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
了凡四訓中,有一個楊少師榮的故事,他們家世代都以濟渡為生,干苦力活的,并不是有錢人家。 連日暴雨成災,房子被沖毀,很多人溺死,其他船都在撈取貨物錢財。再然后就是這個以濟渡為生的苦力家庭,有人登第做官,還位至三公,后面的子孫也是貴盛的,賢者很多。你看,別人家撈貨物錢財,他們家不撈,還被人嘲笑了。這個陰功,也就是做善事不讓別人知道,并且心中不求任何回報地去做。反觀現代人,就是吃個素食,都得標榜自己在行善積德。陽德報得快,別人知道你做的好事,稱揚你,贊嘆你,給你發個獎狀、錦旗什么的,表揚表揚,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德積不住。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陰德后面的福報大,積得久。不要怕德積不住,你的德積在那里永遠是你的,別人偷不去、搶不走,自修自報。陽德積不久,甚至隨修隨報,陰德積得久,且越積越大。所以我們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讓人知道,不讓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積越厚,后面你的福報就大,甚至福澤你的子孫。其實說福德這些,只是讓大家明白,是往世俗淺了的說。畢竟真正做善事時,是至誠,無私心的,又怎么會想著有福報這些。如果熟讀,讀進去《了凡四訓》后,會知道做好事非常難,是要有智慧去做的。沒有智慧,你覺得自己是在做好事,其實會增加別人的煩惱。有時候慈悲一個人反而害了這個人,有時候不幫助一個人,看起來是壞事,反而是善事,有時候我們覺得我們做了件大善事,反而是大惡事。這些是了凡四訓里講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覺得自己做了善事卻沒有好報的一個原因。就像大家都愛自己孩子,但是老年了,絕大多數父母都還是比較寒心的,因為真正讓父母安心順心的孩子很少。 為什么,父母沒有智慧的愛,會害了兒女一輩子,你既然害了人家一輩子,又怎么能祈望你老了,人家盡心盡力孝順你。 大家再仔細體會這段話,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就是做了善事,如果被別人知道了,就變成了名聲、財富這些外在的東西了,那福就已經報掉了,就沒有陰德了。相反,做了壞事要讓人知道,不要隱瞞,我們說懺悔,一懺悔可以消罪業。尤其一些公眾人物,他名氣非常大,也很注意養生保健,但是很多都很短命,可能就是他享了盛名,德行跟不上來。歷史上有一些功高的名人,功成后不及時歸隱,等待的很可能就是禍,因為你名聲太大了,你德不夠厚,載不住它。 其實反過來說,如果德行真的很高,一定會及時功成身退。名聲似繁花似錦,實則如烈火烹油,稍有不慎就會一朝崩塌。中國的寺廟大多建在深山老林,遠離人群集中地方,高大而神秘,流傳很久,就是因為懂得深藏不露。老子說人要“大智若愚”。大智若愚的“愚”,不是愚蠢也不是愚笨,而是藏起來。《易經》64卦第一卦是乾卦,乾卦的第一爻叫做初九,初九告訴我們簡單的四個字“潛龍勿用”。“潛龍勿用”就是老子所講的“深藏不露”,“深藏不露”就是“難得糊涂”,“難得糊涂”就是“顯仁藏智”。耕讀方寸間,靜觀自在心,耕以養身,讀以明道!樸真耕讀居于鄉村,開設國學經典周末班,假期營,線上早讀家訓班,兒童莊子班,晚讀金剛經班,黃帝內經班,易簡養生營,在大自然和經典中,讓身心靈更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