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波動大,有躍躍欲試的,有惶恐不安的,有泰然處之的。 這充分反映了市場先生對投資者心理情緒的影響。 螺絲釘會用一系列文章,來跟大家聊聊投資里的那些事兒。 適合定投的資金 有朋友經常問,定投是不是無限現金流呢? 當然不是。 其實每個上班族,都有在做定投。 每個月發下工資來,工資條上,會有一個五險一金。 每個上班族都在用定投的方式投資五險一金。等到退休的時候就可以取用了。 五險一金并不是無限現金流投資。 而是在上班工作的期間,每月賺到了新的收入,就會有一部分投資到五險一金里。 所以,定投,實質上是用新增的現金流收入,定期投入的過程。 有新增收入,就適合用定投的方式。 對于很多上班不久的朋友來說,工資是最主要的現金流,那么定投就是主要的投資場景。 定投 VS 分批建倉 有朋友還有疑問,定投跟分批建倉,是一回事嗎? 這兩個概念,確實經常被人們混淆,但這兩者是有一些差別的。 分批建倉,是針對存量資金的一種投入方式。 用于分批建倉的資金,其實已經在手里了。 針對存量資金的投入,做好資產配置的規劃,會更合適(具體資產配置方法可以參考本文開頭的前幾篇文章鏈接)。 而定投的資金,其實并沒有全部在手里。 試想一下,你跟老板說,把未來40年的工資都給我,我去做資產配置,老板肯定不答應。 那這種情況下,就是以定投的方式為主了。 定投適合拿多少資金 每月收獲現金流,那么到底拿出多少資金來做定投,是比較合適的呢?
也就是定期收入中,適合拿出多少做定投。 這個數據其實有金融機構測算過。 之前給大家分享過富達基金的一個養老報告,里面提到,適合大部分投資者的儲蓄率數字為:19%。 為了好算一些,可以考慮直接使用20%。 這樣,就是每個月收入的五分之一,可以用來做定投。 在此基礎上,也可以適當的進行調整。 (1)如果能節約出更多的資金,自然是更好的。 (2)如果沒辦法拿出20%,那可以算一下,自己每個月「收入-各項支出」后,剩余多少,其中多少是長期不用的。這部分長期不用的資金就可以用來做定投。 (3)如果每個月沒有剩下的錢,每個月都是月光族,那要考慮的就不是投資了,而可能是消費習慣不太好,要先改變消費習慣。 定投怎么分配 定投的資金,具體怎么分配呢? 資產配置的時候,我們提到過,單個基金最好不要超過20%的比例。 其實在定投的時候也是如此。 最好單個品種不超過20%的比例,相對分散一些。 其實這個20%的比例,我們以前經常提到。 未來,在投顧組合上單個基金不超過20%,會變成一個固定的規則。 實際上很多投顧機構,是按照10%-15%來作為單個品種上限的。 這是因為要考慮到波動因素。 比如說如果是18%,可能稍漲一漲就達到20%以上了,所以會留出更多的安全邊際。 未來的投顧組合,每個品種會強制要求在一定比例以內。 到時候大家定投投顧組合,會自動分配好比例的,也就不用擔心分散性的要求了。 等投顧組合出來后也會介紹的。 浮虧了還要不要定投 在定投的過程中,螺絲釘收到的最多的疑惑之一就是:浮虧了還要不要繼續定投呢? 其實一個優質的指數,浮虧的時候,才是更適合定投的階段。 因為這個時候可以攤低成本。 反而是盈利的時候,如果繼續投入,則會拉高持倉成本。 還有的朋友問,那如果浮虧的品種比例超過了20%呢? 這部分朋友,可能是由于開始投資的時候比較著急,一下子投入了比較多,所以導致單個品種的比例超過了20%。 而且當前還處于浮虧狀態。 其實這種情況下,也還是可以繼續定投的。
等下次止盈的時候,比例也就降低下來了。 其實這種定投的方法,也是有前提的,不是所有的品種都適合。 適合的是指數這種「長生不老」的品種。 如果是定投個股,可能最后公司倒閉了也說不定,所以并不合適。 總結 綜合前面幾篇的介紹,我們來總結一下: ▼存量資金的配置 按照目標生命周期法,用「100-年齡」,分配股票類資產和債券類資產的比例。 例如40歲,
并且股票資產這部分,適合在市場處于4星級-5星級比較便宜的階段完成配置。 ▼增量資金的定投 適合拿出每個月20%左右的新增資金來做定投。當然如果能有更多長期不用的結余,那更好。 定投單個品種的比例,控制在定投金額的20%以內。未來投顧組合會自動幫助大家分配好,也就不用擔心了。 浮虧階段是堅持定投更好的階段。如果暫時單個品種比例超過20%,也可以繼續定投到扭虧為盈的時候,再暫停投入。 等投顧組合出來后,螺絲釘也會結合具體的案例,來跟大家詳細介紹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