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約:2453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幾起傷亡慘重的煤氣中毒事故 1、2021年10月28日,河北邢臺德龍鋼鐵公司煉鐵廠3號高爐新改建煤氣管道,在引煤氣作業過程中,由于管道設備故障發生煤氣泄漏,造成現場作業人員一氧化碳中毒,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3人搶救無效死亡,其余人員生命體征平穩。 2、2018年2月5日,廣東省韶關市的韶鋼松山有限公司在7號高爐余壓發電檢修作業完成后,引送煤氣開啟盲板閥時發生煤氣泄漏中毒事故,造成8人死亡、4人重傷、6人輕傷。 3、2018年1月31日,貴州省六盤水市的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6萬千瓦發電機組鍋爐檢修過程中,11人煤氣中毒窒息,其中9人死亡,2人無生命危險。 4、2017年5月12日,江蘇晉煤恒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分廠造氣車間下灰工程發生一起煤氣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傷。 5、2016年2月17日,遼寧省海城市金羽耐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在重燒鎂砂豎窯的風機室維修風機過程中,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5人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質燃燒不完全時的產物經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機理是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對全身的組織細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對大腦皮質的影響最為嚴重。 煤氣中毒的癥狀: 1.輕型中毒:時間短,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為10%--20%。表現為中毒的早期癥狀,頭痛眩暈、心悸、惡心、嘔吐、四肢無力,甚至出現短暫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鮮空氣,脫離中毒環境后,癥狀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遺癥。 2.中型中毒:時間稍長,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占30%~40%,在輕型癥狀的基礎上,可出現虛脫或昏迷。皮膚和黏膜呈現煤氣中毒特有的櫻桃紅色。如搶救及時,可迅速清醒,數天內完全恢復,一般無后遺癥狀。 3.重型中毒:發現時間過晚,吸入煤氣過多,或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現深度昏迷,各種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壓下降,呼吸急促,會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時間越長,預后越嚴重,常留有癡呆、記憶力和理解力減退、肢體癱瘓等后遺癥。 1.進入冬季后,為防風防寒而緊閉門窗作業。 2.進入生產淡季后,訂單量少,車間未啟動通風排風設施,導致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升高。 3.年底搞突擊生產,組織人員加班加點作業,現場人員管理、煤氣設施管理混亂。 4.未落實安全防護措施,未結合季節特點及時組織隱患排查整改。 1.定期檢修設備、排查隱患,防止煤氣爐及管線泄漏。 2.加強設備密閉和作業場所通風,在易產生一氧化碳的車間配備相關報警設備。 3.制定操作規程并嚴格按規程組織作業,在一氧化碳高濃度區域,要落實監護措施。作業前要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如需動火作業,則應辦理動火作業證,并由專業人員監測一氧化碳含量,確保在安全的范圍內作業。 4.企業應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識。 5.作業人員進入危險區作業時,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護。 6.有明顯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嚴重貧血的人員及年齡較大的人員,不要在易產生一氧化碳的崗位上作業。 7.采用煤爐取暖的作業場所值班人員,需警惕一氧化碳聚積引發中毒,夜間值班人員必須嚴格按要求取暖。 8.救援人員進入一氧化碳濃度較高的作業場所時,應使用自給式空氣呼吸器,并攜帶一氧化碳報警器,穿上防護服。 9.采用和推廣密封、密閉等先進技術,從根本上杜絕或減少各種煤氣設備、設施的泄漏。 10.采用和推廣煤氣自動化、機械化技術,尤其是在煤氣中毒事故頻率較高的作業區域。應根據條件盡可能采用自動化機械化設備來取代人工危險作業。 11.采用和推廣煤氣安全監測和監控技術。在煤氣危險區域,有條件的企業應采用一氧化碳區域監控技術;在易于泄漏煤氣的地點應采用固定式或便攜式一氧化碳檢測儀;進入煤氣設備內作業,必須檢測一氧化碳濃度不高于允許濃度,并加強通風。 12.在當前的實際情況下,應突出強調個體防護,在煤氣危險區域或經常有煤氣泄漏的場所作業,或者進行人工煤氣危險作業時,應嚴格佩戴空氣呼吸器等保護用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