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道人) ![]() 太子之位是奪來的,不是撿來的 縱觀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褒貶不一,不過,有個皇帝卻比較特殊,他的口碑竟然分裂成了兩個極端。 ?有人說他是歷史上最窩囊的皇帝,活脫脫的老婆奴,但也有人說他文韜武略極為恐怖,其統治時期的疆域亦是達到巔峰。 這個人就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嫡子,唐朝第三位皇帝,武則天的丈夫李治。 都說李治蒙冤千年,那么歷史上他到底有多恐怖呢?其實你看看外國史書對他是怎么評價的就懂了。 李治并非是個窩囊皇帝,他的情商與智商,在還沒坐上皇位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首先,我們來說說李治的上位史。 根據史料記載: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因謀反被廢,次子李泰坐上太子之位沒幾天,李世民發現他涉嫌謀害親哥,接連被廢。 李治撿了個大便宜,作為僅剩的嫡子,順理成章成為了新的太子人選,并且順利坐上皇位。 那么事實真是這樣嗎? ?李承乾作為嫡長子,被理所當然寄予了厚望,封為了太子,不過嫡次子李泰也不差,他深得李世民寵愛,并且還慢慢養成了囂張跋扈的性子。 對于李泰來說,都是嫡子,憑什么我比你優秀,我卻不能當太子呢?于是他暗戳戳地攛掇李承乾謀反。 李承乾一出兵,他立即在李世民面前告發,李世民一氣之下直接廢了太子,并且將李泰扶上了太子之位。 雖說李承乾被廢了,但是李泰還有個嫡親的弟弟,那就是李治,他害怕李治也來爭奪太子之位,所以想將這個隱患也鏟除掉。 巧合的是,當時參與李承乾謀反的,還有一個漢王李元昌,李元昌跟李治的關系不一般,李泰就從這里下手,以此威脅李治不要妄圖搶奪皇位。 李治見狀心里都笑掉了大牙,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他每天都恍恍惚惚,如驚弓之鳥,李世民很快就發現了李治的不對勁,忙追問發生了何事。 ?但是不管李世民怎么問,李治都閉口不言,而后惶恐地求他不要怪罪哥哥,哥哥什么都沒做,是我自己身子太差了。 李世民一聽,當即明白了李泰是個什么樣的人,恰好這時候,牢中的李承乾給李世民發了封密信,訴說自己是被李泰誆騙才造反的。 李世民大怒,當即將李泰也廢掉了。就這樣,李治成功坐上了太子之位。 唐朝時期講究立嫡不立長,李世民的三個嫡子就只剩下了李治,所以此時的李治完全沒有了半點威脅。 李治被封為太子沒多久,李世民就病倒了,李治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他在床前侍疾的時候,曾經急得形銷骨立,李世民看在眼中既心疼又欣慰。 649年,李世民駕崩以后,李治順利即位,在人們的印象中,李治的存在感并不是那么高,仿佛李治總是一副病懨懨的樣子。 剛登基時被長孫無忌霸權,扳倒長孫無忌后又被武則天奪權,看起來好像很窩囊,不過,真實的李治并非是這樣的形象。 殺親舅,廢皇后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他是用怎樣的雷霆手段快速扳倒兩朝宰相長孫無忌的。 長孫無忌是何許人呢? 他不但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后面更是跟李世民結成了姻親,是文德皇后的兄弟,李治的親舅舅。 當初李世民爭奪太子之位時,長孫無忌就參與其中,通俗點來說就是,長孫無忌是李世民心中位列第一的功臣。 李世民臨終時,將自己的兒子與江山都托付給了長孫無忌,后來李治爭奪儲君之位時,他也站在了李治這邊,所以父子二人對他都是信任有加。 ?不過后來李治坐上皇位以后,真實的情況有點超出他的控制,長孫無忌在朝中只手遮天,很多對他不滿的朝臣都被處理掉了,就連皇親國戚也被他肆意殺害。 當初李治的三哥李恪因為不滿長孫無忌弄權,曾在朝堂上與他發生了爭吵,長孫無忌因此想公報私仇。 李治多次為三哥求情,誰知長孫無忌大手一揮,告訴李治不用管這些,絲毫沒給皇帝留情面。 不久后李治更是發現,自己這個皇帝能夠發號施令的范圍僅限于皇宮,一旦出了皇宮,外面的事情都是長孫無忌說了算的。 這也就罷了,后來開始立太子,長孫無忌也在其中橫插一腳,企圖逼迫李治立他支持的李忠為太子。 ?這徹底讓李治動了殺心。 他為了將長孫無忌連根拔起,先是廢掉了長孫無忌一黨的王皇后,扶持沒有背景的武媚娘上位。 而后開始逐步削弱長孫無忌的力量,借故弄死了很多他的門生,而后將其流放,最后授意大臣,誣告長孫無忌謀反,直到將他逼死后才罷手。 這中間一氣呵成,干凈利索,長孫無忌弄權幾十年,被李治一夕之間徹底拔除。 除了扳倒長孫無忌之外,說起李治,必定繞不開他跟武媚娘的狗血愛情故事。 武媚娘原本是李世民的武才人,后來他跟武媚娘看對眼之后,等到李世民去世,他不顧人倫,直接將被趕到寺中當尼姑的武媚娘接回了宮中。 ? 很多人總是調侃李治給自己的老爹戴綠帽子一事,但是如果我們細細剖析,就知道這件事不簡單。 古人都十分看重孝道,光是從李治在李世民床前侍疾,急得形銷骨立就能看出來,李治絕對是個孝順的兒子。 當然也有人說,也許孝順是演出來的,皇家沒有什么骨肉親情可言,不過不管是哪種可能性,都足以說明,李治不簡單。 他敢違背孝道公然跟自己的小媽眉來眼去,老爹死了直接將小媽立為皇后,這么狗血的事,哪怕是放在現代也要遭受指點。 可見李治非但不膽小懦弱,反而狠厲冷漠。 ? “二圣臨朝”的高光時刻 世人都認為是武媚娘扳倒王皇后,坐上后位,再將權利籠絡到自己的手中,但是不要忘了一個重要的節點: 武則天是在李治去世后才稱帝的。 李治在世時,武則天搞的所有的小動作都是在李治的眼皮子底下,也就是說,如果不是李治也有意廢掉王皇后,武則天本事再大也坐不上后位。 李治晚年時,已經在病床上起不來了,這時候的武則天就一直幫助李治處理政事,武則天聰慧沉穩,有獨自處理政事的能力。 李治也不是傻子,他之所以敢讓武則天把控朝政,是因為此時的武則天已經是60歲的高齡了,她再厲害,也頂多就是垂簾聽政。 更重要的是,武則天家中根本沒什么人了,也就還有一個吊兒郎當的武三思,沒有外戚專權的潛在威脅,武則天能掀起什么風浪呢? 事實上,李治將武則天捏的死死的,武則天看似有權利,實則背后聽從的是李治的指揮,所以世人眼中“二圣臨朝”的高光時刻,實際上并不存在實質性的意義。 那么李治治理的唐朝到底如何鼎盛呢? 李治正式即位的時候,就開始勤勉執政,很多朝中舊臣只手遮天,都被一一清理掉了,長孫無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李世民晚年時期,“貞觀之治”已經出現危機,李治則下令大力治理佞臣,將征斂走的田宅還給百姓。 ? 唐朝從建立開始到李治這一代,高句麗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突厥常常與高句麗勾結,對大唐屢次出兵騷擾,楊廣、李淵、李世民三代皇帝都沒能將其消滅。 李治連年攻打這些陳年禍害,最終攻破突厥,致使剩余的突厥逃到印度,再也沒有能力卷土重來,高句麗也徹底被打得沒了脾氣,劃為了唐朝的附屬國。 在李治的統治下,唐朝的疆土一度達到了巔峰,目前為止,我國流傳于世的讓人引以為傲的唐朝疆域版圖,大都是李治時期的疆域圖。 除了版圖的擴大,在李治的治理下,經濟也達到了頂峰,如果沒有李治,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必定是曇花一現,唐朝的繁華也不一定這么快就能達到頂峰。 李治開疆辟土的時候極其瘋狂,由于唐朝時期風氣開放,大唐多跟很多西方國家往來,所以唐朝的名聲在西方國家如雷貫耳。 ?歐洲的很多國家甚至評價李治為“黃禍”,“黃禍”并不是個好詞語,其本意是為了宣揚黃種人對于白種人產生了威脅。 光從這句話上,就不難得知歐洲人對李治的恐懼之情。 很多后世學者認為:后世的儒學家為了黑化武則天,故意將李治寫成是個軟弱無能的“妻管嚴”,目的是讓人們知道“女人掌權的下場”,從而壓制女性的地位。 李治也是出于這個原因被蒙冤了千年。 唐高宗李治承前啟后,開疆拓土,為大唐的穩定搭建了一個堅實的“房梁”,其功績不亞于他的父親李世民,也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君主。 時至今日,我們應該客觀看待歷史,武則天能積累起那些治國經驗,也離不開李治的耳濡目染,光從這點上看,李治就絕對不是個昏聵皇帝。 那么在你心中,李治究竟是個怎樣的君主呢?他又是否能當得起“千古一帝”這個稱呼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