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隨著氣溫的降低,手腳都是冰涼冰涼的。自己暖不熱,就需要別人給焐熱。在農村戲稱是“找個暖腳的”。但是有些人怎么暖就是暖不熱,一年四季手腳都是涼的。 一種手腳冰涼是虛寒的表現,“虛寒”的原因,有天生的,也有后天生活習慣造成的。所以應該提倡多參加適宜的體育運動,飲食起居規律有序,注意溫寒添減衣物,不吃生冷食物等。 另外有一種手腳冰冷,中醫叫“四逆”。“四”就是四肢的末端;“逆”就是厥冷的意思。這種情況是因為血液循環不能達到四肢的末梢,因而血液供應不足而導致的肢體寒冷。
今天分享治療心腎陽虛引起手腳冰涼的方法。 在醫圣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有心腎陽虛引起的手腳冰涼的治療方子——四逆湯。
一定要看清楚這里用的方劑是四逆湯,而不是四逆散。 四逆湯只有三味藥:炙甘草、干姜、附子。 方中附子辛甘大熱,走而不守,能溫腎壯陽以袪寒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經,振奮一身之陽,生用則逐陰回陽之功更捷,是為君藥。附子為大辛大熱之品,入心、腎、脾經。附子上可助心陽、中可溫脾陽、下可補腎陽,可溫補一身之陽氣,具有回陽救逆之功效。
附子既是治療亡陽證之主藥,又是治療腎陽虛、脾陽虛、心陽虛之要藥。同時,附子秉性純陽,散寒之力大,溫散走竄,亦為散陰寒,祛風濕,止痹痛之要藥。
附子有毒,用藥時先煎,去其毒性。 干姜辛溫,守而不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經,振奮一身之陽,與附子相配,可增強回陽之功,是為臣藥。附子與干姜同用,一溫先天以生后天,一溫后天以養先天,相須為用,相得益彰,溫里回陽之力大增,是回陽救逆的常用組合。
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則益氣補中,使全方溫補結合,以治虛寒之本;二則甘緩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陰回陽而無暴散之虞;三則調和藥性,并使藥力作用持久,是為佐藥而兼使藥之用。三藥合用,功專效宏,可以奏回陽救逆之效。四逆湯能治療心腎陽虛引起的手腳逆冷之外,現代本方常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腸炎吐瀉過多、或某些急癥大汗而見休克,屬陽衰陰盛者。 四逆湯是回陽救逆的第一方,但是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辯證之后,方可使用! #養老知識大賽##健康明星計劃##家庭健康合理用藥##家庭健康守護官# 我是八零后還在路上的中醫李大夫,堅持科普中醫,讓更多人實現自我健康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