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是兒童攝食行為異常的一種疾病,各年齡兒童均可發生,以1~6歲小兒多見。中醫稱厭食為納呆,主要原因是因脾胃功能失調。由于脾胃素虛,或喂養不當、飲食不潔、或飲食過量傷及脾胃所致。臨床分為虛、實兩證:偏實證者以消導為主,消食化滯;偏虛證者以 調補為主,健脾益胃。 l 小兒消食片 l 小兒啟脾丸 l 小兒消食健胃丸 l 香橘丸 l 小兒胃寶丸 小兒消食片 [藥物組成] 雞內金(炒)、山楂、六神曲(炒)、麥芽(炒)、檳榔、陳皮 [功能主治] 消食化滯,健脾和胃。用于食滯腸胃所致積滯 ,癥見食少、便秘、脘腹脹滿、面黃肌瘦。 [用法用量] 口服或咀嚼。一歲至三歲一次2~4片,三歲至 七歲一次4~6片,成人一次6~8片;一日3次。 [注意事項] 1.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2.嬰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脾虛泄瀉, 大便溏薄者應慎用或不用。 小兒啟脾丸 [藥物組成] 人參、白術(麩炒)、茯苓、陳皮、山藥、蓮子、山楂(炒)、六神曲(麩炒)、麥芽(炒)、澤瀉 [功能主治] 和胃,健脾,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腹脹便溏。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2~3次,一周歲以內 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 1.忌食生冷、油膩等不易消化食品。 2.治療一周后癥狀未見改善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3.過敏體質者慎用。 4.服用本藥同時不宜喝茶和吃蘿卜,不宜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制劑。 小兒消食健胃丸 [藥物組成] 六神曲(麩炒)、山楂、萊菔子(炒)、茯苓、 陳皮、連翹、枳殼(麩炒)、砂仁、廣藿香、清半夏、厚樸(姜制) [功能主治] 消食導積,化濕和胃。用于肉食積滯,胸脘痞滿,腹脹時痛,噯腐吞酸,惡食,大便泄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1周歲以內酌減, 三歲以內酌增。 [禁忌] 虛寒泄瀉者忌服。 [注意事項] 1.忌食肥甘厚味,養成定時定量飲食的良好習慣。 2.治療三日癥狀加重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3.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香橘丸 [藥物組成] 木香、陳皮、蒼術(米泔炒)、白術(麩炒) 、茯苓、甘草、白扁豆(去皮)、山藥(麩炒)、蓮子、 薏苡仁(麩炒)、山楂(炒)、麥茅(炒)、六神曲(麩 炒)、厚樸(姜炙)、枳實、香附(醋炙)、砂仁、半夏 (制)、澤瀉 [功能主治] 健脾開胃,燥濕止瀉。用于小兒脾胃虛弱,脘 腹脹滿,消化不良,嘔吐泄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三歲以內小兒酌減 。 [注意事項] 1.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小兒胃寶丸 [藥物組成] 山楂(炒)、山藥(炒)、麥芽(炒)、六神曲 (炒)、雞蛋殼(焙) [功能主治] 消食化積,健脾養胃。用于傷食傷乳,嘔吐泄瀉 ,脾虛胃弱,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 [注意事項] 1.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2.便秘者慎用。 3.合理飲食。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 3歲以上兒童每次5-6粒,一日3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