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錄取中,總有一部分考生盡管其總分超過了批次線,卻最終沒有被學校錄取,稱為“上線落榜”,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也許有人會問,分數達到了分數線怎么還不能被錄取呢?其實考生能否被錄取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高考落榜既有考生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一)劃線政策性落榜 教育部錄取原則明確“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合格和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合格,成績達到學校所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并符合學校調檔要求的情況下,由招生學校自行確定是否錄取以及錄取的專業”。因此,各省市招生委員會都要按略多于計劃招生總數確定控制分數線,既然按略多于招生計劃總數確定最低控制分數線,那么這“略多于”的部分在錄取中就要落榜,這就是政策性落榜。 (二)上調檔線后落榜 考生上了學校調檔線后,由于學校按規定擴大了比例投檔,多出部分的考生檔案要被退回。被退檔的原因可能有: 1.成績較低。一是總分較低,在投檔考生中排名靠后,學校計劃錄取滿額。二是相關科目成績較低,雖然總分不低,也可能落榜。有的考生選報專業方向太窄,而自己的相關科目成績又恰恰不高,比如選報外語類院校(專業)的考生,外語成績較低,第一專業志愿不予錄取,后面的專業志愿都可能不能錄取。 2.身體條件受限。有的考生身體條件有缺陷,報考專業受限,如高度近視、色盲、色弱、嗅覺不靈、聽力遲鈍等,事先又沒有仔細查閱《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盲目選報了一些受限院校和專業,最后因身體不合格而被淘汰。 3.專業不服從調配。有的考生自恃總分高,所填報的院校專業均較熱門,但已經被分數更高的考生占位,如果考生又不服從專業調配,極可能導致被退檔。 (三)上控制線無法投檔落榜 志愿填報太高,后續志愿間沒有梯度,則可能會出現本批次各個志愿均不能投檔的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