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會導致心、腦、腎、眼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結構受到損傷,最終會導致心肌梗死、腦梗塞、腦出血、腎衰竭、眼底出血等嚴重后果。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高血壓的發病率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通過口服降壓藥來維持血壓。但是降壓藥并不是吃上就萬事大吉了,如果血壓控制不好,還是會發生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為了延年益壽,關于降壓藥的知識,你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一、高血壓的診斷一次血壓升高,并不能直接診斷高血壓。在未服降壓藥的情況下,需要非同日三次以上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才能診斷高血壓。 如果是在自己家測量的血壓,那么血壓≥135/85mmHg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因為很多人在醫院會緊張,導致血壓普遍偏高。 二、高血壓的癥狀5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沒有任何癥狀,但是沒有癥狀不代表不會對心、腦、腎等器官發生損傷。因此不能因為沒有癥狀,就不治療。 還有50%的高血壓患者會有頭痛、頭暈,頸部發硬的感覺。當血壓急劇升高的時候,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胸悶等癥狀。 如果發生心臟損害,還會出現胸悶、氣短;發生腎臟損害,會出現夜尿增多;發生大腦損害,會出現頭暈、健忘等癥狀。因此,出現以上癥狀一定要測一次血壓,沒準是高血壓造成的。早知道,早受益! 三、常用降壓藥利尿劑: 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以及老年人高血壓。幾乎可以跟所有降壓藥合用,可以增強其他降壓藥的效果。主要不良反應是高血鉀(保鉀利尿藥)、低血鉀(排鉀利尿藥)、高尿酸血癥。 1、噻嗪類利尿劑: 氫氯噻嗪:每日12.5mg~25mg,分1~2次服用,根據血壓調整劑量。屬于排鉀利尿劑。主要的不良反應是低血鉀、升高血糖,長期或大劑量應用時需要監測血糖、血鉀。 2、保鉀利尿藥: 螺內酯:每日20~40mg,分1~2次口服,根據血壓調整劑量。有發生高血鉀的風險,與普利類降壓藥合用,更容易發生高血鉀。血鉀超過5.5mmol/L,有可能發生心跳驟停。 氨苯喋啶:每日25~50mg,分2次口服。維持階段可隔日口服。同樣有高血鉀的風險。 3、強效利尿劑: 呋塞米:每日20~80mg,分1~2次服用,并根據血壓調整劑量。一般情況下不用于高血壓,在腎功能不全,高血壓急癥或危象時應用。屬于排鉀利尿劑,可導致低血鉀。 4、噻嗪樣利尿劑: 吲達帕胺:除了利尿,還有擴血管的作用,降壓作用明顯,引起低血鉀的機會較小。普通劑型2.5mg 每日一次;緩釋劑型1.5mg 每日一次。 β受體拮抗劑(洛爾類) 適用于心率快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或者合并冠心病、心絞痛的高血壓患者。不良反應有心動過緩、乏力等。急性心衰、哮喘、房室傳導阻滯等禁用。有美托洛爾、比索洛爾、阿替洛爾、普萘洛爾、拉貝洛爾等。 1、美托洛爾:常用于心動過速、早搏、冠心病等。 2、拉貝洛爾:是妊娠合并高血壓的首選口服降壓藥。飯后服用。 洛爾類降壓藥要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而且不能突然停藥。如果突然停藥,會出現反跳性心率加快,對于有心臟疾病的老年人,可能會誘發心臟意外。 鈣離子拮抗劑(地平類) 降壓作用強,起效快。主要不良反應是面色潮紅、下肢水腫、心率增快、頭痛、牙齦腫脹。這類降壓藥需要經過肝藥酶P4503A4代謝,影像肝藥酶代謝的藥物或食物,可能會導致其在體內蓄積,引起低血壓等不良后果。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普利類) 起效緩慢,往往需要3~4周才能達到最大作用,限制鈉鹽攝入或聯合利尿劑,可以使降壓起效加快。因對心肌有保護作用,對糖尿病腎病也有好處,特別適合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腎病的高血壓患者。 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刺激性干咳,發生率8%到11%。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沙坦類) 作用和普利類降壓藥類似,適用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腎病、蛋白尿、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房顫的預防和治療。服用普利類藥物發生干咳的患者,可以更換為沙坦類藥物。 四、注意事項普利類和沙坦類藥物可以降低房顫的發生率。 在用普利類或沙坦類藥物治療慢性腎病時,要注意觀察患者血鉀、血肌酐的水平。當血鉀大于6.0mmol/L時停藥。血肌酐大于265μmol/L時停藥。 對于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應長期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動脈狹窄程度≥50%時,低密度脂蛋白(LDL-C)應控制到1.8mmol/L以下。不達標者可聯合應用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依折麥布。 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在血壓穩定控制到150/90mmHg以下時,建議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 75~100mg 每日一次;對阿司匹林不耐受的,可以替換為氯吡格雷75mg 每日一次。 總結控制高血壓是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等疾病,最終目的是延長壽命。因此,一定要多關注血壓,將血壓平穩維持在理想的范圍。每日學點關于高血壓的小知識,不吃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