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學習方法這么多年,除了模型樹之外,還有沒有其它你最推崇備至的學習方法? 有,費曼學習法! 研究學習方法這么多年,有沒有一個上手簡單,人人都能立馬掌握,而且效果還好到爆炸的學習方法? 有,費曼學習法! 真的,毫不夸張。我從大二開始研究學習方法,到現在為止4年多了,我還沒有見過比費曼學習法更簡單的學習方法了。 更要命的是,這個學習方法它的效果還非常好,強大得不行,從性價比這個角度來說,我愿稱之為最強學習法之一。 模型樹雖然強大,但是要徹底掌握它還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的。 但費曼學習法不同,你甚至都不用學,你只需要稍微了解一下它的原理就會用,你只要有這個意識,并不斷去運用它就可以了。 這個原理是什么呢? 我將其概括為12個字「以教為學,直面盲區,查漏補缺」。 . 費曼學習法的本質 我第一次聽說費曼學習法的時候,是在大二的時候,某個大V的直播分享,當時聽完覺得牛炸了。 當時那個大V說,費曼學習法有四個步驟: ①確定目標 ②模擬教學 ③重復回顧 ④概念簡化 后來我自己重新寫費曼學習法的時候發現,百度上、知乎上、公眾號上幾乎全是跟這個一樣的步驟。 不能說這四個步驟有什么錯誤,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我實踐了很久,發現效果甚微,而且超級費時間。 簡而言之,這些人把費曼學習法搞復雜了。 他們讓費曼學習法變得形式化,而丟掉了其靈魂。 除此之外,網絡上還在傳一個叫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 以前我對這個東西深信不疑,直到后來有一天有個讀者私信我說;“這個學習金字塔根本不專業,有可能是錯的?!?/span> 于是我專門去搜索了這個學習金字塔,把我嚇一跳,這個學習金字塔真的是沒有經過核實的,很可能是被各自媒體誤傳的。 百度在最后加了這樣一條強調:
所以學習金字塔也很可能是錯的。 那到底什么是費曼學習法呢?它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它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禮記·學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教學相長”就是費曼學習法的核心,或者說“教”就是費曼學習法的核心。 為什么「教」這個過程這么有魅力呢?教的核心是什么? 解釋! 解釋! 解釋! 也就是說,只要你在跟別人解釋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就是在用費曼學習法。 不論是寫文章還是開課程,不論是你中學的時候跟同桌講題還是你在群里給別人解答疑惑,只要這個過程里面存在「解釋」,就有費曼學習法的效果。 那為什么「解釋」這個過程這么有魅力呢?它的本質是什么? 我把它總結為八個字「直面盲區,查漏補缺」。 什么是盲區? 盲區分為盲點和盲維。 盲點比較容易理解,比如網上很多人說,費曼學習法有四個步驟:①確定目標;②模擬教學;③重復回顧;④概念簡化。如果你沒聽過,這就是盲點。 比如,我在把《費曼學習法》發到知乎之前,并不知道學習金字塔可能是錯的,經讀者提醒去百度上查閱了才知道,原來學習金字塔很可能是錯的,這就是盲點。 你「不知道」或者「從來都沒聽說過」的知識點,這就是盲點。 那什么是盲維呢? 盲維一詞來自吳伯凡老師的《認知方法論》,吳伯凡老師說: 比盲點更致命的是“盲維”?!獏遣?/span> 我們在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可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你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就是“盲維”?!獏遣?/span> 比如,電影里面經常出現一個驚心動魄的場景,主角潛入壞蛋的家里執行任務,結果壞蛋突然回來了,但是推開門掃視一遍卻根本沒有發現主角,然后關上門放心的離去。 然后鏡頭一搖,原來主角貼在天花板上。 壞蛋掃視了一遍,但是他沒想到人還可以貼在天花板上,這是一個他完全沒有意識到的維度,這就是盲維。 ▲《水滸傳》時遷 再比如,很多人都聽過費曼學習法,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原來費曼學習法可以這樣的解釋:從教學相長逼問出解釋,從解釋逼問出直面盲區、查漏補缺。 這是很多人從來沒有思考過的維度——盲維。 關于盲點和盲維,我想再說一點,因為它實在太重要了。 你是不是總有這樣一個現象「一個東西你以為自己懂了,但是當你在跟別人解釋的時候,卻總是解釋不清楚」? 在訓練營里,我們每節課會有一個對應的輸出作業,很多樹友在做作業的時候,都會在群里感慨「聽了這么久的課,以為自己懂了什么是模型樹,可是準備把模型樹寫成文章的時候卻發現,根本就寫不出來」。 寫不出來就對了,因為你以為的懂了,其實并不是真的懂了,你還存在著大量的盲點和盲維,解決了這些盲點和盲維,你才算真正懂了。 而這些盲點和盲維,如果沒有契機,你可能一生都不會知道。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只有當你跟別人解釋的時候,才發現,哦,原來我不知道啊。 而費曼學習法,即當你在跟別人解釋一個東西的時候,就是那個契機。 所以,大家要多輸出,多在群里交流,這樣你的盲點和盲維才會越來越少。 講到這里分享兩個小故事,一個是成甲的,一個是我自己的。 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里寫到:
你可以看到,成甲如果不是因為這次講課,很有可能就沒有他現在的知識體系,沒有《好好學習》這本書。 我自己對這一點的感受也非常深刻,不瞞你們說,模型樹的整個體系,也是在給你們講課的時候搭建起來的,以前我只知道怎么操作,但是并不沒有一個完善的體系。 樹干、樹枝、果實、葉子這些比喻句,都是在給你們講課的時候,為了便于你們理解想出來的。 如果沒有這次講課,我真的可能永遠也搭不出來這個框架。 是費曼學習法為我提供了這個契機。 這就是費曼學習法的強大之處,它的核心是解釋,通過向他人解釋一個東西,來「直面盲區,查漏補缺」。 . 如何費曼學習 那么如何費曼學習呢? 我推薦給大家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叫做「寫作」,寫作就是一種極好的費曼學習,不僅如此它還有諸多好處。 關于寫作,下面我講三個大點:第一,寫作的好處;第二,我是怎么寫作的;第三,做自媒體的感悟。 一、寫作的好處 Spenser有本書叫《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對于這本書的書名,我越來越深信不疑。 這寫作這三年里,我發現寫作至少有三大好處: 1、把一份時間無限的復印分發 大家知道最高級的掙錢方式是什么嗎? 除了用錢去買別人的時間來幫你掙錢,還有一種方式叫做「把一份時間無限的復印分發」。 而寫作就是最好的復印分發的方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J·K·羅琳,截至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說被翻譯成67種文字在全球發行4億冊。 2008年哦,4億冊,什么概念? 我百度了一下,截止2020年3月16日,J.K.羅琳以75億元財富位列《2020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第87位。 2、輸出倒逼輸入 費曼學習法=野蠻生長 第二大好處,就是它能幫助你飛快地實現野蠻生長。 這里面有兩個因素,一個是「輸出倒逼輸入」,一個是「費曼學習法」。 先說輸出倒逼輸入。 很多人來請教我寫作事宜的時候,常常會有的一個苦惱是“不知道寫什么”。這就是輸入不夠的表現,為了寫作你必須逼著自己大量的輸入,這個過程你會飛快地成長。 再說費曼學習法。 前面講了,當你在把一個東西教給別人的時候,你需要解釋清楚。這個解釋的過程是種極大的壓力,比如我此刻寫這篇文章,它會把我逼入墻角,讓我直面盲區,查漏補缺。 這個過程,你將飛快成長。 3、自媒體是打造個人影響力最好的方式 這個時代有非常大的紅利,叫做「每個人都可以打造屬于自己的IP」,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個人影響力」。 這要換在以前,普通人要想打造個人影響力就必須依附大平臺,而這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必須非常卓越才行,比如成為行業的專家。 但現在不同,自媒體讓這個門檻變得非常低,只要你會寫作,就能打造屬于你的個人影響力。 而個人影響力意味著什么呢? 它幾乎意味著一切,只要你有了影響力,財富、地位、名譽、人脈……都會向你匯聚而來。 我個人就是最好的案例之一,我是一個農村孩子,一沒資源,二沒人脈,三沒機緣,靠什么打造影響力?當然是自媒體! 我做自媒體這些年,認識了很多厲害的人,而且很多都是主動來連接我的人。 這就是自媒體的好處,它是一個影響力放大器,普通人也可以借此打造自己的影響力。 ![]() 二、我是怎么寫作的 說了你可能不信,我的寫作方式其實特別簡單。 1、素材來自模型樹 我永遠不缺寫作素材,模型樹就是我最好的寫作素材。 目前為止我的模型樹里已經積累了上千個思維模型,如果一周寫一個思維模型,我可以幾十年不愁寫什么,而且我的模型樹一直在長大,輸入>>輸出。 希望這條對你有啟發。 2、寫作套路很簡單 我也學過很多寫作課,但是到頭來發現寫作其實并不用那么復雜,只要你把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解釋清楚了,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而且,我很雞賊,我在模型樹里已經把一個思維模型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分好類了。 我只需要把里面的關鍵知識點用思維導圖梳理一遍,然后再按照思維導圖把這些關鍵詞解釋一遍,一篇文章就完成了。 對,就是這么簡單! 當然了,這只適合干貨類寫作、道理類寫作,不適合文學類、小說類寫作。 3、不斷追問為什么 另外,具體在寫作的時候,還有一個技巧非常好用,就是「站在讀者的視角,幫他問出他的疑問?!?/span> 比如讀者問:“為什么費曼學習法那么神奇呢?”你要告訴他:“因為教學相長?!?/span> 這時又有讀者疑惑了:“為什么教就能幫自己成長呢?”你要回他:“因為教的過程,你需要把一個知識解釋清楚?!?/span> 讀者還是有疑惑:“解釋的時候,有什么魔力呢?”你要回答他:“因為解釋的時候,會把你逼入壓力的墻角,讓你直面盲區,查漏補缺?!?/span> …… 幫他解釋清楚,一篇文章也就寫完了。 這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寫作方式「替讀者問出他心中的疑惑,然后做出回答」。 回答完讀者心中的所有疑惑,這篇文章也就寫得差不多了。 但是這有時有個弊端,解釋得太清楚可能會導致文章太長。 經常有讀者說我的文章「又長又臭」就是這個原因,我總想替你們問出你們心中所有的疑惑,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寫完的時候就已經很長了。 所以你要學會留白,什么地方要解釋清楚,什么地方要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 這是我的3個寫作秘籍,分享給你們,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 ![]() 三、做自媒體的感悟 做自媒體以來主要有兩個大的感悟: 1、你要做好長期堅持的準備 很多人都是3分鐘熱情,看到別人做自媒體很吃香,自己也想做,結果寫了幾篇文章沒人看,也沒漲粉,就很挫敗,覺得自己不適合做自媒體。 其實哪有什么適不適合,我一開始寫的文章,真的,我現在都不忍心看。一年多時間,粉絲數不過千,也就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井噴。 一下子像復利效應一樣,粉絲以每天幾百的數量瘋長。 而之所以會有這一天,是因為我已經堅持了3年,熬過了那漫漫長夜。 而且,不要把寫作當作一件投機的事,寫作的好處前面已經說了,你應該把它當作一種終身成長的手段,把它當作你的第二身份證,把它當作一件終身的事業來做。 2、深耕細作,成為第一 這是一條普適的成功法則,不論做任何事,都不要被寬闊的大門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沒有多長。 這句話是作家余華說的,我很喜歡這句話。 它不是一句雞湯,之前在群里分享的蔡志忠的視頻,蔡志忠也反復強調這一點,營銷界有一本圣經,叫做《定位》,里面講的也是深耕細作,成為第一。 所以,我后來決定不再寫校園干貨,專心寫思維模型,專心研究學習方法,也是出于這個戰略。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OK,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另外預告一下,接下來我們可能會開一個《自媒體訓練營》,在訓練營里我會把我這幾年的寫作秘籍都傾囊相授,到時候歡迎大家的加入,一起來打造自己的影響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