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妹最近被90后的同事安利了一部中年人的戀愛劇《小敏家》。 同事的推薦語是: 沒想到中年人的戀愛能這么舒服、治愈,沒有那么多激情告白,絮絮叨叨竟然讓人看得上頭。 知妹聽完忍不住也去刷了劇,看完后更覺得: 兩個人能愛多久,取決于能提供多少“情緒價值”給對方。 在這部劇里,黃磊飾演的陳卓是一個很普通的男人,但是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跟他在一起一定很幸福。 他接小敏下班,順道買了栗子。接到小敏的時候,栗子已經涼了,他還會絮絮叨叨地囑咐: 拿暖風吹一下,吃涼了胃不舒服。 雖然這些話聽起來有點婆婆媽媽,但是的確會讓人覺得溫暖,有被關心的感覺。 后面,他們兩個當天本想約會來紀念相戀一周年,沒想到被各種原因攪黃。 到了深夜終于忙完之后,陳卓又邀請小敏去樓下短暫相聚。 后備箱打開就是漂亮的燈帶,還有一束包裝精美的玫瑰。 陳卓沒有指責小敏,沒有怪她耽誤了今天的約會。小敏看到這一幕,立刻抱了抱陳卓,感謝他夸他浪漫。 沒有怪他亂花錢,或者瞎折騰。 這樣的溝通模式,就是彼此提供情緒價值的過程。 他們都會照顧對方的需求,也不把自己的犧牲當成委屈。 能說好話的時候就不說壞話,能說軟話的時候就不說硬話。 現實生活中,我們見過很多夫妻,他們總是一張嘴就吵架,和對方一說話就全是諷刺的話。 到最后,他們彼此又都非常委屈,覺得明明付出了很多,為什么對方還是不理解自己。 電視劇《女心理師》中就有這樣一對夫妻,大芳和老松。 他們是一對中年夫妻,遇到的婚姻危機是因為老松喜歡跳廣場舞,最近一段時間和一位舞伴走得很近。 大芳雖然也知道老松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但是她還是覺得不爽,每次老松一出門她就會充滿諷刺地說: 又去見那個小寡婦嗎! 老松非常無語,卻也什么都不說就氣憤地離開。 在心理咨詢師面前,他們順著這件事撕開了多年對彼此的不滿。 大芳說: “你都不知道這些年我怎么過的,我洗衣服做飯伺候他,全力對他好,他不知道,別人對他一點小恩小惠,他就感激得不行。” 老松覺得自己這么遷就大芳,可大芳卻從來不給他留面子,把他當成一坨牛糞。 這次遇見這位舞伴,他才感受到被珍視被崇拜的幸福。 兩個人每次吵架,都是針尖對麥芒。 他們兩個到底誰做錯了? 從實際行動看,大芳為了家庭任勞任怨,沒有什么錯。老松盡量遷就大芳的壞脾氣,也已經非常難得。 兩個都沒錯的人,卻不一定能擁有對的婚姻。因為親密關系不談對錯,只談感受。 換句話說,他們都沒有錯,只是沒有為對方提供情緒價值。他們只在意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期待。 當我們在指責對方,不夠理解自己、沒有看到自己的努力的時候,只發泄了情緒,卻沒有提供價值。 在親密關系里,一個人越傾向于給他人帶來舒服、愉悅、穩定的情緒,TA的情緒價值就越高。 反之,一個人總讓其他人產生別扭、生氣、難堪的情緒,TA的情緒價值就低。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當兩個人在爭吵的時候,他們到底在說什么? 大芳看到老松出門,說出那句“你是不是又去見那個小寡婦”時,她其實想表達的是: 你不要總是出去了,我一個人在家很孤單。 當老松說,“你不稀罕我,有的是人稀罕我”,他其實想表達的是: 我希望你能稀罕我,我希望你能溫柔體貼一點。 如果我們把所有激烈的情緒發泄,所有攻擊對方的語言,換成真實的感受,可能就很難吵起來。 同樣一件事情,只需要我們說不同的話,照顧對方的感受,就能有不一樣的結果。 也許你會說,難不成情緒價值就是油嘴滑舌、哄人開心? 非要這樣理解的話,倒不妨說那些懂得哄人開心的人,擅長利用情緒價值,讓別人好過,更讓自己過好。 當然,我們并不是要取悅與討好他人,也并不意味著對方沒有錯,錯的是我們。 而是應該換個思路——當我們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是不是也該付出一定的努力來獲得。 比如我們需要伴侶的關心,需要伴侶的尊重,需要伴侶的認可。 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需要付出我們的情緒穩定,需要付出我們的接納與溫和,才能換取這些呢。 我們當然不允許自己用委屈,換取對方的憐惜。 我們應該通過自己付出一些情緒成本,讓對方感受到溫暖與被愛,從而回饋給我們一些正面的情緒。 給彼此提供情緒價值,本質上是我們換一種方式溝通,試著用理解換取理解。 如果你認可了情緒價值,并且愿意把改變當成一項長久的能力去學習,那么我們可以分享幾個技巧。 第一,任何時候,感受是前提 不要總是想著證明“我是對的”,即使你是對的,也不能證明對方是錯的。即使你是對的,也不能證明你就更值得被愛。 不如把“如何說服他”的想法換成“他此刻的感受是什么,想要什么情感支持。我該如何幫助他”。 當我們學會聚焦感受的時候,就能夠讓他人覺得輕松,而不是只會說一句“為你好”。 我們也敢于讓別人快樂,而不是看到別人快樂,就覺得自己委屈。 ![]() 第二,把所有的反問句,換成陳述句 我們用反問句問對方的時候,就代表著他們本應知道,卻裝作不知道。 會給對方帶來一種攻擊的感覺,也讓自己帶著高期待。 不如換成陳述句,真實表達自己的需求。 比如希望老公多陪陪自己的時候,你說“你就不知道家里這么多事等著你呢”,不如換成“我很需要你的陪伴,有你在身邊我心里可踏實了”。 第三,說話的時候,多鼓勵少否定 ![]() 想要一個人改變,最錯誤的方式就是用嘮叨、諷刺、否定,催促對方改變。 因為這會讓對方產生防御心理,產生羞恥感,緊張和羞恥感,是不能讓人改變的。 能提供情緒價值,真的是獲取幸福成本最低的方式。 千萬不要問什么“憑什么讓我提供,不讓他提供”,應該問“我想讓他為我提供情緒價值,那我應該付出什么”。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 如果能選擇的話 無論是朋友還是愛人 一定愿意選能夠給我們帶來高情緒價值的人 對方亦是如此 ![]() 征 集 人生海海, 有時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訴說心事的人。 親愛的你, 是不是也有同樣無助困惑的時刻 面對一段不知進退的感情, 或是困在處理不好的關系里, 或被難以啟齒的健康問題困擾…… 現在,你大可放下焦慮和不安 將這些不快都私信告訴知妹 只要留言給后臺即可(注明:知心話欄目) 我和我的朋友們 愿做你的解憂雜貨鋪。 內容制作 ![]() |
|
來自: 昵稱70359006 >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