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伊能靜,很“能”。 能言能語,一點也不安“靜”。 借著《乘風破浪的姐姐》這里的風帆,先是說前輩梅艷芳: “她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連她最后已經瘦成那樣,她在臺上都要穿著白紗。” 用梅艷芳來襯托自己。 “你不覺得我很幸福嗎? 就是我也不知道,我就覺得我真的很幸福,因為通常在完成了愛之后,再去完成自我價值,你就再也丟不掉什么東西。” 然后,又說到馬云。 “現在的女孩已經太拼了,她們要證明她們跟男人一樣,她們要證明她們能跟事業、跟家庭(保持)平衡。 你有問過一個男人,你有問過馬云,你要不要事業跟家庭平衡嗎?” 從馬云這個男人,突然想到前夫。 然后,又開始“夸獎”前夫,庾澄慶,學一件東西很拼…… 為兒子像他(前夫庾澄慶),開心自豪。希望兒子多學學他,多些地方像他。 而不要像自己。 這種不惜以“貶損”自己為襯托,猛夸贊前夫庾澄慶,抬高前夫庾澄慶的做法,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讓現夫秦昊,情何以堪。 不知,秦昊是否會有尷尬? 如果秦昊沒有尷尬,那說明他們的夫妻關系,已經好到進入一種“高階”境界。 不為世俗而束縛,只為倆人自己而舒服。 更是與前夫的關系,真正放下。 也讓孩子們(兒子哈利,女兒米粒),愛人們(前夫庾澄慶,現夫秦昊),大家都很舒服,開心,自在。 今天,我們就說說伊能靜的愛情和婚姻,說說她的女性價值觀。 看看她是怎樣讓自己到了52歲,還能乘風破浪直掛云帆,做一個勇敢可愛,且成功還又美麗的“小”姐姐…… 一、 1968年的春天,春意盎然。 一切都充滿勃勃生機,包括一個母親的懷抱。 已經去世21年的臺灣社會運動參與者,政治人物楊元丁的女兒楊淑婉,卻心懷忐忑。 徹夜不安。 她已經為丈夫生下了6個女兒。 現在,肚里的孩子馬上就要出生,如果還是一個女兒,那她可能就沒有“活路”了。 丈夫吳敏,對妻子楊淑婉生不出兒子來,很是生氣,失望,憤怒…… 搞得妻子也對自己不能生出兒子,而羞愧難當。 深深自責。 丈夫吳敏告訴妻子: “如果這第7個,你還生不出女兒的話。我就必須要去生個兒子”。 妻子完全不明白丈夫所說的話,結果意味著什么。 但感覺后果十分嚴重。 她看著自己的肚子,恨自己不爭氣。一個女人不能生孩子,一個女人不能為自己的丈夫生一個兒子。 這都是最大的錯。 也是女人最大的恥辱。 還做女人干什么? 這就是那個年代,女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 就像做母雞不下蛋,要她打鳴嗎?她又不會! 那她做母親,都不會下仔,要她做什么?要她吃飯嗎?! 楊淑婉,覺得自己的路,已經走到盡頭。只待生下這個孩子后,便好做一個“裁決”。 面對前面的6個女兒,她實在沒有多少自信,還能相信自己即將生下來的這第7個孩子,會是一個兒子。 她已經做好了,孩子是個女兒的一切“后事”準備。 …… 結果, 結果“皆大悲哀”。 第7個,仍舊是一個女兒。 父親吳敏,徹底放棄,“仰天大哭”出門去…… 再也沒有回來。 母親含淚為這第7個女兒取名吳靜怡。 多年后改名為伊能靜。 爸爸離開了,媽媽也不想養她,便把她交給村里的一個阿姨,一手把伊能靜帶大。 多年后,伊能靜找大她8歲,的確也很“Man”的庾澄慶。就說,我要找一個可以做我“爸爸”的男友(老公)。 也許,就是在男友(老公)那里尋找“父愛”。 可是后來,因為什么原因呢,卻又和庾澄慶離婚,而去找了小她10歲的秦昊。 秦昊(小弟弟),能做給予她“父愛”的那個男人嗎? 二、 都說原生家庭,影響,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包括婚姻。 伊能靜也不例外。 小時候的伊能靜,在養父母那里,雖然得到了生活上的照料,但內心深處,卻總是莫名其妙的“孤獨”。 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玩,也一個呆著。 無聊了,就做數汽車的游戲,汽車數累了,就換數衣服…… 喊養母為媽媽,喊親媽為阿姨。 親媽把她抱回家。她卻嚇到,自己逃回了養母家里。 而至于那個“仰天大哭出門去”的爸爸吳敏,在外面又找了一個別的女人,終于生了兒子。 原來,當初那句“如果這第7個,你還生不出女兒的話。我就必須要去生個兒子”。 是這個意思。 而伊能靜的親媽,卻帶著著30萬去求那個女人,求她把兒子交給她養,自己會像親生母親一樣疼他。 這怎么可能?! 哪個女人會把自己親生兒子舍得交給別的女人去養。 那個女人,不僅冷嘲熱諷地羞辱了伊能靜的親媽,還她告訴她: “你知道吳敏給他的兒子,取名什么嗎?” “吳悔。” 就是毫不不后悔生下這個兒子。 不僅不后悔,后來,還讓那個女人一連為他生下3個兒子。 更為荒唐的是,這三個兒子的生活撫養費,竟然都是伊能靜的親媽,每年在支付。 不僅如此,伊能靜親媽,每次對伊能靜她們幾個姐妹說起她們的爸爸時,都是好話,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你們不知道,你們的爸爸有多么的優秀。而他離開我們,全是媽媽的錯。” 在這樣的好媽媽諄諄教導之下,伊能靜從來就沒有怨恨過自己的親爸。 反過來,還跟媽媽一樣很崇拜父親。 因為爸爸吳敏,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會薩克斯、會鋼琴、會打鼓、一米八四的高個,很有“男人”的范。 伊能靜6歲時,親媽把她送到父親的二弟那里,但對方身體不是很好,只好就又把她送到香港大姐家里。 大姐剛交了男朋友,沒辦法,也只能接待這個“丑丑”的小妹。 大家就湊乎擠在一起住。 而姐夫陳瑞芳,則是臺灣某黑幫堂主。兇神惡煞的他,看到這個吃白食的“小臺灣囡”,就氣不打一處來。 經常虐待伊能靜,甚至還喂她吃狗食。 或者把伊能靜抓過來,說要給她洗澡,衣服不脫,就倒一袋洗衣粉在頭上,然后又一盆涼水從頭上澆下去。 …… 后來伊能靜的親媽,又改嫁到日本。 臨走前,到香港去看伊能靜。當看到瘦弱“疲憊”的伊能靜時,心里一軟,愧疚立刻涌上了心頭。 就把她接走,一起去了日本。 到日本后,伊能靜的名字,就由吳靜怡,改名為隨繼父(伊能祥光)姓的——伊能靜江。 后來,正式出道,又起了一個藝名,就成了現在的伊能靜。 伊能靜,終于隨時可以待在媽媽身邊了。 雖然,在日本的生活,也并不那么如意。 她不會說日語,繼父就警告她: “如果你連最簡單的日語都不會,你就別想再讀書了”。 伊能靜只好去當地的華人日語學校,去補習日語。每天熬夜背書,最后,終于成功考進了環球學校。 但在學校里,她不招惹別人,別人卻開始招惹她。 招惹的方式,就是“喜歡”她,約她出來玩。學校高三年級籃球隊的一位學長,是富家子弟,偏偏生得又風度翩翩。 最要命的是,偏偏還喜歡她。 為此,引來了別的女生們的嫉妒,她們警告伊能靜: “別太過分”。 就是別總打扮那么漂亮。 可是伊能靜,天生麗質,并沒有打扮,但女生們就是對她不依不饒。 放學回家的路上,伊能靜就被幾個日本女生攔住。 她們說她“背叛”了她們。必須得到嚴懲。 她們把她的書包給劃破,把她的裙子給扯壞,抓著她的頭發不放手,身上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 此處省略329字…… 若有興趣,了解校園暴力,可參考電影《少年的你》。 三、 伊能靜回家后,問親媽和繼父,能不能給她轉學。 繼父說轉學很麻煩(很費錢),而且還會浪費一個學期。關鍵是還要到處去“求人”。 而親媽,更是無能為力。 她也不適應日本的生活,經常思念著臺灣。 常常一個人坐在窗邊發呆,心情不好時,還會跟伊能靜吵架: “如果不是為了你,我的人生就不會這樣!” 伊能靜,氣急了,也會頂嘴: “求你,別再為我了,我走就行了!” 伊能靜不是說氣話,她是真的想離開媽媽,離開日本。看到媽媽為了幾個女兒,辛苦委屈了大半輩子,她不想再拖累媽媽。 14歲那年,伊能靜找了份洗盤子的工作。開始慢慢積累自己的小金庫,一點一滴一分一厘。 也不知道是因為自己“厲害”,所以遇到貴人,還是因為遇到貴人,從此,讓自己變得“厲害”。 這一年暑假,伊能靜回到臺灣,在一家店里拍了一張證件照。 店老板被伊能靜的漂亮,驚呆了。便把她的照片,偷偷多洗了幾張,壓在桌子的玻璃底下。 有一位當時臺灣當紅的歌手,劉文正。就是唱那個《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三月里的小雨》的那位。 坊間還流傳: “男學劉文正,女學鄧麗君”。 有一天,劉文中偶然來到這家證件店里,恰好看到了桌子下面的伊能靜照片。 瞬間就被她的美麗吸引。 于是從店老板那里,找到聯系方式,直接就問伊能靜愿不愿意唱歌。 伊能靜聽到唱歌能賺錢,唱10首歌就有2萬臺幣,那自己唱100首豈不是發了。 這可比洗盤子賺得多了。 立馬答應。 但媽媽跟繼父并不同意。 可他們不知,伊能靜早有準備。她取出洗盤子攢下的錢,偷偷買了機票。半夜起來,拿著行李箱就“逃”回了臺灣。 “氣急敗壞”的媽媽,跟她“斷絕關系”,不再給她一分錢。 好在,臺灣的姐姐們,都愿意接濟這個最小的妹妹。 劉文正把伊能靜,簽入自己旗下的“飛鷹唱片公司”。讓她與年紀相仿的裘海正、方文琳,組成少女組合——“飛鷹三姝”。 在出了一張專輯之后,伊能靜又在劉文正的幫助下,也自己作詞、錄制了第一張個人專輯《19歲的最后一天》。 正當一切看上去,都要好起來的時候。 伊能靜在錄制《爸爸不要說》一曲當夜,生父卻突然出車禍去世。 當她在冰冷的太平間里,看著父親已經僵硬的身體時,她泣不成聲,很后悔,在父親還在世時,沒跟他說過一句: “我愛你,爸爸。” 雖然她也不知道父親,到底愛不愛她。 童年起,就缺愛的伊能靜,從小就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總在心里想,如果自己當初是個男孩,她們的家庭就會比較完整,爸爸也不會因此而離開,媽媽也不會因此而遠嫁日本。 現在,生父也走了。 還會有哪個男人愛自己? 會像爸爸那樣真愛自己? 這時,一個富豪,像父親一樣,“恰如其分”的出現在她的身邊。 四、 2007年,差1歲就到不惑之年40歲的伊能靜,寫了一本散文集——《愛的練習本》。 “希望無論是成人或青春期的你們讀完這些文字,能治愈心底某一個快樂悲傷的部分。 在這個喧鬧的世界里,浪漫地、誠摯地、清澈地朝幸福的路途走下去。在學習愛的'練習本’里,不畏懼地帶著信仰去愛自己與愛人。” 伊能靜在書中,首次透露了自己曾經被富豪“踐踏”。 臺灣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同時也是知名作家的郝譽翔,說: “伊能靜誠實地寫下了一個女人心底深處的告白。誠實得令人心驚。” 將40歲的伊能靜,認為在愛情之中,每個年輕的女孩子全都是一樣的,全都一樣必須要面對寂寞、疏離與失落。 都要為愛而受苦。 也都一樣必須要說服自己,去相信,去理解,去愛。 當年,情竇初開的她便與香港一知名富豪陷入瘋狂戀愛之中。 她坦言, 雖然當年自己貴為“玉女掌門人”,但當時自己陷入這段感情中根本無法自拔,一切都聽從富豪男友安排,言聽計從甚至形容自己就像奴隸一樣為其生活。 當時,自己正在接拍《悲情城市》。 竟然因為男友酒后性情大發的一通“我需要你”的電話,她就立即放下工作,從臺灣飛往香港。 結果苦等之后對方卻一直沒出現令她十分絕望。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惹怒了導演侯孝賢,而慘遭《悲情城市》換角。
可能正是由于有被富豪“踐踏”的噩夢,伊能靜決定選擇“愛才不愛財”,拋棄了無數的“高檔跑車”。 而最終選擇了好人加才子的庾澄慶。 遇到庾澄慶時,伊能靜18歲,那是1986年。 庾澄慶比她大8歲,家庭顯赫,爺爺是抗日名將,爸爸是臺灣的大商人,祖籍云南,家里的祖宅“庾園”(現在成了一個著名旅游景點,進入還要收費)。 作為三代單傳的獨子,庾澄慶的童年,比伊能靜自然要幸福的多。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不公平,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庾澄慶”。而有的人一生下來,卻只能是“伊能靜”。 好在,伊能靜還能遇到庾澄慶。兩人開始拍拖。 結果,這一拖,就是14年。 14年里,沒人知道他們在拍拖。為了保護好各自的事業,藝人身份的他們,只能把“愛情”轉入人后。 伊能靜很喜歡聽庾澄慶的歌,很喜歡他歌詞的態度。 覺得他好獨立好有個性。 在演唱會后臺,庾澄慶一個人坐在遠遠的地方看著漫畫,突然會瘋狂大笑。與別人的互相寒暄格格不入。當他上臺演唱《讓我一次愛個夠》時,更是讓伊能靜嚇了一跳——— “他是那種太陽黑子型的,他的陽光是黑色的”。 坐車回家,庾澄慶很巧地坐在伊能靜的旁邊。 伊能靜會借機找話跟庾澄慶聊天,但庾澄慶是個很直男的人,說著說著就睡著了。 下車的時候問伊能靜家住哪里,伊能靜還以為對方是想送自己回去,沒想到庾澄慶卻說: “我住在跟你反方向的地方,很遠的,那我先走了拜拜”。 當時伊能靜有無數的追求者,其中有一個特別有錢。 有一次她和那個有錢人一起坐底盤很低的高檔跑車,卻發現旁邊坐公共汽車的人都在高處瞄著她。 伊能靜想: “一塊五毛錢坐公車的人都能這樣藐視你,我干嘛要坐這個跑車呀,我寧可去坐公車。” 于是伊能靜毅然地投入了庾澄慶的懷抱。 開始每天和他一起走公交。 倆人看電影,要分開買票,分開進去。等到沒人注意的時候才坐在一起。 電影結束了,就立馬彈開。兩人也從來沒在街上牽過手,連一起走都不敢有。 庾澄慶的家教很嚴,兩人交往十幾年也一直沒同居。偶爾庾澄慶會到伊能靜家里一起看碟,談音樂,談到一定時辰,必須立刻回家報道。 為了能和庾澄慶在一起,伊能靜逐漸放棄了日本和香港的市場,就愿意呆在臺灣,呆在庾澄慶身邊。 十幾年過去,伊能靜渴望庾澄慶給他一個家。然而,每次提到這個話題,庾澄慶都默不作聲。 這讓伊能靜很“害怕”。 因為: “我們從來就沒說過在一起,原來我十年人生是一場空白來的,一旦分了手,你跟這個人根本沒在一起過。” 所以,伊能靜沒腦子開始都是他們不可能結婚了,不論理由是什么,就是覺得不會結婚的。 但老天好像要故意“逗”一下伊能靜。 突然有一天,庾澄慶帶伊能靜回家去見父母。讓伊能靜喜極而泣。 終于,在2000年2月14日,32歲的伊能靜,與40歲的庾澄慶在美國注冊結婚。 簡簡單單的婚宴,沒有親朋好友的狂歡,沒有玫瑰氣球的浪漫布景,也沒有潔白無瑕的婚紗,一切就在一場簡單的家庭宴中完成了。 原來,是那個時候,伊能靜得了腫瘤,嚴重到要拿掉子宮,有可能一輩子都生不了孩子。 所以,庾澄慶決定要照顧她一輩子,當下就決定跟她結婚。 曾經,有一位臺灣同行說,伊能靜和庾澄慶結婚后,大家才把她當一個正常女人看待。 婚后庾澄慶不贊成她太暴露。 因為庾澄慶的一句話,伊能靜在2004年曾出版著作《索多瑪城》,稱耗資近100萬元在五星級飯店的泳池中拍攝的性感照片。 就全部撤下,沒隨著作出版。 婚后的那幾年,他們開始慢慢秀恩愛。 伊能靜寫《生死遺言》有很多對庾澄慶的甜言蜜語,庾澄慶作曲伊能靜填詞的《春泥》也唱進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伊能靜開始拒絕拍吻戲。 《風聲鶴唳》中跟男主接吻的戲就拍得很不順,對方一湊過來伊能靜就想到庾澄慶,即便最后只是蜻蜓點水的吻了一下,還是覺得別扭。 也不愿庾澄慶看自己的吻戲。 五、 庾澄慶是獨子,一直都跟父母住在一起。 伊能靜一個人自己過了30年,一個人起床,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著太陽發呆。 想鬧騰的時候擼貓,想安靜的時候看書。 這種生活習慣成為了她骨子里的東西。 但結婚進入大家庭后,庾澄慶的媽媽張正芬,一個國寶級的國劇名伶,同樣出身于名門,對待普通家庭出身的伊能靜,又能是一個怎樣的態度。 她被要求不準養貓、6點要準時吃飯、不能吃別的、不能再不理大家一個人躲起來看書…… 即使有了孩子,也不能由她這個當媽的說了算。 她努力嘗試融入進去。 家里人也會在一些方面遷就她。 但發現除了很累,還覺得那個人不是自己了。 心里就莫名其妙,開始生出一個想法: 我年輕的時候拼命為家里賺錢,現在有能力了,為什么我還是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2006年,坊間開始傳出兩人分居的消息。 到2007年,江湖又傳出伊能靜跟黃維德關系曖昧的新聞。 直到2008年,一切都變了。 這一年,伊能靜到了40歲。 成立了一家名叫“童夢時代”電影工作室,嘗試自己做制片人。 隨后,伊能靜作為編劇之一的電影《愛情呼叫轉移:愛情左右》正式上映。 突然,網絡上突然流傳出一張男女在街頭牽手的畫面,接著,有聲音直接指向照片中的男女主角正是黃維德和已婚人妻伊能靜! 自此,“牽手門”事件,成為了伊能靜一生的污點。 第二年3月20日,伊能靜通過華誼兄弟經紀公司正式發表離婚聲明,結束與庾澄慶九年的婚姻。 這一年,伊能靜41歲,剛過不惑之年。 似乎明白婚姻不是自己快樂的唯一源泉。既然都不快樂,還何談幸福? 人們都說伊能靜離婚,是因為黃維德。但伊能靜一直否認,說離婚是因為自己之前把庾澄慶當作了走出原生家庭的救命稻草。 而實際上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痛,一直都在。 離婚后的伊能靜,一開始,似乎比原來更慘。 黃維德反咬伊能靜,說是伊能靜主動的,這讓伊能靜“不守婦德”的名聲越來越臭。 他成為了辜負庾澄慶的女人,對婚姻不忠的妻子,勾引別人男朋友的小三。 雖然外界對伊能靜的討伐此起彼伏,但庾澄慶和伊能靜,卻從未向對方惡言相懟。 伊能靜繼續贊賞庾澄慶: “在我很辛苦的時候,他幫了我很多,現在回頭看,他的人品,他對愛情的執著,我想這輩子不會再找到第二個了”。 在兒子哈利準備上大學時,她對兒子說: “你爸爸是一個特別棒的人,他專注在他的音樂上,全然地專注,你也要像你爸爸一樣,專注在自己的才華上面” 但她心里的痛,依舊還在那里,再加上那些源源不斷的網絡暴力。 最終,還是讓伊能靜的精神狀態出了問題。 她睡不著吃不下,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失敗,每天都懷疑自己。 自己真的是外面所說的那種人嘛,自己真的是一個壞女人嘛…… 她去看很多醫生,中醫西醫都看,還到美國去治療。后來心理醫生給了她一盒安眠藥,讓她睡不著的時候就吃一點。 伊能靜看著桌上的藥丸,不明白自己怎么會成為需要靠安眠藥入睡的人。 當年那么的苦都熬過來了,如今又是怎么了。 2011年,她放棄主持了兩屆的、收視率最高的綜藝《中國達人秀》,一個人前往印度踏上心靈治愈之旅。 伊能靜,開始修煉“素女心經”。 讓身邊不出現一個男生,也同時躲開一切男生。 六 2013年,是神奇的一年。 45歲的伊能靜,舉辦了一場“靜新圖書基金”的募款晚會。 秦昊受朋友邀請,作為募款嘉賓出現在這場晚會上,兩人第一次見面,便互有好感。 便很自然的留了對方的電話號碼。 秦昊隱約知道伊能靜離過一次婚有一個孩子,但對她的年齡并不清楚,以為是跟自己差不多的年紀。 但心里的喜歡,是擋不住的。 第二天秦昊就約伊能靜見面,伊能靜當場就放出狠話: “我有個兒子,我會把很多的愛都給他,你能接受嘛?我比你大,我之前的經歷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你不在乎嗎?跟我在一起,會有很大的輿論壓力,你的家人不介意嗎?” 自毀式三問。 問得秦昊目瞪口呆。 一會,秦昊反問: “就不能試試嘛?” 伊能靜依然霸氣的說: “不能,我不會試,有本事就來真的,我是奔著結婚生活去的。” 聽到這些話,秦昊徹底沉默了。 許久,伊能靜看到對方不回應,心情也徹底低落下來。心里有一種隱隱的痛,很柔軟,是那種很多年前的感覺。 她發現自己還是有點喜歡他,但嘴上,卻告訴自己,不能輸。 把一切都交給“命運”吧。 幸虧,沒過幾天,秦昊打電話來,直接說: “那我們來聊聊結婚的事情吧,你不是要結婚嘛”。 …… 或許是秦昊的堅持和勇敢,讓伊能靜特有安全感,而且彌補了父親的角色。 一次,秦昊問伊能靜: “為什么當初跟庾澄慶談了12年都沒結婚?你爸媽不都管嗎?” 伊能靜說: “我沒有爸爸,所以也沒有人問我為什么談了那么久也沒有結婚。” 兩個人約會,伊能靜找不到在廁所的秦昊,這讓她想到了小時候被爸爸拋棄的經歷,立刻崩潰大哭起來。 秦昊出來后對伊能靜說: “你這太不正常了,一定得治好這病,不然只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跟你同病相憐的人,一種是給你治病的人。我是個正常人,我只想要個正常的妻子。” 2014年2月10日,伊能靜帶著秦昊,亮相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禮。 紅毯上,倆人向全世界宣布自己的男/女朋友,46歲的伊能靜時隔多年再次露出羞澀的笑容。 就像女王子帶著“公子”,跟世界各國來使,分享展示自己的幸福。 9月3日15:37分,伊能靜微博宣布: 7月14日在土耳其,答應男友秦昊的求婚。 并憶起當時的場景相當浪漫,秦昊站在花團中,滿地都是玫瑰蠟燭,海上更放起了煙花。隨后男友秦昊轉發伊能靜微博,并深情寫道: “擇一人、走一生、過一世安穩。你是否愿意?” 伊能靜含羞回答: “我愿意!” 談及這段感情,伊能靜像少女一樣說道: “如果我不怕,那我覺得那是無知者無懼,那是因為你無知。但你這么怕,你還是要去,我覺得那才叫勇敢。” 還分享兩人交往細節,認為秦昊彌補了父親的角色,給了她許多父愛,并感性地說: “反正你一回頭后面有人嘛!” 感謝秦昊給了她相當多的安全感與支持。 而秦昊媽媽,與當初的庾澄慶媽媽也有所不同。她會拉著伊能靜的手,讓她多包容浩子,婆媳倆現在處得很姐妹一樣。 秦昊的爸爸,也與當初的庾澄慶爸爸,更是不同。 伊能靜拍攝《我是女王》時,沒日沒夜的工作十分辛苦。秦昊爸爸特意過來探班看到自己的兒媳婦,心疼得吃不下飯,霸氣的說: “小靜,咱們不玩了,回家去,那問他們多少錢,我們退給他,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為了什么呀”。 讓伊能靜,突然間潸然淚下。 這是她40多年的人生里,極少感受到父愛的一次。 她一直在想,如果當初她的爸爸也能這樣,告訴她“女兒咱不進娛樂圈了,咱好好讀書”,她一定就不會再進娛樂圈。 伊能靜對秦昊最高的評價就是: 他給了我一個眷村(生父曾經長大,一直夢想帶著兒子回去的地方)。 但他們也有不甜蜜的時候。 一次,伊能靜又回憶起過往的痛苦。 秦昊很生氣,大聲對伊能靜說: “你不要再告訴你的黑暗史了,因為我已經準備好,如果你還沒準備好你就沒資格跟我在一起,我們誰也不是來拯救誰的,我們是平等的靈魂,才能一起成長” 2015年2月8日,47歲的伊能靜攜新書《我是女王》,在北京字里行間舉辦閱讀沙龍。 這是其導演電影處女作的同名小說。 在現場,伊能靜說,她想用電影和小說中的故事向自己的青春告別,拍完電影后就會調養身體準備第二胎。 3月21日,47歲的伊能靜,和小10歲的未婚夫秦昊,在泰國普吉島的沙灘上舉辦海島婚禮。 伊能靜以48歲的年紀備孕,辛苦異常。 秦昊看著躺在床上為此受折磨的妻子,勸她不要孩子了,沒有孩子也沒有關系,反正走到最后的還是我們兩人。 這對從重男輕女的家庭里出生的伊能靜來說,這句話充滿了力量。 但她還是想為秦昊生個孩子,不為別的,單純想讓他也感受一下胎動的過程,也能體會為人父的快樂。 她不想別的男人有的,自己家秦昊沒有。 第二年的2月14日,伊能靜在微博為秦昊即將加盟的節目宣傳,同時,曬出B超照甜蜜喊話老公。 “如你所愿,以后的每個情人節,都有兩個情人要和你一起過了,再加上小Miu”。 2016年6月28日,49虛歲的伊能靜,在美國產下一女。 啊,倆人終于“夢想成真”,一家三口,和和美美…… 不得不佩服,愛情的魔力,科技的實力,倆人向往美好生活的愛力。 2020年6月,已經52歲的伊能靜,參加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仿佛人生重又“起航”,乘風破浪,直掛云帆…… 有人評價伊能靜: 一個善良的真性情女子。 陷入愛情的時候,她是一個笨女人。面對生活的時候,她又是一個很聰明的女人。 事實上,伊能靜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如同大家對她兩極分化的評價一樣。生活中的她爽朗睿智,跟鏡頭里感性的形象判若兩人。 坎坷的童年讓她擁有一顆悲憫之心,她熱衷公益事業 ,向困境中的災民、惶惑中的孩子頻頻伸出援手。 當然,她還熱愛“青蔥少年”,比如,像秦昊這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