸之積濁,下面濁物排出去,上面的火熱很快就熄滅下去,這叫釜底抽薪。皮膚病一定要把胃腸養好,否則很難好的徹底。苦入心,《內經》說,諸瘡痛癢都屬于心。苦參清心火,把心經的邪熱通過小腸往下瀉,就會癢痛自消。現代研究發現,苦參治療心律失常,效果非常好。名字中帶有參的,都有補益的作用,人參可以大補元氣,西洋參可以補氣養陰,紅參可以補氣溫陽,苦參的“補”有所不同,實質上是“以清為補”,通過清理身體內的垃圾來達到體健的目的,這叫推陳出新。苦參苦寒太過,藥性峻烈,單用是不行的,會損傷身體的正氣,加當歸來牽制它。當歸甘溫,甘能補中,溫能散寒,二藥一寒一熱,一瀉一補,一祛邪一扶正,相得益彰。  當歸還有第二個作用養血活血。很多朋友有時候感到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很癢,用手撓的時候,發現長了紅疙瘩,這種癢的感覺是有風動的表現。中醫講,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許多年紀大的老人,一到晚上感覺皮膚瘙癢難耐,是陰虛血燥的緣故,燥的是血,血虧了,好比樹老將枯一樣。血燥的人,濕邪也更容易找到漏洞,乘虛而入。當歸是補血良藥,還能活血,可以起到補而不滯的作用。當歸苦參丸是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熱毒癥,有立竿見影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