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詩人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自己創作的詩歌無人知曉。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懂得適時地營銷自己,向世人舉薦自己的作品,讓更多人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比守株待兔地靜待別人來發現,顯然更為明智。而今天即將要出場的詩人陳子昂,就是一位無師自通的自我營銷天才。 陳子昂,字伯玉,初唐杰出詩人、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唐朝剛健文風的重要代表詩人,影響頗大。 陳子昂從小家庭殷實,生活優裕。少年時代的陳子昂桀驁不馴、斗雞遛狗,不學無術,完全是就一名“壞學生”。根據史料記載,陳子昂年少時,體質不佳,個頭瘦小。他的父親陳元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有個好身體,也就默認自己兒子整天的肆意妄為,舞刀動槍。陳子昂就是在這種氛圍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代。 在他十七八歲的時候,有一天和家中的書童一起上街玩耍,看中了一把制作精良的折扇,就想快步上前一睹為快,不料卻撞倒了一位書生。陳子昂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就準備離開,但是卻被書生緊緊抓住不依不饒,要求陳子昂為自己的行為道歉。雙方爭執不下,陳子昂就動手打了這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憤怒地指責陳子昂:“相鼠有皮,人而無儀”。意思是說,老鼠尚且還有皮,你做人怎么能不懂禮儀,不知廉恥呢? 聽到別人如此辱罵自己,肯定要反唇相譏才對,陳子昂也不甘示弱,脫口而出:“你罵我像老鼠,你才長得像老鼠呢。”這下可鬧了大笑話,旁邊圍觀的人紛紛譏笑陳子昂沒文化,不學無術,連被人罵都聽不懂。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陳子昂,他發誓要發奮讀書。從此以后,他就一改往常游手好閑的懶散作風,專心致志地在家讀書。 浪子回頭金不換,形容努力上進的陳子昂就再合適不過了。這個曾經喜好吃喝玩樂的浪子,如今是閉門不出,一心攻讀圣賢書。他的父親陳元敬的內心自然也是十分欣喜,天下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呢。 陳子昂天資聰穎,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通讀和系統學習了經史百家。在公元679年,18歲的陳子昂離開家鄉,到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繼續學習深造,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為自己博一個功名。 但是他考進士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連考兩年都名落孫山,這對于陳子昂來說打擊很深。在那個時代考取功名,如果能有名人的推薦,那就是如虎添翼了,可惜陳子昂并沒有這樣的人脈和資源。陳子昂不僅聰明,而且腦子活絡,善于變通。于是就絞盡腦汁想為自己博得一些名氣,他暗暗地觀察周圍的情勢,并靜待時機。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陳子昂有一天在街上溜達,看到許多人都在圍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上前一探究竟。原來是有一位胡人在賣一把胡琴,但是出價高昂,遠遠超出了一般的胡琴價格。許多人都在議論紛紛,認為這把普通的胡琴,根本不值那么高的價錢。陳子昂心生一計,慷慨地買下了這把胡琴,并向圍觀的人群發出邀請,請他們第二天在當地的酒樓聽琴。 第二天許多人都前來圍觀,大家都想聽聽這把價格昂貴的胡琴音色如何。眾人紛紛把酒樓圍的水泄不通,在這個時候,陳子昂在萬眾矚目之下款款登場,他不僅沒有演奏這把胡琴,反而當眾把這把價錢極其昂貴的古琴摔個稀巴爛。 眾人紛紛都被陳子昂的行為震驚了,看到效果已經達到,陳子昂就見機拿出自己事前準備的詩歌,發給眾人,請眾人品讀。這些詩歌中,既有記述自己闊別家鄉,友人之間依依惜別的描寫如《春夜別友人》中:“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以及表達離鄉之后的深切思念,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十七)中的名句:“朝發宜都渚,浩然思故鄉。故鄉不可見,路隔巫山陽。” 有詠物抒懷之作,《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中的:“歲寒霜雪苦,含彩獨青青。”通過修竹品性的描寫來歌詠堅貞不屈的精神,格調激揚明快;除此之外還有《感遇三十八首》(其二)“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運用對比和反襯的手法,來表現蘭若的卓然風姿,清新明麗。 還有一些感時傷懷之作:《感遇三十八首》(其一)“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時局的看法。 眾人讀罷他的詩歌紛紛點頭稱贊,就這樣,陳子昂一夜之間爆紅,成為長安城中眾人議論的對象。陳子昂憑借出色的自我炒作,來借機營銷自己的詩歌,為自己求取功名謀取勝算。他的詩文在短短數日被眾多達官貴人爭相傳看,一時間名聲大噪。 陳子昂這種強大的自我營銷能力,令人佩服。如果陳子昂穿越到今天,毋庸置疑也會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作家。 此時的陳子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他依然沒有放棄努力,終于在歷經挫敗之后考上了進士。他初入官場時被朝廷授予麟臺正字,官階是從九品,這個崗位是類似于圖書管理員的官職。 一心想往上爬的陳子昂并不滿足于這樣的職位,于是他積極地參與政事,企圖為朝廷建功立言。當時的唐高宗已經駕崩,眾多的朝臣對于將唐高宗葬在洛陽還是長安爭執不下。 陳子昂也慷慨激昂地上書陳述自己的觀點,言辭犀利而又論述的頭頭是道,他的文章被武則天注意到了。武則天愛才,欣賞陳子昂的才華,于是給他升了官。 才華對于一個人來說,任何時候都是硬通貨。陳子昂憑借自己的滿腹才情博得了當權者的欣賞,改變了命運。他由一個從九品的小官升為右拾遺,就是類似于諫官的角色,對于朝廷大事有直陳意見的權力。 陳子昂不僅在自我營銷上獨辟蹊徑,而且對于唐朝詩歌改革方面也是見識不凡。他在《修竹篇序》里,提出了詩歌革新的主張:“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 在這篇文章中他洋洋灑灑地陳述自己主張,抨擊了陳腐的詩風。陳子昂的詩風剛健質樸,感情充沛,強調將詩歌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他的這篇文章意義非凡,標志著唐代詩風的革新和轉變。 陳子昂的一生中有兩次隨軍出征,第一次是在公元686年,大唐邊境戰事吃緊,一心報國的陳子昂第一次跟隨大軍出征,來到西北居延海、張掖河一帶。他開始了解到邊塞的情況,并從這個時期開始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 如《送魏大從軍》:“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這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贈別詩,對即將從軍的友人寄予了建功立業的期盼,感情豪放激揚,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 第二次是在公元696年,這一年作為參軍跟隨武則天的侄子武攸宜出征,他的工作職能相當于參謀的角色。武攸宜為人專斷少謀,經常貽誤戰機。他多次提出的策略和建議,都不被采納,兩個人經常意見相左,爭執不斷,甚至武攸宜還對陳子昂降職處罰。 陳子昂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他最為著名的《登幽州臺歌》就是誕生于這個時候:“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心中悲愴不已,這首詩歌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和壓抑,詩歌意境雄渾、氣勢磅礴,語言蒼勁奔放,寥寥數筆就把失意詩人的愁苦情緒勾畫出來,具有動態的畫面感,是具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 除此之外《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也誕生于這一年:“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這首詩當時的創作背景是,唐朝和契丹的戰事一觸即發,唐朝將領卻因為貪功邀賞,對戰事處置不當,導致契丹的叛亂加劇。在這種情勢之下,陳子昂賦詩贈予崔融,希望崔融能夠妥善處理雙邊關系,一切以國家大義為重。 陳子昂雖然才高八斗,但是在官場中卻并不盡人意。所謂是成也蕭何敗蕭何,他敢于直言進諫為他博得了皇帝的欣賞和注意,同時也因為直言勸諫,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這些人都成為了他晉升途中的絆腳石。 陳子昂滿腔赤誠但卻壯志難酬,在官場的生活是舉步維艱。公元700年,他以父親年邁想回家侍奉為由,辭官回鄉。父子間短暫的天倫之樂并沒有維持很久,沒過多長時間父親就去世了。陳子昂為父親服喪期間,在朝堂曾經得罪過的政敵武三思,暗地里指使射洪縣令段簡處心積慮地為他羅織罪名,想陷害報復陳子昂。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陳子昂鋃鐺入獄。縣令段簡支使陳家用巨額錢財來贖陳子昂的自由,當陳家傾全家之力拿出巨財送給縣令時,簡直就是狼入虎口,有去無回。 陳子昂自幼身體羸弱,加上在獄中飽受折磨,不久就臥床不起了。他在冥冥之中,有一種不祥之感,于是就在獄中為自己卜了一卦,卦象大兇。他仰天長號,預感自己將命不久矣。這也是后人耳熟能詳的“獄中卜命”一事的由來。他不僅在獄中身體備受摧殘和折磨,而且精神也抑郁難解,沒過過久,這位唐朝最會自我營銷的詩人在獄中含冤而死,年僅42歲。 福利時間 福利時間 福利時間 現在很多人的微信都有視頻號了 看視頻學語文你值得關注 孩子的成長過程, 就像一棵樹的成長過程, 最誠實,最外顯, 澆灌什么,就長出什么。 匠心名師宣言 “教孩子的時候我全身心投入,因為我知道, 在這短暫的歲月里,我會對孩子產生終身的影響。 我不浪費一分一秒,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 并視自己為教師和家長兼具的角色,而非僅僅是教師!” 《暑假預習讀寫記錄卡和1-6年級課外閱讀記錄卡》附《1-6年級暑假作業》,可下載打印! |
|
來自: 昵稱4150890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