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法的筆勢在起筆和落筆處。 凡書法造詣深厚者,他起筆和落筆,往往意在筆先,鋒隨意行。下筆萬豪齊發,運筆止澀而行,收筆如蕩滌微塵,筆鋒所到之處有氣吞山河之勢,筆鋒未達之處,噤若寒蟬。 王羲之《蘭亭序》模仿本字體 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全篇文字筆畫凌空蓄勢,用筆隨心所欲,顧盼有情。文中的21個“之”字,每個“之”字都變化不同。所以,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每一個字體的起筆落筆都展示出書者的性格、氣質、心境、情緒、氣場、涵養等。又如毛主席的書法,氣勢磅礴,曠達豪邁。 毛主席書法字體 二、書法的筆勢成于用筆方略。 有些書者方筆到底,有些書者圓筆到底,而有些書者方筆、圓筆兼用,交叉使用,變幻莫測,亦方亦圓。所以形成了筆畫的肥瘦長短不一,曲直方圓、險峻平穩各異的不同風格。點畫之間的筆勢,變化無窮,大小,斜正,仰俯,遠近也有分別,高低坐落有致,遠近相宜,疏密相間。筆勢的奇與正,平與險,都能看出與書寫者的權謀精算和藝術修養。
如歐陽詢的書體,其楷法嚴謹峭勁,氣韻生動,方圓兼備。筆勢正者,骨力威嚴,體態豐盈,寓奇于正中。而筆勢奇者,狂傲不羈,峰回路轉,似正而浮,如米芾書體,黃庭堅這樣評價他:“如快劍入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扎。書家筆勢,亦窮于此。”可見米芾行書的筆勢功力。 米芾《蜀素帖》字體 三、書法的筆勢顯出功力深厚程度。 在書法的筆墨技巧中,筆勢通常能看出書寫者寫出的字體其“筋脈”、“血絡”、“行氣”的氣勢。一幅書法作品,點畫之間的顧盼呼應,字與字之間的間隔空隙,行與行之間的更迭相映,可以看出作者的取勢、行筆、力道深淺。 王羲之字體 王羲之在其作品《筆勢論》中道:“夫欲學書之法,先于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則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古代凡是在書法藝術上有巨大成就的書法家,對筆勢的追求幾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所以,想要在書法上有大的提升,除了要學好基礎筆畫和結字技巧之外,還要修煉書法的筆勢功力。 各位師友您認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