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應酬多,肚子顯出來了;運動少,肌肉松下來了;操心多,頭發掉下來了;壓力大,失眠次數多了;事情雜,健忘經常有了。中年人基本都出現肝氣郁結、腎虛、脾虛的問題,而且是“三管齊下”。 時值夏日,如果經常有起床胸悶、如廁困難、潰瘍脫皮、手腳滯重、口膩口苦、腰膝酸軟、精神不振、失眠多夢等問題,肝、腎、脾的問題跑不了。如果看中醫,這些癥狀怎么治? ![]() 肝主疏泄,很重要;脾重運化,地位高;腎固根本,太關鍵。三個問題放在一起,易犯選擇困難癥,而且調理順序弄錯了,效果不好,還容易白忙活,甚至出現新的問題。 從中醫看,治病是從整體著手,不像西醫那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即便是整體推進,也有一個先后順序。先找出現毛病的根源,再排治療的順序。 ![]() 以當下所處的炎夏為例,中年人操心事業、兒女學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面對各種困難問題,心情會大受影響,甚至會出現生氣發火的現象。肝氣郁結了,然后心情不佳,吃飯消化不好,營養跟不上,各項功能逐漸受影響,緊接著脾虛、腎虧了,形成連鎖反應。 既然肝郁是先出現的,能不能先疏肝氣呢?答案是不能,需先治脾虛。 任何中醫是從整體入手的,脾是全身循環、供給系統的總調度,脾臟如果出問題,全身運轉會受影響。脾虛是我們遇到最多的問題,如果不是先治脾,而是從肝開始,面對可口的飯菜,可能只吸收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可能就轉變成濕氣滯留體內,顯出的癥狀就是舌苔厚黃,潰瘍上火。 ![]() 脾虛的問題,一定要看準癥狀,起碼脾虛的原因就有濕熱、寒濕、脾氣虛、脾陽虛、脾陰虛等,每個癥狀調理的方法是不同的,健脾,用食療的方法最好。 接下來到肝郁的調理。肝虛會影響脾胃,出現食欲差、胃痛等問題,為什么不是先治肝?因為治肝氣吃的食物、藥物,脾虛吸收不好,一點用都沒有,吃進去的反而變成負擔。影響肝氣的問題五花八門,心情是主因。心情開朗了,比吃藥要強。中年人經歷過一些事,先要自己會做自己的思想工作,凡事想開一些,所有的困苦都是暫時的。 ![]() 實在要通過藥物、食物疏通肝氣,推薦食物,藥物能不吃就不吃。夏季疏肝的食物有苦瓜、絲瓜、蓮藕、山楂、胡蘿卜等,飲食宜清淡不宜油膩辛辣。 最后是治腎虛。腎虛要對癥施治,不能亂治,否則會適得其反。腎虛有腎陽虛、腎陰虛、腎氣虛、腎陰陽兩虛等,以養為主,以補為輔。 有的人實在需要用中成藥調理,腎陰虛可用知柏地黃丸,腎陽虛用桂附地黃丸,腎氣虛用金匱腎氣丸,腎陰陽兩虛,可用參茸補腎片。這幾種癥狀,用中藥調理也可以,效果不錯,但一定要在脾虛癥狀緩解,肝郁問題解決后進行。 ![]() 總之,對付肝郁、腎虛、脾虛的中醫調理,根本方向、基本順序正確才行,然后藥方、食療方法根據個體差異適當調整。有的醫生會整體開一張方子,有的是幾張方子,但目的都要先把脾調理順當,然后解決肝郁、腎虛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