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野戰軍中,第四縱隊原是從山東浮海進入東北的,他們可是許世友在膠東帶出來的兵,縱隊的首任司令員吳克華將軍那可是許世友的愛將。塔山阻擊戰,六天六夜,第四縱隊用生命創造了奇跡。 第四縱隊戰績很是輝煌。東北野戰軍入關后,由第四縱隊改編而成的第四十一軍肩負著警備北平的重任,在西苑機場,第四十一軍作為東北大軍的代表,接受了主席等中央首長的親自檢閱。 美中不足的是,在名將如云的東北野戰軍中,第四縱隊的首長們軍銜都不是很高。兩位司令員,前有吳克華,后有胡奇才,都只是開國中將。吳克華在建國后的成就非常大,既是大軍區司令員,又是大兵種司令員,卻也只是開國中將。 (吳克華和莫文驊中將) 最遺憾的是第四縱隊的政委莫文驊,這位紅七軍走出來的開國將軍,他既當過劉亞樓第十四兵團政委,又當過程子華第十三兵團政委。兵團政委呀,是完全可以授上將的,卻也只是中將。 司令員和政委都是中將,第四縱隊似乎注定與上將無緣。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第四縱隊的一個通信股長后來居然超越老首長們,成了上將,而且是成就非常大的上將。 他就是張萬年。 張萬年也是膠東子弟,他出生于山東黃縣,黃縣現在已經改叫龍口市了,它正好處于膠東半島頭頂上凸出來的位置,東北面就是一望無際的渤海。張萬年出身貧寒,家中兄弟姐妹眾多,他排行第四。 為了生計,張萬年從小就和父親一起干木匠。趕上膠東大旱,張萬年只好帶著生病的弟弟去討飯。那段經歷真是讓他刻骨銘心,直到晚年,依然記憶猶新。 1944年,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那一年,年僅16歲的張萬年離家參加了八路軍,他參加的部隊隸屬于膠東軍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張萬年那也是許世友的兵啊。 在膠東,張萬年參加了抗日反攻作戰,后來在營部當通信兵。抗日戰爭勝利后,張萬年跟隨部隊挺進東北。就要告別山東老家了,張萬年還有點依依不舍,可是為了搶占東北,完成黨賦予的光榮任務,張萬年毅然用目光向家鄉和親人告別。 他們是從海上進軍東北的。不巧,海上遭遇了大風,船不停地顛簸,很多人暈船,有些戰士暈到連膽汁都吐出來了。好在張萬年年輕力壯,替下體弱的戰友劃船,終于進入了東北。 在東北,張萬年的部隊被改編為第四縱隊,他參加了本溪、鞍山和新開嶺等著名戰役,當時他是三十六團參謀長的警衛員。1947年,張萬年升任排長。 他這個只有19歲的年輕排長作戰十分勇猛。在營盤戰役中,為了端掉敵人的鐵絲網,班長不幸犧牲了,張萬年親自沖了上去,他冒著炮火接近敵人的地堡,把手榴彈瘋狂地扔過去,最終炸毀了地堡,穿過了鐵絲網。 塔山阻擊戰打響的時候,張萬年是三十六團通信股的股長,他和戰友們一起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了通信的暢通,直到迎來最后的勝利。戰后,張萬年記大功一次。 這位年輕的小股長,英勇善戰,在1988年全軍恢復軍銜制后,授中將,五年后,授上將,而且他還當了軍委副主席,成就非常之大。然而,成就再大,張萬年也沒有忘記,他是東野第四縱隊走來的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