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最后一天,英國《每日郵報》上發表了一篇關于第六次大滅絕是否會發生的文章,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熱議,有人認為會發生,而且正在發生,有的則認為那不過是一個騙局罷了,滅絕究竟會不會發生?何時才會發生呢? 何來第六次大滅絕一說?關于第六次大滅絕的說法,其實早在2020年6月份《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由Gerardo Ceballos、Paul R. Ehrlich以及Peter H. Raven等作者發表的一篇標題為“Vertebrates on the brink as indicators of biological annihilation and the sixth mass extinction”(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作為生物滅絕和第六次大規模滅絕的指標)的論文:
Ceballos 教授與斯坦福大學的Paul Erhlich教授和美國圣路易斯密蘇里植物園的Peter Raven博士同時表示: “我們已經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根據我們的研究和我們所看到的,滅絕危機是如此嚴重,以至于我們在未來10到50年內所做的一切都將決定人類的未來。” 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PNAS上發表的論文中的數據是觸目驚心的,比如其中有一個數據是全球177種大型哺乳動物中,在上個世紀的100年里,有80%的分布區域再也找不到它們的存在! 而來自2017年的一篇論文則顯示,大約有41%的兩棲動物物種和超過25%的哺乳動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有1204種哺乳動物、1469種鳥類、1215種爬行動物、2100種兩棲動物和2386種魚類被認為受到威脅。 同樣受到威脅的還有1414種昆蟲、2187種軟體動物、732種甲殼類動物、237種珊瑚、12505種植物、33種蘑菇和6種褐藻。2017 年“紅色名錄”中有超過25000種被歸類為“受威脅”。 究竟是什么原因? 蛙壺菌的傳播案例也許能給人一些參考,美國內華達大學里諾分校的生物學家杰米·沃勒斯(Jamie Voyles)和科里·理查茲-扎瓦奇(Cori Richards-Zawacki)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研究生時代時就對一直在研究玻璃蛙(瞻星蛙科的物種)。 當時他們在晚上出去捕捉時很容易就能找到這種蛙類,也能輕而易舉地抓到很多其它兩棲動物,但短短數年后就很難抓到了,甚至深入叢林很久都找不到一只玻璃蛙,這種動物就像在當地消失了一樣。 2018年在科學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解開了這個謎,一種蛙壺菌隨著人類的商業活動在全球傳播,這種蛙壺菌會在蛙表皮角質細胞內生長和感染,導致蛙的表皮增生、大量蛻皮,同時抑制蛙體內電解質轉運,影響心臟功能,最終蛙因心跳停止而死亡。 蛙壺菌感染了蛙類致死,那么其他物種呢?其實每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有一個悲慘的故事,有的是因為人類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比如當年的滴滴涕事件,還有的則是化工污染與工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的氣候改變,也有的則是人類在自然界的擴張,比如大量砍伐森林,很多物種甚至還沒來得及被人類發現就滅絕了。 人類會在第六次大滅絕的物種行列中嗎?地質史上有5次大滅絕,除了最后一次是小行星撞擊這種來自于天外的因素導致以外,其他的都是地球本身的因素導致發生的,其中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比較具有典型性:
而導致的原因則是西伯利亞地盾火山的噴發造成的附近淺海區可燃冰融化大量釋放溫室氣體甲烷的雙重影響下,地球進入了長達百萬年的溫室效應時期,恐龍就是適應了這個環境,這此時開始直至統治地球的。 而人類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幾乎無限制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溫室氣體,而隨著人類的活動,高緯度地區的凍土帶也開始排放被封存起來的甲烷,這個過程與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發生之前的場景何其相似。 2021年以來的災難能讓大家警醒嗎? 全球變暖已經喊了20多年了,從2000年代初期開始,世界氣象組織就在警告氣候臨界點恐將來臨,但似乎一直被忽略,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定,各國簽署了一個又一個節能減排的條約,但可能只有極少數幾個國家真的在認真應對。 然而自然界不會因此而等待各國的慢慢反應,它的報復已經來臨,2021年遭遇的極端天氣就是它對于人類的回應,極端的高溫、干旱、火災以及百年甚至千年一遇的暴雨與水災,人類已經向自然界排放了過多的溫室氣體,它鎖住的熱量終于在大氣層內爆發開來,當然這個后果也有人類來承擔。 人類能逃過這次劫難嗎?究竟該怎么辦?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人類已經成為了地質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物種都無法企及的程度,但我們仍然要依附于自然界生存,需要動植物提供優質蛋白質,需要潔凈的水源和新鮮的空氣,更需要一個穩定的氣候,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這樣的要求也將成為一個奢求,人類的日子會越發困難。 人類該怎么辦?其實答案已經寫在巴黎協定里了,必須減少排放、減緩溫室效應,各國政府只要切實執行即可,但就在2021年11月初召開的26屆氣候大會中,很多國家依然在喊口號,比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前列的印度節能減排口號喊完后,印度煤炭公司直接宣布其在2024年產量將提高到10億噸以上,這一天太不給莫迪面子了,簡直就是打臉。 人類必將面臨大自然瘋狂的報復,而2021年的氣候事件也許只是開胃菜,各位準備好應對更猛烈的“暴風雨”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