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字常給人以神秘之感。中國古代的術數更是東方神秘文化的代表,它包含的容量極其博大,涉及面極其廣泛。在歷史上,術數對天文學、氣象學、數學、哲學、軍事學、醫學和歷法等都曾起過啟示性和開拓性的作用。但這里的“術”不是指術數,而是指謀略,術家也就是謀略之才。歷史上張良、劉伯溫等術家之才是術數方面的高手,如張良修訂的《奇門遁甲》,劉伯溫所作的《滴夫髓》是術數中的精品。 其實,術家的特點是智慧豐富,多謀善變。他們可為兩類:一類是才略奇偉胸懷天下,氣勢昂揚的謀略家,相當于層次最高的英才;比這一類各方面都差一點的就是智慧之士。前一類人一般在開始時深藏不露,其才華是逐漸顯示出來的,最后達到精深玄妙的地步;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常人是不易發現其才能的。智慧之士是次一等的謀略之才,才華心胸不如謀略家宏博,不能從全局高度來輔助君王治國平天下,但能功成一方、謀劃一事。在才智、勇氣、行動能力方面都稍差,所以聲名功績不如謀略家顯達。而謀略家胸中丘壑可抵百萬雄兵,不僅能輔佐君主打天下,治天下,而且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更知進退之道。要么功成身退,游山玩水;要么深諳官場之術,平穩地在高位上全老終身。范蠡及時抽身與文仲被誅,陳平富貴一生而韓信被縛,就是很典型的例證。 謀略家與智慧之士的區分可用劉邦手下兩人事例來說明,一是謀略家陳平,一是智慧之士叔孫通。 陳平小時候家里很窮,但喜歡讀書,雖吃著粗糧雜食,卻生得容色俊美,鄰里鄉親對此都很奇怪。長大該成家時,富人不想把女兒嫁給他,窮人家又嫌他不愛勞動,也不肯嫁女兒給他。后來一個叫張負的有錢人,見陳平生得奇偉,就去了一趟他家,但見陳平家以破席為門,而門前卻有許多車輪印,遂決定把孫女嫁給陳平。張負的兒子反對,張負說:“你見過貧窮人家中有長得像陳平那樣俊美的人嗎?這是奇人之相啊。”陳平因此解決了婚姻之事。 陳平為鄉親們分肉時,分得非常均勻,鄉親們稱贊他說:“你是一個優秀的分肉人。”陳平說:“如果叫我分宰天下,也會如分肉一樣?!?/p> 陳平先投奔到魏王咎帳下,見魏王咎不識賢才,又轉到項羽麾下,因有功被拜為都尉。后來項羽因司馬印叛變而遷怒于陳平等人,陳平只好單身獨劍抄小路跑了。在過黃河時,船公見陳平儀表與常人不同,又單身獨行,懷疑他是逃亡的權貴將領,身上一定有金銀寶貝,邪念陡生。陳平見勢不妙,立刻把全身脫得赤條條的,去幫他劃船。船公見他身無一物,才又安心劃船。 投奔劉邦后,他的言談籌劃深得劉邦心意,被拜為都尉,又提拔為亞將,監督各部將領。 后來,陳平獻離間計,劉邦給他四萬斤黃金,任憑他支用而不過問。再后來,項羽手下的得力人物范增、鐘離昧、周殷等都因被離間而離開或背叛項羽,為楚漢相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陳平先后六出奇計,對劉邦的軍事勝利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功績可與張良媲美。 天下平定后,張良激流勇退,陳平仍留在朝中做官。劉邦臨死前生病,有人誹謗大將軍樊噲,說他希望劉邦早死。劉邦大怒,令陳平去斬樊噲的頭。樊噲是呂后的妹夫,陳平怕劉邦事后反悔,又得罪呂后,只囚禁了樊噲而沒殺他。 陳平就在官場上這樣機敏靈活地混著,并不動聲色地得到呂后的信任。呂后想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王陵,王陵死不同意,問陳平,陳平說行。于是王陵被罷免,陳平升為右丞相。 到呂后去世后,陳平又與周勃合謀誅殺了諸呂,立文帝登基,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文帝要立陳平為右丞相,周勃其次。周勃功大,陳平擔心他不服,會弄得自己很被動,就采取欲取之、先予之的策略,說周勃功勞最大,推周勃為右丞相,自己當左丞相。 后來,文帝問周勃:“天下每年的獄案有多少?一年錢糧收支是多少?”周勃都不知道。又問陳平,陳平說:“這些都該問主事的官員,獄案問廷尉,錢糧問治粟內史。”“那你是干什么的呢?”文帝反問。陳平說:“我主管他們,丞相的職責就是上輔天子,下管百官?!蔽牡酆芨吲d。 事后,周勃問陳平:“你為什么不早教我這樣回答呢?”陳平說:“你身為丞相,難道不知道自己的職責?”周勃遂明白自己不如陳平會做官,就托病回家,讓陳平做了右丞相。 陳平逢亂時能出奇謀,和平時期又會四平八穩地做官,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排擠對手,是杰出的謀略人才,其德雖然不如張良之流那么高遠,但其歷史影響與作用卻不遜于他們。 叔孫通是秦始皇征召的文學博士。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把各地文化名人搜羅到咸陽,組成了相當于現代國家元首身邊的智囊團。焚書坑儒時,這個智囊團的多數成員被殺害,叔孫通卻逃過了劫難。史書沒有講到他劫后余生的原因,但從中可以知道,他與一般儒生不同。 秦二世繼位后,陳勝、吳廣造反,秦二世胡亥召集剩下來的30個學士們問:“聽說有人造反,對嗎?”其他博士答“是”,并獻計獻策。惟獨叔孫通說:“不過是些小毛賊??な卣谧侥盟麄?,不足為慮?!鼻囟缆犃撕芨吲d,下令追查“造謠”的博士,對叔孫通反而嘉獎。無端遭殃的博士們回到舍館后責問叔孫通說:“先生怎么可以這樣昧著良心說話呢?”叔孫通說:“諸位不明白,我是虎口逃生啊!” 看見秦王朝沒有希望了,叔孫通趕緊收拾行裝溜之大吉。 后來,叔孫通投奔劉邦帳下。劉邦本是粗人,歷來看不起文謅謅的讀書人,拿儒生的帽子當便壺,見到讀書人就大罵。叔孫通剛到的日子里,連飯都吃不飽,什么氣都得受。劉邦看見叔孫通一身儒服就生氣,叔孫通馬上換成楚人的短裝,劉邦才高興了。 跟隨叔孫通投奔劉邦的,還有他的100多個弟子,他只揀那些出身強盜的健壯之徒,加以推薦。弟子們偷偷抱怨:“跟隨先生這些年,卻不推薦我們,一味舉薦那些強盜,這是怎么回事兒呀?”叔孫通聽到后說:“漢王在冒死打天下,你們手無縛雞之力,能打嗎?會打嗎?現在還用不著咱們讀書人。大家耐心些,會有辦法的?!?/p> 劉邦統一天下后,分封了二十多個勞苦功高的武將,未得封賞的人開始爭論不休。劉邦在樓上望見大小將官坐在宮中沙地上指手劃腳,情緒激昂,問張良:“他們在爭論什么?”張良說:“陛下還不知道?他們在商量造反?!眲詈芷婀郑骸艾F在天下太平,為什么要造反呢?”張良說:“封賞的都是你的親近之人,這些人沒得到封賞,心中不服,又擔心你計較他們平生的過失,害怕性命難保,所以就想聚眾謀反?!薄澳窃撛趺崔k呢?”“選一個你平常憎恨而大家又都知道的,馬上封賞他,大家就安心了?!眲罹头饬斯诖螅謱钭畈粷M意的雍齒,眾武將才平靜下來。 論功封賞的事解決了,但朝政秩序混亂,大臣們不講禮儀,喝了酒就說胡話,甚至拔劍砍破柱子,劉邦深以為憂。 叔孫通見時機已到,去見劉邦,建議制定禮法規矩。劉邦立刻喝斥他:“我在馬上得來天下,你們讀書人算什么東西?懂什么?”叔孫通沒再像以前那樣畏縮,反頂撞道:“從馬上得來的天下,可以在馬上治理么?”劉邦一聽有理(也許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善于聽取正確意見),問叔孫通該怎么辦。叔孫通提出了制定上朝禮儀的計劃。劉邦說行,命他去操辦。 叔孫通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把他規劃的“朝班”禮制演習好,請劉邦出來坐朝。那一天,天還沒有亮,朝拜儀式就開始了。準備上朝的文武百官按照官職大小,在宮外排隊等候。宮門外立著刀槍鎧甲雪亮齊整的衛士,飄著彩旗。傳令官發出號令,大臣們肅穆恭敬地順序快步上殿,跪拜三呼:“吾皇萬歲萬萬歲!”劉邦見到這等聲勢,這等壯觀景象,說:“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樂趣和威風!” 劉邦從此改變對讀書人的態度,任命叔孫通為太常,賞黃金五百兩。追隨叔孫通的那些儒生也苦盡甘來,各有封賞。 叔孫通制定的“朝班”禮制延續了兩千年,直到清末才結束,可以說他對封建禮制和文化產生了內在的巨大影響。 叔孫通知進退之法,知伸屈之時,也能為治理朝政出謀劃策,但功名事略都不及謀略家,因此歸入智慧之士。(唐.趙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