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亞圣李可大師的變通小青龍湯

     昵稱33992936 2022-01-08

    重危急癥小青龍 李可學術思想探討之十九

    (2011-03-13 11:16:44)




    重危急癥小青龍

    李可學術思想探討之十九

    醫界有一句話“醫生不治喘,治喘丟了臉”。李可認為,不但中醫,現代醫學對喘證也是束手無策。說來慚愧,這一世界難題,遠在一千九百多年前,醫圣張仲景就已完全解決,他的武器便是小青龍湯。醫圣小青龍湯是治喘神劑,是破解世界醫學難題中之心、肺腎重危急癥的法寶之一。重新認識傷寒論,努力實踐、探索、發掘傷寒論每一方的奧秘,注意破疑解惑,撥亂反正,是傳承醫圣心法,復興中醫的奠基之舉

    1 小青龍湯

    1.1組成

    1.1.1 組成加減用法

     組成:麻黃(去節)、芍藥、細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去皮)各三兩(45克),五味子半升(38克),半夏(湯洗)半升(65克)。

    加減:若渴,去半夏,加瓜蔞根三兩(45克),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用法:以水一斗(2000ml)先煮麻黃減二升(400ml),去上沫,內諸要,煮取三升(600ml),去渣,溫服一升。

     1.1.2 基礎有效量

    李可認為,傷寒方的不傳之秘在于劑量。按1981年考古發現了東漢度量衡——大司農銅權,證實了漢一兩等于現代15.625克。那么去掉尾數,傷寒方一兩合現代15克,這便是傷寒方的基礎有效量(183頁)。古方計量的千古謎案,終于告破。小青龍湯中中藥用三兩合現代45克,基本符合醫圣用藥原貌。遵醫圣“中病則止,不必盡劑”的原則,采用每劑藥煮一次,分三次服,服一次若病退大半,則止后服,停藥糜粥自養,不孝則疊加,隨癥情變化,消息進退之法,確有“一劑知,二劑已”的神效。令人遺憾的是,李時珍老人的一句話“古之一兩,即今之一錢”之說,竟使后世錯了470年。直到現在,全國各省級中醫院的中醫臨床大夫仍燒到種種限制,甚至要追究法律責任。束縛中醫手腳的“緊箍咒”太多。中醫復興要走經典之路,已無疑義。刻不容緩的是要按古中醫自身發展的歷史事實與理論實踐,重編藥典,眼下要先行松綁,賦予臨床中醫按照四大經典用藥的權力。

     1.1.3  麻黃

    麻黃一藥,傷寒方中最大劑量為六兩(90克),本方為三兩(45克),很嚇人,這么燥烈的東西,會不會引起亡陽?不會。我用麻黃注意以下幾點:

    ①麻黃另煎分次兌服。我在最早的時候是麻黃45克另煮,按照傷寒論的方法,先煎去沫。我們通常煎麻黃很少見沫,因為劑量太小,10克左右是不會有沫的,一兩以上,水開了一分到一分半鐘左右上邊有一層沫,用的時候每次兌麻黃汁三分之一,得暢汗(全身毛孔皆有潤汗,玄府已開)則止后服。3小時內仍無汗意,可加到100-150ml,更加飲熱稀飯一碗以滋胃助汗。有些人45克仍然出不了汗,特殊病人麻黃120克才出汗(123頁)。

    ②麻黃尿多亦為重病:麻黃效用,不但可以開玄府(周身毛孔)而發暢汗,且可以通利九竅,開鼻塞,明目聰耳,利小便。有的病人,雖無汗卻小便特多,咳腫皆消。此為肺氣已開,外邪下走空竅而出,亦為中病,勿須強發汗。

    ③麻黃暝眩可佐蟬衣:本方煮服法中注明“先煮去上沫”,上沫中有暝眩物質,服之令人頭眩,面赤而嘔,先煮去上沫可免此弊,或加等量蟬衣可防止暝眩反應。 

    1.1.4 芍藥

    傷寒方中除芍藥甘草湯用白芍酸以收之、補之外,其余皆用赤芍,意在通利。再看《神農本草經》芍藥項下論述:“芍藥,味苦平,主邪氣,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則更無疑義。

    1.1.5 半夏

    生半夏一藥,醫圣大劑為二升(260克),如大半夏湯;中劑為一升(130克),如麥門冬湯、小半夏湯、半夏厚樸湯,其余均為平劑(65克),即生半夏基礎有效量。我用半夏注意以下幾點:

    ①生半夏湯洗:半夏原方注湯洗。“湯”意為沸水,湯洗即以沸水沖洗數遍。經方中半夏皆生用,湯洗可去其辛辣刺喉(咽喉麻辣發緊,令人頻頻做吞咽動作)之弊。

    ②生半夏通便:過去認為“半夏辛溫燥烈”,錯了。內經明示:“辛以潤之”。起初我用半夏也是洗一洗,洗下來的水是黏糊糊的,手感滑流,那個就是通大便的,所以古方“半硫丸”治寒積便秘,半夏降肺、胃、膽經之上逆,辛潤通便,硫磺大熱破寒積,甚效。

    ③生半夏不洗:鑒于生半夏湯洗也洗掉了潤滑之性,即通便的力量減弱了,故我從1961年起,凡用生半夏不湯洗,而以等量之鮮生姜同煮,制其辛辣,積48年之親身體驗,無害而有殊效。用治重癥妊娠惡阻、小兒老人暴喘、百日咳、肺心病之兩衰、肺纖維化、食道癌之重度梗阻(生半夏130g,鮮生姜75g,赭石細末120g,生附子30g紅參30克,干姜75g,吳茱萸30g,大棗25枚,加用開道散)等近萬例,皆能應手取效。

    ④制半夏藥效:現代之制半夏,清水泡15天,泡到發酵,再加水、白礬,又15天,然后和姜、甘草混在一塊,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來的半夏純粹是藥渣子,非但不能治病,其濃重之礬味,也令人作嘔。 

    1.1.6 細辛

    細辛,本是醫圣手中的秘密武器,亦是醫界撓頭的藥物之一,與川烏、附子同例。應認清以下問題:

    ①細辛用量不過錢:細辛的問題大概是在宋代出現的這個錯誤,而且講話的不是醫圣,而是一個看守犯人的牢頭。當時有一個犯人自殺了,發現在尸體屏邊放著些藥,他鑒別后認為是細辛粉,后來被李時珍老人編著的《本草綱目》引用,流傳“細辛不過錢”這個樣的一種說法(95頁)。

    ②細辛基礎有效量:醫圣用細辛共16方。凡治外寒內飲、血虛寒凝致四肢厥逆時,重用細辛散寒化飲之功,用量為三兩,如小青龍湯。當歸四逆湯及其類方等8方。若本氣先虛,少陰陽根不固,兼夾外犯或內生之實邪,則細辛只用二兩,并與附子同用,如麻黃細辛附子湯治太少同病大黃附子湯治寒積便秘,同類方共5方。其余各方都是丸散,用量不等。由此看來,你說張仲景用的分量超過“一錢”多少倍?《傷寒論》細辛基礎有效量是三兩,我用這個量用了40年,沒有發生任何問題。有些特殊的病,我最高用到120克,也不會有什么問題。所以我們看病要遵循《內經》和《傷寒論》的方法,用藥要遵照《神農本草經》的原則,而不是后世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107頁)。

    ③細辛致嘔佐蜂蜜:細辛唯一的缺陷是味道太大,特別是遼寧產的北細辛,我多次喝這個細辛,都惡心、嘔吐。有人主張用蜜炙一刻鐘,以減其辛烈之味,可行。 

    1.2 主治

    1.2.1 原書指證

    傷寒、金匱有以下論述:

    ①“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渴,或渴、或離、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其脈必見緊、弦。

    ②“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病之重者),小青龍湯亦主之(病之輕者)。”

    ③“咳逆依息不得臥,此方主之。”

    ④“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

    ⑤“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湯主之。”以上五條,第一條為傷寒太陽篇小青龍湯證之提綱,以下四條為金匱治內傷雜病之變法。 

    1.2.2 主證病機治法

    我的理解,小青龍湯主證只是“咳喘”二字,病在肺臟,日久有肺入腎。其病機為“本氣先虛,外寒內飲。”治療大法為“發汗利水”,表里雙解。其病因病機分析如下:

    ①表里同病:小青龍湯證昭示: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咳喘依息不得臥。傷寒書中,凡有表證兼里證者,則以“表不解”稱之,即外感內傷同時發病。其表證僅一發熱,一切的皆為水氣為患。水留胃中,故干嘔而噎;水寒射肺,故咳而喘。

    ②邪伏三陰:“心下”的部位,包括胸中、心、肺、胃。“水氣”即水飲,浸漬、阻滯、纏繞于諸臟器之竅道間,而成喘。由于人體本氣已虛,外邪屢屢入侵,寒邪由表入里,由淺入深,正氣愈虛,邪陷愈深,層層藏匿于三陰之里,成為小青龍湯之疑難大證。

    ③諸證當先解表:太陽經是病的來路,亦是病的出路。胸中為太陽經出入之路,又為肺經安居之所,肺為水之上源,皮毛為肺之外竅,又是太陽經之循引通道。諸癥當先解表,開太陽,宣肺敲,汗出則外寒由里出表,小便自利,水飲自消,所以用小青龍湯之麻黃桂枝解表。

    ④扶正托透:由于寒飲藏匿于臟腑,就是《傷寒論》太陽少陰同病,應該采取固本氣,開表閉,透伏邪。因為寒邪深入少陰,所以要用小青龍湯加味,附子細辛扶正托透(47頁)。

     2 小青龍虛化湯

    2.1 小青龍湯變通思路現代人全屬未病本氣先虛,甚則未病本氣先潰,因此,我用小青龍湯有以下變通。

    2.1.1 附子加制附子45克,以四逆湯法駕馭小青龍湯法,重癥加山萸肉90克,則麻黃細辛可放手去解表利水,而無辛散過度之虞;

    2.1.2 人參加生曬參30克,成為四逆加人參湯,滋陰和陽,益氣生津,以制干姜之燥。重則改投高麗參粉9-15克,緩緩提升下陷之氣以定喘;

    2.1.3 茯苓加茯苓45克,成為小半夏加茯苓湯,另辟蹊徑,淡滲利濕,使浸漬心胸脾胃間之水飲從小便去,協助麻黃細辛開玄府,上下分消;

    2.1.4 紫菀冬花白果為使本方成為治喘神劑,從射干麻黃湯中選入紫菀、冬花“對藥”,以治“咳而上氣,喉間水雞聲”;從近代滬上名家經驗中選入定喘要藥殼白果一味,白果與麻黃同用,一散一收,治痰喘極效;

    2.1.5 竹瀝凡見喉間鳴漉漉者,加竹瀝60ml(三次服)以稀釋滌除痰涎;

    2.1.6 杏仁痰喘實證,胸高息涌,窒悶欲死,加杏仁半升(55克),葶藶子半升(62克),大棗30枚,病退即去。

    2.1.7 麝香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腦危象者,加麝香0.3-0.5g(首次頓沖,附子加至100g,山萸肉120g,龍牡、磁石各30g);

    2.1.8 石膏烏梅寒邪郁久,入里化熱,體溫39°C以上者,加生石膏250g,烏梅36g,熱退即止后服,不必盡劑;

    2.1.9 白芥子利氣豁痰,搜剔內外,去皮里膜外之痰多用。

    2.1.10 蟬衣方中麻黃有致暝眩物質,令人一陣昏眩面赤如醉,除先煎去沫外,可加等量之蟬衣,可免此弊。

    2.2 小青龍虛化湯組成用法

    組成:麻黃(另煎)10-45g,制附片45-200g,遼細辛(蜜炙)45g,生曬參(另燉)15-30g,生半夏45-65g,干姜30-45g,五味子30-38g,炙紫苑、炙冬花各15-45g,殼白果(打)20g,炙甘草30-60g,桂枝、赤芍各45g,生姜65g。

    用法:本方煮服法:

    ①麻黃另煎:麻黃另煎去上沫,取汁150ml;諸藥加水2000ml,文火煮取450ml,對入麻黃、參汁,分3次服,每次200ml,每次間隔3小時。

    ②中病即止:服首劑第一次后密切觀察,若得全身暢汗,則剩余二次棄去不用。若僅得微汗,3小時以后再給藥一次。若仍無汗,則縮短間隔時間給藥,或汗雖不暢而小便通利,亦為中病。則第二劑之后麻黃減為5g(讓它發揮通氣的作用),再服兩劑則安。

    ③滋胃助汗:特殊體質,表閉過甚者,在服湯藥同時,可飲熱稀飯,或加五虎湯(黑小豆、紅糖、生姜、大棗、蔥白),以滋胃助汗。

    ④老幼酌減:老幼婦弱使用本方,可將安全比例制小其劑。最小劑量為1/5量,湯成,分10次稍稍與之。10歲以上兒童則服1/2量。18歲以上用成人量。老弱酌情參照。

     3 小青龍虛化湯臨證應用

    小青龍虛化湯證就是外感內傷同時發病,主要表現為咳、喘、腫,病位在“心下”——心胸肺胃間,邪伏三陰(肺、脾、腎)。西醫之肺心兩衰,即中醫之少陰證。只要符合其主證病機,不論西醫的何種病,皆可通治治。故本方可治現代醫學之支氣管炎、肺炎、哮喘、肺氣腫、肺心病、肺間質纖維化、肺癌等一系列呼吸系統疾病;急性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胸部積液、心包炎、心包積液、冠心病等心、胸諸疾。其常見重危急癥制法如下: 

    3.1 甲流

    李可認為,甲流從癥候分析,屬“寒疫”。發熱、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重則并發肺炎,大多死于呼吸衰竭和心衰。屬屬小青龍湯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病在足太陽、手太陰、足少陰。

    主方:預防甲流,扶正辟疫湯。炙甘草20g,干姜10g,制附片10g,生黃芪100g,蒼術10g,佩蘭葉10g,藿香10g,生曬參(搗碎入煎)15g,烏梅20g,冰糖(化入)15g,生姜10片,大棗12枚;治療甲流,小青龍虛化湯。即小青龍加制附子、人參、紫苑、冬花、白果。

    加減:小青龍虛化湯,發熱38℃以上時,加生石膏250克,杏仁25克;呼吸困難,加麝香;迅速惡化,大劑破格救心湯。

    用法:扶正辟疫湯,加水1500ml,文火煮取300ml,第二天復煎,可供三口之家日服用,每人每次熱服50ml,日服2次。大流行期服7天,停3天。服至明年立春,若明年春寒,多服半月。小青龍虛化湯:麻黃另煎去上沫,取汁150ml;諸藥加水2000ml,文火煮取450ml,對入麻黃、參汁,分3次服,每次200ml,每次間隔3小時。則第二劑之后麻黃減為5g,再服兩劑則安。

    李可之弟子,治療了11例確診甲流的轉入病人,其中7例是服用過達菲的,而4例是沒有服用過。所以頭7例病人,使用中西結合治療,后4例病人,根據李可之小青龍虛化湯辯證論治。4天后11例病人都恢復正常(東莞中醫防治甲流,中國中醫藥報,2009,11.6)。 

    3.2 小兒暴喘

    小青龍虛化湯用于小兒暴喘,最小劑量為1/5量。10歲以上兒童則服1/2量。18歲以上用成人量。老弱者酌情參照。

    食肉暴喘王某,男,2歲。1976年冬,夜半,突然暴喘痰壅,無汗喉間痰鳴如拽鋸,面如蒙塵,唇青肢厥。詢知下午給喂肥肉兩塊,證屬寒喘夾食,予小青龍虛化湯加味:麻黃、桂枝、赤芍、炙甘草、遼細辛、干姜各9g,五味子8g,生半夏13g,制附片9g,紅參9g(搗末同煮),竹瀝膏10ml(對入),炙紫苑、炙冬花各9g,殼白果(打)10g,茯苓、焦山楂、炒萊菔子各9g,生姜10片,白芥子炒研10g。加水1000ml,文火煮取100ml,小量多次,日盡一劑。病家連夜抓藥煮服,從開始服藥至次晨8時,四小時許,1劑未盡,諸癥悉除。追訪至1996年,已20年未犯。

    心源暴喘張某,男,12歲。先天性心臟病二尖瓣缺損12歲男孩,逢寒即發暴喘,唇舌指甲青紫,喘息抬肩,不能平臥。常備此方加麝香如米粒大,病發服之,二、三日即平復如初。后以培元固本散一料,加生黃芪600克,制附片100克,干姜90克,炙甘草60克。日服3次,每次3克,不裝膠囊,三月后不再發。

    3.3 小兒急性肺炎

    本病以發熱汗出而喘為主證,可分正局、變局兩種。正局用麻杏石甘湯,變局用變通小青龍湯。

     3.3.1 正局

    3.3.1.1 正局病機制法

    我的經驗

    ①指小兒素體健壯,抗病力強。受邪則從熱化,病機是“表寒未罷,里(肺)熱已熾”。表邪來路是太陽,已用麻黃湯發汗,但寒去不徹,阻遏于肺,浸漬肺竅,故汗出而喘不止。雖有汗,不是大汗,雖里熱,非大熱,若大汗、大熱則已是陽明白虎證,看出有內傳陽明之勢。

    ②治療大法:麻黃湯去桂枝之辛溫,重加石膏之辛寒為君,變辛溫解表為辛涼清解、表里雙解之法,使外邪仍從表出,阻斷內傳陽明之變。

    ③傷寒統溫病:麻黃湯一味藥的改變,開創了辛涼解表,甘寒清熱之新路,成為后世溫病派思路之祖源。傷寒方可以統治溫病,如清代柯韻伯以辛涼輕解法治春溫;50年代中期,蒲輔周以變通白虎湯治乙型腦炎大流行(暑溫)。

     3.3.1.2 麻杏石甘湯

    組成:麻黃四兩(60克),杏仁五十個(20克),炙甘草二兩(30克),生石膏半斤(125克)。

    用法:如何掌握應用?且看原方煮服法:上四味,以水七升(1400ml),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400ml),去渣,溫服一升(200ml)。

    注意:本方得湯汁共二升,只言溫服一升,所剩一升怎么辦?未曾交待。這是一個懸念。我的體會:

    ①半劑中病:醫圣治急性肺炎用麻杏石甘湯,只需半劑,即熱退喘定,所剩一升,棄去不用。

    ②藥過病所:若惜藥而盡服之,則藥過病所,輕則傷及太陰,食少便溏之壞病,重則誤及少陰,神倦困頓,已是但欲寐之漸變。

    ③藥輕內傳:反之用量太輕,不能達到基礎有效量,則不能頓殺病勢,難以阻斷有效量,則不能頓殺病勢,難以阻斷內傳陽明之變,熱勢愈盛,耗傷津液。

    ④壞病理中:若出現誤治壞病,則以理中、四逆輩先救藥誤,以復元氣。

    ⑤少陰破格:一旦出現少陰證,則已到了生死關頭,速投大劑破格救心湯。

    ⑥嬰兒酌減:嬰兒最小劑量為1/5量,湯成取藥汁50ml,分10次稍稍與之;若熱退,喘定,入睡,則醒后再喂5ml,3小時后再喂一次;若在次日午前尚未全好,則可再給藥兩次,每次5ml,間隔3小時,所剩藥汁棄去不用。10歲以上兒童則服1/2量。18歲以上用成人量。老弱者酌情參照。

    急性肺炎合并急驚風王某,男,4個月。因急性肺炎高熱抽風入院,體溫39.7℃,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兩目上翻,痰壅鼻扇,頻頻抽搐,約5-6分鐘一次。唇指青紫,四肢厥冷,體若燔碳,紫紋直透命關。證屬風熱犯肺,痰熱內結,熱極動風,邪陷心包。急以三棱針刺點十宣、雙耳尖、百會、大椎出血。患兒大哭出聲,全身汗出,四肢回溫。以毫針飛針點刺涌泉、合谷、人中,雀啄術刺素髎約一分鐘,患兒蘇醒,抽搐亦止。令先服羚麝止痙散1克,加麝香0.3克。為疏清熱熄風,宣肺滌痰,開竅止痙之劑:石膏30g,麻黃、杏仁、甘草、丹皮、紫草、天竺黃各10g,蘆根30g,蚤休15g,竹瀝20ml,葶藶子10g,大棗10枚。煎汁60ml,服至35ml,散劑3次而愈。所剩藥汁棄之不用,給散劑2次量,以防余熱復熾(72頁)。

    李按本案因急性肺炎,故以麻杏石甘湯為主。其中石膏、丹皮、紫草,三藥合用可代犀角,退高燒奇效。蚤休為清熱解毒,熄風定驚要藥,可治一切毒蛇、毒蟲咬傷,解毒力最強,可清除入血之病毒而護心醒腦,又獨有止痙功效,故為方中主藥。羚麝止痙散(羚羊角3g,麝香1克,蝎尾12只,蜈蚣2條為末,分三次服),為余急救小兒高熱驚風開竅醒腦常備藥。輕癥單服見效,不必配服湯劑。此患兒有窒息之險,故另加麝香0.3克立解其危。

     3.3.2 變局

    變局病機制法 我的經驗:

    ①病因病機:肺炎小兒,素有痰喘宿疾,正氣先虛,暴感寒邪,無汗或有汗而發熱、劇烈咳嗽,鼻翼煽動,喉間痰聲如拽鋸,脈浮緊或滑數,煩躁悶亂,渴而索水,射中根黃燥者(內熱的據),知有新感引動伏飲,內熱已著。

    ②小青龍虛化湯加石膏:速投小青龍虛化湯1/2量,加生石膏125克,依上法煮湯,小量多次給藥,得汗則煩躁立退,咳喘立解,脈靜身安,安然入睡。次日用1/5量,去石膏,再服兩劑即安。

    ③四逆加人參湯護駕:小兒臟腑嬌嫩,寒熱虛實,瞬息萬變。常見肺中燥熱未罷,太陰虛寒已起,若單用麻杏石甘湯,則病愈之后,食少便溏羸弱之患,難以復原。吾今以四逆加人參山萸肉湯駕馭小青龍加石膏湯,太陰、少陰已得雙重保護,雖重用生石膏清肺熱、中病則止,絕無后患。

     小兒大葉性肺炎垂危

    郭詠,女,6歲,1989年冬患急性大葉性肺炎,住院10日,已高熱抽搐1小時后昏迷6日,并發呼吸衰竭、心衰12小時,夜半邀余會診。詢知曾用進口青霉素、大劑量激素、清開靈、安宮牛黃丸無效。現體溫突降至36度以下,二便失禁,氣息微弱,喉中痰聲漉漉,(已予吸痰無效)面如蒙塵,唇、指、舌皆青紫,手冷過肘,足冷過膝,六脈散亂如雀啄、屋漏(心臟停跳前奏),已24小時吸氧5日。此屬高熱傷陰,陰竭,陽無所附,氣脫于下,陰陽離決之險已迫在眉睫。院長介紹,已請省內兒科專家會診,專家認為“小兒大葉性肺炎,出現呼衰、心衰、腦危象其中之一,已是死癥,三者并發,神仙也救不了,無能為力。”我看小兒大汗淋漓,出氣多,入氣少,面如死灰,生死在頃刻間。遂不再多言,急疏破格平劑:炙草90g,干姜75g,制附子45g,生山萸肉120g,三石各30g,高麗參30g,麝香1g。令藥房取藥,武火急煮,邊煮邊灌,每次鼻飼5毫升,麝香0.2克,至凌晨8時,5小時內共服藥4次,院長來告,服第二次后汗止,體溫回升至37度,手腳已溫,心跳偶見間歇,呼吸平順,服第四次后已能睜眼,吐痰,已給牛奶一小杯,已不在吸氧,去掉鼻飼管。當日,每小時給藥10毫升,8小時內又服7次。下午4時再診,小兒已能講話,喝牛奶3次,泡食饅頭片5片,脈仍遲弱,50次/分,已無雀啄。面色少顯蒼白,兩目有神,唯喉間痰鳴如拽鋸不退。詢之,知有痰喘宿疾。遂予變通小青龍湯3劑,取1/2量,麻黃減為5克,加生山萸肉90克固脫。一場大病,九死一生,臟氣大傷,令服培元固本散半年。今年6月,遇于一友人家,此女已19歲,大病之后,調護得宜,頗健壯,已參加工作。

    其痰喘宿疾,自暴病中服破格救心湯1/3劑,變通小青龍湯3劑后,竟得根治。

    此案有兩點值得記取:

    ①必死之侯,一心赴救:此病在預后判斷上,中西醫基本一致。從中醫古籍(內經、難經、四診抉微)記載看,凡見五臟絕證,七怪脈絕脈者,為必死之候,可以預知死于某日某一個時辰。我的態度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要一息尚存,心跳未停者,即當一心赴救,不計毀譽,盡到一個醫生救死扶傷的職責。我從醫 54年,救治這樣的病人約五千之數。不要被外國人的結論、古人的定論所拘,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自己做過,方知端的。

    ②師法仲景,身體力行:我學醫圣張仲景的遺作,不過是一星半點,只是努力按他的教誨,身體力行而已。我和一些青年朋友講過,要當一個鐵桿中醫沒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大無畏精神是不行的。你把自己的名譽、低位看得比病人的性命還重要,那你還是明哲保身為妙,就不要干中醫了(44頁)! 

    3.4 急性結核性胸膜炎

    急性結核性胸膜炎初、中、末三期治法如下: 

    3.4.1 發熱咳喘小青龍

    初病出現類感冒癥狀,發熱惡寒,咳喘,胸悶,脈浮緊者,即投變通小青龍湯一劑,熱退喘定,麻黃改為5克,再服二劑。 

    3.4.2 胸痛積液瓜蔞薤

    失治或誤治,胸腔積液,劇咳不止,胸悶刺痛,發熱口渴,脈細數,舌邊尖瘀紫者,速投:瓜蔞45g,薤白30g,白酒100ml,桂枝、赤芍各45g,炙草30g,丹參45g,“檀、降、木香、砂仁各10g”(后7分),生半夏、生苡米、蘆根、茯苓各45g,桃杏仁泥各30g,冬瓜仁60g、生姜45g、大棗12枚。上方三劑,3小時1次,日2劑,夜1劑,集中全力,化去胸肺間之痰、水、瘀濁,24小時即可脫困。本方亦可治心包炎之心包積液。

     3.4.3 熱化寒化參四逆

    熱化傷陰者,加西洋參30克;寒化、虛化,脈微細,但欲寐,元陽被一團陰霾所困者,加炮附子45g,干姜45g,紅參30g(另),靈脂30g,破陰通陽。

    急性結核胸膜炎張某,男,24歲。1979年秋換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五短身材,痰濕體型,肥胖而面色灰滯。自幼患氣管炎,畏寒有汗,喉間有痰鳴音,咳喘劇而胸悶痛,舌白膩不渴,脈弦遲58次/分,次屬元陽久虛,外寒內飲,陰邪竊居陽位,先予小青龍虛化湯加杏仁、厚樸。上藥服2劑,外證悉除,咳喘愈,痰鳴消失。繼予下方5劑;瓜蔞30g,薤白、桂枝各15g,白酒100ml,桃杏仁各12g,生半夏20g,丹參30g,檀降香、木香各10g,砂仁5g,生苡仁45g,冬瓜仁60g(打),澤瀉15g,肉桂45g,茯苓30g,炙甘草10g,鮮生姜10片,大棗10枚。上方服后,胸透,積液吸收而愈(47頁)。

     3.5 肺間質纖維化  肺間質纖維化初、中、末三期治法如下:

    3.5.1 小青龍虛化湯貫徹始終

    本病屬沉寒痼冷,寒邪由表入里,由淺入深,深陷入臟,冰伏難出。治法上,雖數十年之久,仍當引邪由里出表。故以本方扶正托透法貫徹始終。

     3.5.2 附理小劑先救胃氣

    本病到中醫接手診治時,已屬誤治壞病,晚期之晚期。多數并發肺心病、冠心病、頑固性心衰,漸進性呼吸衰竭。由于人體本氣已虛到極點,救治大法只能是“但扶其正,保命第一”。

    炙草24g,干姜12g,炮附片12,高麗參15g(另),白術12g,砂仁米10g,紫油桂10g,炒麥芽60g,藿香10g,佩蘭10g。加水1000毫升,文火煮取150毫升,對入參汁,日分4次服。

    由于此屬病人胃氣傷殘過甚,非但不能運化飲食,亦不能運載藥力,故以小劑緩圖,補火以生土,芳化溫中以醒脾。切記:用理中法不可用青、陳皮、厚樸、枳實等破氣之品。因太陰病之脹滿,乃寒濕阻滯,中氣旋轉升降無力所致。桂附壯釜底之火,參芪補中氣之虛,砂仁藿佩芳香化濕醒脾,方克有濟。妄用開破,反使中氣下陷,拔動陽根,是促其死矣!

    3.5.3 附理大劑過生死關

    上方用藥一周,胃氣來復,食納漸增。此時可制大其劑,調治月余,食納大增,胃氣來復,其方如下:炙草90g,干姜90g,炮附片45g,高麗參30g(另),白術90g,砂仁米30g,紫油桂10g,炒麥芽60g,藿香10g,佩蘭10g。

     3.5.4 三衰暴發救陽為急

    本病在三衰暴發,生死頃刻之際,救陽為急,大劑破格加麝香1克,24小時連服3劑。

     3.5.5 培元固本修復臟器

    培元固本散以血肉有情之品有峻補先天腎氣,重建人體免疫力之功,故當常服。其方如下:大三七100g,黃毛茸尖50g,高麗參100g,靈脂30g,血琥珀30g,血河車一具,川貝尖30g,上沉香30g,土元30g,生水蛭30g,藏紅花30g,全蟲30g,蜈蚣100條,蛤蚧10對,冬蟲夏草30g,“炮甲珠60g,麝香2g”(分作20包,早晚各1包)。

     肺間質纖維化

    張某,女,44歲。20年前,產后暴感寒邪,患咳喘,久治不愈,凡節令交替或氣候驟變必犯,逐成痼疾。近因感冒纏綿不斷,終至喘不能步而住院。經省二院診為“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合并肺心病”,用大劑激素療法、吸氧無效。心衰、呼吸衰竭日見嚴重,病危出院。診見羸弱脫形,面色青慘,氣息奄奄。唇指青紫,桿狀指,下肢凹陷性水腫。喉間痰鳴漉漉,咳吐白痰涎沫。四肢厥逆,脈急而促,133次/分(頻發房性室早搏)。舌胖,苔灰膩,兩側瘀斑成條。唯食納好,胃氣尚存,雖亡陽厥脫諸癥畢見,尚有可挽之機。李可遂以大劑破格救心湯救陽固脫為先,參蛤散納氣歸腎,麝香辟穢,化濁痰,開上竅,以救呼吸衰竭,加開水急煎,晝夜連服3劑。二診:服首劑的2/3,痙咳暴喘得罷,上肢回溫,基本脫險。服完2劑,安睡2小時。醒后痰鳴聲一度小時,暴喑20余日,第一次發出聲音。一晝夜用附子600g,指頭掌雖溫而下肢冰冷如昔。近半年來。剩下不離棉衣,自覺如入冰窖,背部似冷水澆灌。此次重病月余,始終惡寒無汗,全身如繩索捆綁。胸痛徹背,憋悶如窒。病雖20年,而小青龍之主證不變。營衛閉塞,寒邪冰伏,少陰亡陽與太陽表實同見,成為本病一大死結。遂擬一方,師法麻黃附子細辛湯意,助元陽、開表閉:麻黃30g(另煎150ml),細辛20g,附子200g,干姜25g,炙甘草60g,山萸肉120g,生半夏、茯苓、生姜45g,蔥白3寸,高麗參20g,蛤蚧1對,麝香0.5g(研粉分吞)。服藥選午前陽旺之時,以助正氣。每次對入麻黃汁50ml,得汗后止服。三診:上午于9時服一次,至10時30分,仍無汗意。令縮短給藥時間,加服一次,并以生姜末、紅糖、胡椒粉煮湯1碗,熱服以助藥力。午時頭部見汗,少頃頸項胸背皆得潤汗,令去麻黃汁繼服藥液。四診:藥后表閉一開,真陽敷布,背部冰冷及全身如捆之感,一服而解。上肢厥冷已退,喉間痰鳴消失,唇指色賺淡紅,喘定,痙咳偶見一二次,小便增多,踝腫亦退。脈象緩和,80次/分,頑固性心衰及呼吸衰竭之危,得以解除。二日來吐痰甚多,胸中憋悶感亦大為松寬。可見汗法得宜,有助于人體正氣來復,使盤踞肺絡之濕痰死血,漸有外透之機。逐擬四逆湯合瓜蔞薤白、丹參飲調治,培元固本善后(28頁)。

    按本案病已20年,而小青龍湯證之主證不變。李可重用麻黃,1劑則表閉即開,真陽敷布,病由此使步入坦途。所以李可反復告誡我們:“諸癥當先解表”,似乎是老生常談,平淡之極。然而正因為它平淡,往往被醫者忽略,凡兼挾外邪諸證,皆當以解表為先,開門逐盜,拒敵于國門之外,最是上策(198頁)。

    3.6 肺癌

    肺癌治法如下:肺部腫瘤可用四逆和小青龍湯,四逆和陽和湯,四逆合千金葦莖湯。咳血,加仙鶴草、三七粉;胸腔積液,可加葶藶大棗瀉肺湯;胸痛,加蜈蚣、全蝎;間用理中、補中益氣,培土生金。

    肺癌晚期  孫某 男 56歲  天津地毯廠職工。08年4月3日初診,糖尿病胰島素依賴9年,雙肺癌3年另7個月,乙肝癌變18個月,介入后,不思食,周身疲軟,喘不能步,喉間痰聲漉漉,入夜咳逆依息不得臥,無汗,全身緊束如繩索捆綁,脈沉緊弦,舌淡紫白膩。由津來靈,路途風寒外襲,太陽少陰同病,先予變通小青龍湯1劑,藥后周身潤汗,喘減,夜可平臥。繼服小劑桂附理中湯10日,幸得胃氣來復,諸癥均減。遂令服變通小青龍湯,麻黃減為5克,炮附片由45克漸加至200克,每服3~5劑,或瀉下惡臭便,或胸背發出紅疹,伏邪漸次外透,守此一方,每旬服7劑,靜養3日,經11診,至09年7月,服藥18個月,服加味培元固本散3料。外觀已無病容,津—靈往返 8次,無須家人照料。

    4 李可研究經方的思路

    李可《小青龍湯治重危急癥舉要》講稿,萬言之作,一氣呵成,采取自問自答的形式,探討了小青龍湯的諸多問題,堪稱“青龍百問”,是研究經方的典范。我們要關注他關于這些問題的新見解,還要進一步學習他研究經方的思路。

    4.1 經方的基本教材

    學習經方,要在《傷寒雜病論》原文基礎上,選好參考教材。李可自述:那個時候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左季云老人。我在基層第一線從事中醫工作,青年時代,通過讀左季云《傷寒論類方匯參》,學到了許多東西。他在這本書里是用方類證的方法研究《傷寒論》,這在古代研究《傷寒論》的學派里邊也是很大的一派。他這種方法很簡單,把性質相同,但是又有許多細微差別的方子歸納在一起,然后再辨別具體方子應該怎么用。比如說,發熱惡寒,脈浮緊,這不是“太陽”病嗎?“太陽”病的這個證,就是“麻黃湯”的適應證,只要你記住“麻黃湯”的這個主證,你就可以用“麻黃湯”這個方子。他那個著作里頭啊,關于“四逆湯”的論述非常好,能治24種病,深受啟發,所以我當時就接受了他的一些重要觀點。30年后才知道,左是引用清末火神派始祖鄭欽安的觀點(66頁)。關于小青龍湯病因病機治法的論述,他直接引用了《傷寒論類方匯參》“風寒夾水氣,浸漬胸中及肺胃間,發熱干嘔而咳,為發汗利水之溫方”的觀點,還有“芍藥”為赤芍的論證,均出于此。從中可以看出,李可52年來一直把它作為研究經方的基本教材來讀。教材選對了,才不致于走彎路,這不失為簡便而有卓有成效之舉。

    4.2 經方的返樸歸真

    后世研究經方,走偏、務虛的偏多,大都違背了醫圣的原意。李可返樸歸真研經方,就是從最基本、有形之處做起。如小青龍湯原方劑量麻黃45克、細辛45克、生半夏65克、五味子38克等,都是很嚇人的,它卻還了經方的廬山面目;煎服法中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沖洗法中生半夏湯洗等。筆者稱之為返樸歸真“三務實”。

    4.3 經方的基礎有效量

    李可在經方返樸歸真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經方基礎有效量概念,這警世人們:經方治大癥解救危亡,低于此量則無效,或緩不濟急,貽誤病機。如經他挖掘的小青龍湯原方劑量前所未聞,而用此劑量治各種暴喘、肺心兩衰、肺間質纖維化等,更是古今少有。

    4.4 經方的破疑解惑

    李可認為,讀古人書,最忌死于句下。人人皆同,唯我獨疑。書上寫過,不如自己用過更踏實。只有親手做過,方可發現真理。讀傷寒尤當如此(6頁)。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僅以小青龍湯中麻黃為例,他提出疑問數端:

    ①麻黃為什么要先煮去沫?

    ②現代人煮麻黃為什么見不到沫?

    ③麻黃為什么另煎?其服法又是什么?

    ④有人服了麻黃雖無汗卻小便多,還須強發汗嗎?

    ⑤有些服麻黃45克仍然不出汗怎么辦?

    ⑥麻黃的最大量是多少?

    ⑦麻黃的副作用是什么?

    ⑧怎么防止麻黃暝眩反應?

    ⑨小青龍湯在“五或癥”加減中,為什么4次去麻黃?

    ⑩小青龍虛化湯為什么克放手讓麻黃解表利水?細辛、生半夏亦然。

    4.5 經方的改良

    所謂“改良”,是在原方療效不變的前提下,對其藥物的毒性、副作用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如小青龍湯中麻黃另煎去沫或蟬衣反佐,可免暝眩效應;生半夏不洗而加等量生姜,可免刺喉之弊;細辛蜜炙,克免嘔惡之副作用。

    4.6 經方的變通

    所謂“變通”,即經方的加減。張仲景在小青龍湯“五或癥”的加減中,其中有4次是減去麻黃,說明其麻黃禁忌證比較多,李可之小青龍虛化湯加味條文最多,相對麻黃禁忌證就比較少。如加附子一四逆湯法駕馭小青龍湯;加人參,成為四逆加人參湯,則麻黃細辛可放手去解表利水;加茯苓成為小半夏加茯苓湯,另辟蹊徑,淡滲利濕;加紫苑冬花,,融入射干麻黃湯法,治咳而上氣,喉間痰鳴等近10條。其中小青龍虛化湯減味法則有:

    ①減桂枝芍藥:因李可常用麻附細通治外感,干姜、半夏、細辛、五味子化飲止咳,故用小青龍虛化湯市場漸桂枝芍藥。如一例太少同病,小青龍湯虛化,其處方:麻黃另煎30g,制附片100g,細辛45g,高麗參研沖12g,生半夏45g,干姜30g,五味子30g,炙甘草120g,生姜75g,腎四味各30g,蔥白4寸;

    ②減麻黃:汗出表解或體虛欲脫,以破格救心湯和姜夏細味:制附片200g,干姜100g,炙甘草120g,高麗參(另)30g,山萸肉120g,生半夏45g,茯苓45g,五味子30g,細辛45g,麝香1g,節菖蒲30g,龍牡、磁石各30g,油桂后下10g,生姜45g,姜汁(對入)10ml。

    4.7 經方的突破

    李可關于經方的突破,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①劑量突破:經方麻黃最大量六兩(90克),方如大青龍湯。李可麻黃有時用到120克,特殊病人才出汗(123頁)。如一例玄府閉塞之處方:麻黃120克,生姜30克,大棗30枚,蔥白1尺,黑大豆30克,核桃6枚。

    ②容量突破:所謂“容量”,指復方多法而言。李可研制小青龍虛化湯,融四逆、麻附細、射干麻黃湯于一體。他還常把小青龍虛化湯與破格救心湯、烏頭湯、附桂理中湯、陽和湯合用。如一例太少通病,邪伏三陰之重癥,非附子、川烏同用,不能破冰解疑,予小青龍虛化湯合烏頭湯:麻黃10g,制附片450g,干姜90g,生半夏45g,細辛45g,五味子30g,炙紫苑15g,炙冬花15g,白果(打)20g,炙甘草90g,北芪250g,川烏30g,黑小豆30g,防風30g,高麗參粉15g,蜂蜜150ml,生姜45g,大棗20枚。

    ③毒量突破:所謂“毒量”,指經方的毒藥劑量。如治食道癌之梗阻,生半夏用至130克;治腫瘤、運動神經元疾病,細辛用到120克;小青龍虛化湯之附子用大劑,更為人們所熟知的。

    4.8 經方是破解世界性醫學難題的一把金鑰匙

    李可說,現在醫學對喘證也是束手無策,而小青龍湯是治喘神劑,是治世界性新增疾病譜中疑難絕癥肺間質纖維化,破解世界醫學難題中心之、肺、腎危重急癥的法寶之一。如小兒大葉性肺炎垂危、肺間質纖維化案便是明證(25頁)。

    李可囑咐我們,傷寒全書,每一法、每一方的字里行間,都寓有深意,不可等閑視之,這也是辨證的精髓。特別是駕馭毒藥以舊人性命,是醫圣的重要貢獻之一。重重險關,老一輩已一一闖過。青年一代要勇于實踐,以傳承醫圣薪火為己任,在理法方藥四大環節上,恢復仲景法度,努力發掘經典的無盡寶藏,勇敢地肩負起中醫復興的歷史使命!至囑!至囑!

    (凡標明出處者,選自《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人體陽氣與疾病》、《扶陽論壇》;而未標明出處者,均選自《小青龍湯急危重癥舉要》;此文第四節“李可研究經方的思路”由孫其新執筆。)

    分享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国产|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蜜臀| 亚洲卡1卡2卡新区网站| 国产精品未满十八禁止观看| 亚洲AV国产福利精品在现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动漫|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精品| 久久五十路丰满熟女中出|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超频97人妻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乱了派| 日本高清视频网站www|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乱了派|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 亚洲欧美综合中文|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熟妇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无码抽搐高潮喷水流白浆|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永久软件| 性动态图AV无码专区| 亚洲高潮喷水无码AV电影| 蜜臀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播放灌醉水嫩大学生国内精品|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久久精品不卡一区二区|