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請各位不要一提到八卦五行之類的詞匯就把內容往封建迷信上靠,這些內容本身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們好好了解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進入正題,八卦是指: 乾(?)、坎(?)、艮(?)、震(?) 巽(?)、離(?)、坤(?)、兌(?)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具體的生生變化看下圖就可以了。 那八卦到底是用來干什么的呢?說簡約一點就是我們的先人把用這些數理符號對于自然界萬物的擬象性表達。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 后面發展出的“五行之說”也是如此。初始的表達本意也并非是玄學,不過隨著后人在八卦基礎上的進一步邏輯性推理復雜化,才使今人覺得這些都是些玄而又玄的東西。 如果對于易學有所了解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八卦分為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符號沒變只不過是擺放的位置變了,更標準的應該講是“先天八卦圖”與“后天八卦圖”。這種提法是邵雍在《說卦傳》中首先提出,他是宋代人,所以理論上講應該是宋代才有先天與后天之說。 不過呢,八卦本身的由來就無從可考,有傳說講先天八卦為伏羲所創,后天八卦為文王所定。這不過是后人假先人之名而已,更可靠的歷史資料顯示所謂后天八卦可能要早于先天八卦。所以這些順序問題就交給那些歷史學究去研究吧。我們只需要搞明白二者有什么區別與作用就行了。 先天八卦有一個描述就是: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細節看圖。 先天八卦圖 乾卦在上,坤卦在下,代表天在上,地在下。其他卦象則表示天地萬物在天地之間循環往復。 震卦開始一陽兩陰,陽初生,陰氣仍重,然后是離兌兩卦二陽一陰,表示陽氣漸成氣候,陰氣漸弱,直到乾卦陽達到極盛。萬物盛極而衰,巽卦則開始生陰,一陰兩陽,坎艮兩卦兩陰一陽,陰氣漸重,直至坤卦達到至陰。 把八卦對應二十四節氣就好理解多了,就以震卦來說吧,震卦,取象初春,正月中天寒地凍,但陽氣已生,不過此時的陽氣依然很弱小,還在積蓄能量,故而表達給外界的仍然是陰性。隨著自然界的時間變化,陽氣在壯大,陰氣在減弱,離兌兩卦就是表征直到陽氣盛極,然后陰氣生,陽氣逐漸減弱。周而復始。 可以看出先天八卦表達的是對于自然界的模擬,這也便是為什么有“先天為體,后天為用”之說。再說通俗一點就是:先天八卦是從宇宙角度看地球,而后天八卦是從地球角度看宇宙,先天八卦是自然界的比擬,后天八卦是方位的代表,以實用為基礎。 為什么說后天八卦圖以實用為基礎呢?再看看后天八卦圖: 后天八卦的描述為: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后天不以陰陽變化為基礎,而是配以五行學說進行的配比排列。用震代表春天(東方),離代表夏天(南方),兌代表秋天(西方),坎代表冬天(北方)為四正位,因為震代表雷,春雷乍響,天下春開;離火代表炎熱,草木返青,欣欣向榮之象;兌為澤象,代表雨季來臨地上坑坑洼洼,溝渠有積水了;坎為水,陰氣盛極,代表黯淡陰冷之象……其他四偏位依次類推。 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本質上就是卦象不同的表達方式而已,不存在什么神秘之處。當我們理解了這些卦象排布規律之后可以為我們后面理解五行、四季、生克等理論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