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明確指出了微課與教師信息化教學的關系,其能夠有效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設計能力、實施能力與監控能力,然后提出了微課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期望促進更多地專家與學者關注微課教學。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微課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調整與改革,其既有傳統課堂傳授知識與技能的作用,同時,其更利于促進課堂教學良好氛圍的構建。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掌握好各個銜接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微課更好地發展。 1微課與教師信息化教學的關系 1.1微課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一種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結合各種資源,充分運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合理安排教學各個環節,最終實現教學最優化的過程。微課實際上是對教學設計的精細化過程,教師在設計、錄制課程過程中,需要不斷對知識點與用語做精練處理,同時對教學設計進行再重組與設計。重組再加工的目的在于使教學更具互動性與針對性。與傳統課堂教學課件不同,微視頻課件更加注重是否適合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這需要教師具有更高的技術水平。總之,微課提升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 1.2微課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教學實施是教師為確保順利實施教學,計劃與檢查、評價與反饋、控制與調節教與學,以達成預期教學目標的過程。這一過程充分展現了教師的獨特思維,是教育教學活動具體的表現形式。教學實施需要綜合多種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表達、知識整合、教師與學生協作、教學資源運用等能力。因為微課更注重教學設計是否體現個性化、教學策略選擇是否得當及教學資源重組是否科學,所以更加促進教師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 1.3微課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監控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教學監控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針對課程與學生的,即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整體計劃與安排、過程與表現的檢查、結果與成績的評價與反饋;另一部分是針對教師自己的,即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矯正與自我控制。信息化教學監控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學會自我監控,那么就要提升學生的元認知水平,這里的認知活動是指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的再認知活動。互動型微課就能促進這樣的監控,如監測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2基于微課的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 2.1培訓與激勵并行,提高教師課前準備能力:小學語文課堂課前準備工作包括:分析課程標準與教材、選擇教學內容與方法策略、分析學習者特征,初步設計教學教學過程等。為了達到以上這些,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程度的信息化教學理念,同時還應具備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不管是活動還是計劃,前期都必須做好設計工作,教學設計等級標準達到優秀后,就可作為一種參照,并指引教學過程,使其更加規范。事實上,從選題到撰寫制作腳本,再到最終制作,教師都是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的,比如針對一篇課文,傳統教學教案與微課教案是不同的,較之前,在微課環境下,教師不僅要懂得宏觀把握教學進程,使得教學設計體現出的邏輯性更強,同時微觀方面也要學會以學生為中心,并進行合理地調整。近年來,將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發現持續不斷的培訓是教師成長的動力,教師在跟蹤指導、培訓及頭腦風暴下,很容易脫穎而出,而且許多教師成為專業領跑者,有效推動了教學改革實踐工作。另外,還需不斷努力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使得教師不僅有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夙愿,而且在外部激勵策略下還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深度,比如,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一些培訓,并適時地給予頭腦風暴;或是適當地用績效考核、年終績效等外部激勵策略。 2.2技術培訓與實踐,提高教師課堂實施能力:教學設計使得教師的教學更加有章有法,是決定課堂好壞的前提;但同樣的,一節好課是不可能僅靠照搬教學設計而實現的,是需要打破條條框框的。教師與學生均為特殊群體,因為學生千差萬別,學生的思維更是如此,教學環節往往是瞬息萬變的?;谝陨?,我們發現,一節好課既是設計的,也是生成的。特別是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面對的情況更多,這需要教師具備更高的信息化實施能力。目前,信息化課堂教學實施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嫻熟的信息化設備操作能力及充分的信息化資源利用能力。其中,教師信息化設備是否操作熟練決定了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水平,也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是否能夠順利開展。面對教學設備偶爾出現的小故障、小毛病,教師必須懂得處理與維修。另外,教學資源只是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服務的,所以要特別注意其使用目的、時機與方式,不能只是為了用而用。另外,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因為有了多媒體元素的介入,很容易分散小學生的注意力,造成課堂發生混亂,因此教師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課堂管理能力,用教學內容再次激發學生的注意力,使得課堂教學順利實施下去,這不僅是保障,更是藝術。在制作微課過程中,通過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利用,教師信息化資源的利用能力會不斷增強。再者,各種教研活動與頭腦風暴不僅利于課堂實施,同時還能提升教師的應用能力。 2.3外部激發與內在自醒,提高課后總結能力:教師通過信息化教學評價與教學后反思都可以使得教師對課堂有一個更為完整的認識,在不斷的反差對比中,教師不斷地發現教學實施前、后所存在的各種問題,促使其課堂教學與反思能力不斷提升。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僅是受外部因素的激勵,同樣也需教師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意識。教師具有較強的自我提高意識后,其專業能力也會跟著迅速地發展起來。所以個人不斷地內省才是促使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斷發展與進步的動力與保障,這樣不僅促使教師不斷在反思中增長有效經驗,進而實現從模仿到創新的遷移。 3結語 總之,微課不僅有效提升了我國小徐語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而且促進了教師自身的發展。同時,小學生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也能夠獲得更多的優秀學習資源,更利于其思維遷移,促進其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思興.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6(9):24-27. [2]徐安貞.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研究[J].素質教育,2016(28):138. 作者:韓艷偉 單位:鄒城市嶧山鎮野店小學 |
|
來自: 昵稱tg55v > 《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