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圈范圍,沒有劃重點,天津大學化工學院2019級生物工程專業的同學們完成了本學期“微生物學實驗課”的期末考試的部分內容。 微生物學實驗課是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針對生物工程、制藥工程和合成生物學三個專業的百余名大三學生開設的一門課程。通過這門課,同學們要掌握微生物分離、培養等無菌操作技術,同時還要認知細菌、霉菌、放線菌、酵母菌等十余種微生物的典型形態和生長特性。期末考試中,為了讓同學們既掌握課內所學知識,又讓考試變得更有趣,授課老師王智文副教授和授課組的馮遠航及朱勇老師今年嘗試了將微生物繪畫作為考試內容之一,其他的兩項考試為顯微攝影和革蘭氏染色。 于是,就有了學生們以培養皿為畫布,以微生物為顏料,在培養皿上創作的這一幅幅匠心獨運、畫風精美的微生物畫。完成一幅微生物畫,需要同學們在燃燒的酒精燈創造的一定無菌環境下,用培養皿、接種環或微量移液器吸頭和微生物分別充當“畫布”“畫筆”和“顏料”作畫。 老師們驚喜地發現,很多同學選擇了以冬奧會、建黨百年、科學家、抗疫等為題材進行創作。同學們完成畫作時的認真和較勁,甚至反復作畫以求畫作更精美,也讓老師們頗有感觸。“用霉菌畫雪,既形象又有意境。你看這一幅幅畫,將科學之美與藝術之美相結合,又與當下青年大學生關注的熱點相結合,對這些理工科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期末考試也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王智文一邊展示同學們的作品一邊感慨地說。 事實上,王智文還在嘗試將課題組科研成果引入本科生課程,如讓同學們重復課題組實驗成果,以構建的發出紅色,暗紅色,黃色和綠色的細菌作為染料供同學們作畫使用,讓微生物畫作的色彩更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